《建筑高支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浙江#模板计算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高支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浙江#模板计算书(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目 录1一、编制依据及目标要求11.编制依据12.目标要求1二、工程概况1三、高支模施工方法及支撑构造要求21、高支模位置22、高支模的材料要求23、高支模施工方法34、支撑的构造要求4四、高支模计算设计书. 8五、质量保证措施101、轴线偏位的预防措施102、垂直偏差的预防措施113、标高不正确的预防措施114、柱、梁模板胀模的预防措施115、梁模下垂、失稳倒塌的预防措施126、漏浆的预防措施127、拆模时出现缺陷的预防措施128、模板支撑系统质量保证措施与控制程序129、模板及高支模施工管理架构15 10、混凝土浇捣方法 15六、高支模满堂红顶架搭拆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6七、高支模文明
2、施工措施与管理18八、高支模监测19九、安全应急救援预案191、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架构192、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203、发生支模坍塌应急救援214、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225、建立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物资:25扣件钢管楼板模板支架计算书26梁侧模板计算书35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40承重架及剪刀撑搭设平面图46一编制依据及目标要求1编制依据A.工程施工图纸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B.现行有关工程施工规范、规程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2006)工程测量规范(GB5
3、0206-9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130-200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及省标DB33/1035-2006标准和住建部(2009)254号文件2目标要求A.质量目标(质量标准):符合设计要求,达到国家相应规范标准并一次性验收合格。B.安全要求(安全生产):无任何安全生产事故。C.文明施工要求(创标准化工地情况要求):按照温州市标准化工地进行文明施工。二、 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建设单位;浙江省 4、设计单位:浙江 5、监理
4、单位: 6、施工单位: 本工程建筑面积 m2,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1#、2#均地上6层、一层层高4.2m。3#、4#均地上6层、1至6层层高均为3.1m。5#、6#地下1层(层高2.8m),1至6层层高均为3.1 m。最大跨度5.1m,梁截面尺寸主要有240500、240450、120400等多种。柱截面尺寸为400400等多种。三、高支模施工方法及支撑构造要求1、高支模的位置本工程高支模的位置如下:1#、2#楼一层结构支模高度3.6m-4.1m.2、高支模材料要求本工程高支模施工部分全部采用钢管脚手架(扣件式)搭设支撑体系,选用钢管和50100方木作为背楞方木,18厚胶合板作为模板。钢管规格
5、全部为标准件483.5mm。立杆顶端高度调节用可调支托。A、钢管(外径48mm,壁厚不小于3.5mm)及扣件,严禁使用有弯曲、锈蚀、压扁、裂缝的钢管;严禁使用有脆裂、变形、滑形的扣件。扣件表面须作防锈处理,保证扣件的活动部分能灵活转动,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B、顶托必须逐个检查,对存在螺栓滑丝等现象的一律不得使用。方木开裂破损的一律不得使用。C、对高支模中使用的胶合板、方木、钢管等材料,使用过一定周期不能确保符合原有力学性能的情况下,要选样做破坏性力学试验,确定能够满足使用承载要求。D、高支模位置及其它尺寸一览表高支模各位置梁、板、柱等最大截面尺寸及高支模高度对应表见
6、下表:分项序号部位梁最大截面尺寸(mm)板厚度(mm)柱最大截面尺寸(mm)高支模最大高度(m)高支模楼层1 1#楼240500120400400等多种4m底层2 2#楼240500120多种4m底层3高支模施工方法1)、采用48钢管满堂红顶架作为垂直支撑钢件。2)、梁底模采用18厚胶木板;梁侧模、楼板底模均采用18mm厚夹板,支撑系统采用4580mm的木枋、顶托、48*3.0钢管。3)折梁(截面240500等)支撑系统采用48*3.0钢管沿梁横向800;纵向800,梁底增加1道承重立杆。支托纵向采用50100木枋必须均匀布置,支托两边的空隙位置用相应木楔固定,使叠木枋保证均匀承重。4)、设4
7、8*3.0钢管纵横扫地杆一道(高出地面200内)。同时纵横设置48*3.0水平连结钢管800;保证整体稳定。5)、纵横设剪刀撑;240500等框粱底两边均设置剪刀撑。详见计算书及图示说明。6)、高支模施工过程检查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具体如下:a、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是否结合实际情况;b、立柱、支架间距是否满足规范及方案要求;c、水平柱、剪刀撑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d、作业环境是否满足规范要求。e、支架使用的各种周转材材质是否满足施工规范要求。4支撑的构造要求梁高支模要求下部支撑结构要求:1)、立杆间距及设置要求A、高度小于等于800mm且宽度小于600mm的梁,梁底钢管支撑纵横向间距不大于1000
8、mm。B、高度大于800mm不大于2000mm(含梁高不大于800mm宽度大于600mm的梁),除梁两侧立管沿梁跨度方向按间距不大于1000mm搭设外,梁底部增加一道纵向顶撑,纵向间距按如下要求设置:a、梁高度小于等于900mm,沿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1000mm。b、梁高度小于等于1200mm,沿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800mm。c、梁高度小于等于2000mm,沿跨度方向间距不大于500mm。d、高度大于2000mm且宽度大于1000mm的梁(如截面为11002000mm和12002000mm的梁),梁底增加2道纵向支撑,间距500mm。C、对本工程梁(240500mm、240450mm等多种,现
9、浇最大跨度不大于6米),梁底中间采用纵向支撑,立杆纵横间距均按不大于1000mm设置。D、梁底所有支撑采用顶托,顶托上必须放置两根平直钢管,钢管上为50100mm方木,木枋顶铺梁底模板。E、梁两侧沿梁向水平钢管作为承载钢管钢管时,水平钢管与立杆钢管的连接必须采用双扣件。2)、其它构造要求A、脚手架支撑体系水平横杆步距1500mm,同时在离地200mm范围内设置扫地杆。B、横、纵方向剪刀撑每隔3排立杆必须全立面设置剪刀撑,且剪刀撑度数为4560,剪刀撑应与立杆用扣件可靠连接。C、水平剪刀撑应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并且满搭,且剪刀撑度数为4560,剪刀撑应与立杆用扣件可靠连接。D、对梁,剪
10、刀撑沿梁横截面方向设置,横向间距不超过3米,同时在架体两侧外围设置纵向剪刀撑进行封闭。E、立管底部垫方木或宽度不小于250mm的模板,以利于荷载传递。上部支撑结构要求:3)、支撑设置梁高度小于等于800mm的情况下,横向方木(50100mm,平行于梁截面)间距不大于250mm,方木搁置在下部撑体系的纵向水平钢管上。4)、其它构造要求A、在安装模板时,梁底模端部必须在支撑立杆的内侧,不得有悬挑情况出现。B、梁底模的搁置要利用木枋的窄边,并把水平拼缝搁置在木枋上。C、竖向的梁侧模的拼缝也要用木枋的窄边压住。模边要压在柱的竖向模板上。在主梁梁端与次梁交接部位,要求次梁的底模、侧模压住主梁的侧模,以保
11、证接缝严密及刚度要求。D、根据图纸要求,对于跨度L4m的梁,支模时应按规范要求起拱L/10003L/1000。支撑示意图:梁高度不大于800mm且梁宽度不大于600mm。板高支模要求1、一般要求:A、立杆间距纵横均按不大于1000mm设置。B、立杆顶托内必须搁置两根平直钢管并列承载。C、板厚150200mm,木枋搁置间距不大于200mm(本工程板厚为120mm厚);板厚120mm,木枋搁置间距不大于250mm。D、脚手架支撑体系水平横杆步距1500mm,同时在离地200mm范围内设置扫地杆。E、横、纵方向剪刀撑每隔3排立杆必须全立面设置剪刀撑,且剪刀撑度数为4560,剪刀撑应与立杆用扣件可靠连
12、接。F、水平剪刀撑应每隔3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并且满搭(横、纵方向),且剪刀撑度数为4560,剪刀撑应与立杆用扣件可靠连接。2、其他构造要求:A、在安装模板时,底模其边端部离支撑立杆的悬挑长度不得大于100mm。B、平台模底模的搁置要利用木枋的窄边,并把水平拼缝搁置在木枋上。C、对于跨度L4m的板要求支模时跨中起拱L/400。详见楼板支撑图 柱高支模要求柱支模高度同梁底板高,柱根部到梁底。1、柱加固:柱模板的施工工艺为:a、根据柱子截面配置柱模板,模板上涂刷脱模隔离剂。b、立柱面模板钉竖向楞木方(间距100mm)。c、水平方向布置13根12对拉螺杆(间距300mm),螺杆竖向间
13、距400mm,首排距地200mm。d、用483.5短钢管两根并排形成抱箍加固。e、四周用外穿螺杆加固。对拉螺杆的根数、直径及间距以及背楞方木间距等均不得小于方案给定参数,避免出现安全事故。2、柱水平加固:柱水平加固必须采用钢管形成撑拉体系对柱形成独立的水平加固系统(应与梁板满堂支撑体系隔离)。柱水平加固及竖向支撑如下图:3、砼浇筑:砼浇筑注意如下事项:a、由于柱底部压力随砼浇筑速度加快,压力增加很快,砼浇筑速度不得大于2米/小时(柱加固参数按照2米/小时进行计算设计)。b、砼浇筑时必须每根柱同时浇筑,禁止单根柱一次浇筑到位,以控制浇筑速度,并且保证柱整体水平支撑的稳定性。c、砼浇筑前必须对支撑
14、体系仔细验收,确保万无一失后方可进行。四、高支模计算设计书A梁模板高支撑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双立杆;B立杆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中足够的设计刚度;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1立杆步距的设计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2整体性构造层设计A.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并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数的1/3;B.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5米设置,四周和中部每5米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C.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D.支撑必须与周边的已浇注砼柱连接。3剪刀撑设计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设剪刀撑,支架中部按要求设置剪刀撑。4顶部支撑点的设计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进行抗滑验算,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