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执教爱生敬业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2727666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法执教爱生敬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依法执教爱生敬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依法执教爱生敬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依法执教爱生敬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依法执教爱生敬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依法执教爱生敬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法执教爱生敬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依法执教 爱生敬业现今,依法执教,爱生敬业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已把教育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以法来规范教育,依法来保护教育,协调教育内部及教育外部的各种关系,维护教育的正义和公平,被视为保证教育战略地位、有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措施。中国的教育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这种形势使得依法执教成为社会对教师的一种普遍要求,它要求教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必须具有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行为,并且成为自己应当遵守的一项重要的职业道德规范。而教师的职业道德,既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

2、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并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民主法律意识和崇高的道德观念,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克服盲目的教师权威和无视法律的行为,真正做到依法执教,以德施教。一、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争做学生的楷模。俗话说:“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一个人如果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不会把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投入进去。教师职业是个良心职业,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是教师应当效仿的。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谈得上乐业,只有乐业,才能干好本职工作。青少年学生一般都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就像镜子,教师

3、的言行举止直接反映在他们身上,这就要求教师时时做好学生的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工作中,我体会到:教师对同事的热情相助,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对学生的关怀与爱护,就能换来学生对师长的彬彬有礼,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对来宾的热情礼貌;教学过程中,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工整的板书,精练清晰的语言,就能换来学生清楚整齐的作业,流畅的表达,端正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教师身体力行,参加一些班级劳动,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会更有帮助。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和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享有的基本权利应当受到尊重。我国对中小学教师在热爱学生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是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教育学生的重要前提是对学生的爱。“爱心”使学生成长,“爱心”使差生转变,“爱心”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教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更是转变后进生的前提。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给学生以温暖,学生就会尊重教师,热爱教师,认真听取老师的教诲。我班有个调皮大王,他个子高,力气大,由于生性刁蛮,总以惹事生非,称王称霸为荣,班级许多学生都受过他无端的欺负。在他眼里,只有

5、他打别人骂别人的份儿,别人却没有还击的理儿。加上他严重缺乏家庭教育,顶撞父母,顶撞老师的事时有发生,甚至还当众与母亲大打出手。同学躲他,家长怨他,就连我也惧怕他几分。批评他,他会顶嘴,而且还脏话连天;打他手板,又违反教育教学法规,况且他要是还手那我可就下不了台;视而不见嘛,班级又会一片混乱,更会影响老师在其他同学面前的威信。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从未遇到过这样令我棘手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不断地告诉自己,千万要冷静,不要意气用事。通过观察、家访,我发现他是一个缺乏真爱,又渴望真爱的孩子。他犯了错,好言相劝,只要不使他造成逆反心理,他还是听得进去。还有只要同学不先惹他,他也只是因为同学不帮助他或

6、者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课而显得无所事事,搞点小小的恶作剧而已,就其本质上还是一个好孩子。我决心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接纳他,用爱的方式来化解他与老师和同学间的不融洽。我不再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也不再对他进行大声呵斥。他犯了错,我总是轻言细语地开导他,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并主动改正错误;学习上有了困难,我及时为他排忧解难,并且号召全班同学帮助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爱。一次,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扬言放晚学了要收拾他,他吓坏了,连忙向父亲求助,可父亲却到外地买猪去了,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他带着一副无助的表情坐在教室的角落独自落泪。我知道这事后,找来那个同学,用三寸不烂之舌化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这件事触动

7、了他的灵魂,他对老师倍加感激,从此,他变得很听老师的话了。因为有了爱,师生关系才真正得到了改善。我趁热打铁,抓住时机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告诉他一些做人的道理,学习上我又对他放低一个要求,背书他可以一段一段地背,作文要求别人写500字,而他写300字,只要句子通顺即可,听写错了,别人错一个词写十遍,他写五遍变算过关。要求放低了,他学习起来有劲了,成绩提高了,搞恶作剧的次数减少了,教育的目的也达到了。三、知法学法,依法执教,做合格的人民教师。众所周知,“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我们应当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依法执教,摈弃传统的“管、卡、压,”调动学生“

8、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1、依法执教需要耐心。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就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问题。尤其是我们在面对差生或所谓的“问题学生”时,更应当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学生的心灵中去,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制订措施,并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有耐心,做好“学生的问题会反复、反弹”的心理准备,再次帮助他改正缺点。众所周知,改正缺点、养成好习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是在经过多次反复之后才能改正的。如果我们选择消极角色,采取高压政策,动辄对学生发火、甚至打骂,这不仅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学生的心灵,而且把自己推上了法律的被告台。近几年暴光的

9、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违法事例,让人看了触目惊心:打学生耳光、撕学生耳朵,在学生脸上刺字这些行为不但触目也触动了法律法规。纵使教师有千条万条理由为自己辩解,但也无法开脱自己的法律责任。2、依法执教需要换位思考。有人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每位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要对学生进行批评与惩罚。我们知道,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与惩罚也是必要的。它尤如树木成材前的剪枝过程,尤如庄稼成熟前的喷药措施,它可以促使孩子在适当的批评与惩罚过程中规范自我,促进其健康成长,但依法执教需要教师把握好批评与惩罚的尺度。要想把握好批评与惩罚的尺度,时时做到依法执教,教师除了利用法规约束自己外,不妨多多进行换位思考,即:站在学生家长的立场去考虑如何批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怎样惩罚。这样的换位思考,可以唤起教师母性的慈爱,能够使教师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以学生的思想推理来思想他的一切。你理解了他的想法,体会了他的心情,也就会在批评他或惩罚他时选择他能接受的方式与力度,同时也避免了惩罚过度。如果每位教师时时能够做到依法执教,爱生敬业,那么,我们的教育必将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人才倍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