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总结)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2726680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4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测量与评价(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教育测量与评价(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测量与评价(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测量与评价(总结)(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测量基本概念如区分度、难度、有效度等二、教育评价基本概念如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价相近的概念与区别等三、教学评估四、教学评价五、学生评价六、教师评价注:以上是主要的考试范围,重点复习。其他内容大家也要了解一下,以免老师出偏题。1.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一、教育评价的概念教育评价即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可行的方法,对教育的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 评判的活动。2 .含义:进行教育评价的基准: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观n教育评价标准和制度n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价值在于教育实践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方法科学可行决定价值判断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的因素:评价观、评价方法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的确定、信

2、息的收集与处理、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评价对象的拓宽以往:学生的学业成就目前:包括教育活动各个要素的方方面面,从教育背景、投入、过程、效果等各方面的人和物各有关的活动与现象教育评价的对象:教育要素、过程和效果。教育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不同学者对教学评价的看法:教育评价首先是教育测验(测量);教育评价是一种专业判断;教育评价是把实际表现与理想目标相比较的活动;教育评价是系统搜集资料,为决策者提供依据的活动。教育评价的特征1. 教育评价=事实判断+价值判断2. 教育评价以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3. 教育评价的对象是教育要素、过程和效果。4. 教育评价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双边合作

3、活动。二、与教育评价相关联的概念(相近的概念,很多场合下可通用)1. 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教育测量: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 过程。教育测量为教育评价提供客观的数据信息,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是一种工具。2.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联系: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测量是对教育进行量的测定,所或得的结果是教育 评价所需信息的主要的、可靠的来源,是对教育的状态和价值进行客观判断的前提; 教育测量的结果只有通过教育评价这个环节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否则便成了一堆抽象而枯燥 的数字。3.区别:两者着眼点不同:教育测量是为了取得数据;教育评价是要分析解释,对教育价值作出

4、判断。两者特点不同:教育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具有客观性特点;教育评价具有客观性 与主体性相结合特点。两者复杂程度不同:教育测量是对教育数量化的描述,关心量的获得,活动较为单一;教 育评价着眼于事物质的判定,含定性与定量分析,活动是多重的。区别教育测量教育评价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强调数量化的 方法与结果对教育现象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强调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客观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的两种属性测量是对事物的量的认识评价是人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 综合反映2. 教育评估与教育评价区别:评估有估价的含义,模糊粗略;评价相对是较为精确的价值判断。评估多用于群体或单位的状态及效果的估价;评价则既有

5、对群体和单位的价值判断,又 有对个人的判断。3. 教育统计与教育评价教育统计学:将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从数量的角度研究教育现象 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的一门应用学科。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准确地掌握教育的状况、规律,为方针、政策、方案的制订提 供科学依据,是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检查教育效率、探索教育规律的工具。教育评价中获得的大量评价信息要靠教育统计提供的方法进行处理。二者的关系:教育统计为教育评价提供数据处理的工具,也为评价结果的质量提供保证。4. 教育评价与教学评价联系:教学评价是以教学为对象的教育评价,只是教育评价的一个方面,用逻辑学术语讲,教 育评价是一个上位概念,而教学评

6、价仅是一个下位概念。区别:教育评价的范围比教学评价要广得多,它不仅关注教学评价,还有学校管理评价、教师 评价、学生评价、课程评价、总务评价等等。5. 教育评价与教育督导联系:两者皆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为依据;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科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督导工作过程主要有监督、检查、评价、指导、反馈若干环节,评价是诸环节的核心, 无论是监督和检查,还是指导和反馈,都离不开评价这个手段。区别:评价只是督导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只构成督导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不是其全部;督导工作中所使用的评价即督导评价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他人评价,只是教育评价的一种 形式,而不是教育评价的全部。4.传

7、统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评价研究目的:评价研究的目的:为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提供支持传统教育研究的目的:检验假设结果:传统的教育研究:广义的知识增长评价研究:为决策提供资料制约:传统的教育研究:目标较少受时间和背景的制约,企图揭示更广泛应用的原理评价研究:在某确定的背景中的一个特定的计划和项目,较少注意成果的推广三、教育评价研究的对象1. 教育活动中的核心对象每个学生(教育评价最重要的对象)2. 教育活动教学的评价、学校例行活动的评价、班会及学生会活动的评价3 .直接规定教育活动内容、方式的教学计划、教师4 .潜在影响每个学生成长发展的学校的社会文化背景学生集体、包括教师在内的班级、教师集体、学校的

8、整体状况5 .学校物质的社会的环境条件基本设施、校址及校舍、周围的社会环境6 .以学校为构成要素的范围更广的教育体制教育行政体制、学校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职能1.2教育评价的发展一、中国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1. 中国古典教育评价萌生期(606年以前)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士测评活动西周、春秋:选士制(德行与道艺)两汉:察举制(最早的试题;对策、射策;太学一博士官)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曹操创建,上上、上中、上下)2. 科举时期(606年1905年)隋唐以来至清末,科举考试为主要手段,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称为秀才,会试 称为举人,殿试称为进士(前三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以封建礼教

9、为基本标准,对个人学识德能进行测评判断3. 近代教育评价活动期(1905年1949年)与教育测量相结合,呈现了多种体制的多元化格局翻译、引进国外的测验量表(比纳智力测验量表等)自编各种测验(俞子夷的小学毛笔书法量表)建立研究组织,开设测量课程(1931年建立中国测量学会;廖世承、陈鹤琴在南京高 师开设测验课程)理论研究取得进展(1932年测验创刊,40年代前的20多部专著)4. 现代教育评价发展期(1949年之后,特别自1978年以来) 思考:(1)各时期的考查内容与方式(2)历史中对科举考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事件及影响(3)选士、科举制度的影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当今教育评

10、价的关系和影响二、西方教育评价发展历史1. 前系统评价阶段(学校出现20世纪30年代以前)(1)以考试和测验为主前期:口试法和面试法后期:加入笔试法(2)以教育测量为主成绩评定的客观标准问题未能解决教育测量的先驱一一莱斯,拼字测验教育测量的代表人物一一桑代克(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1904年的心里与社 会测量学导论2. 系统评价阶段(1)过渡期(20世纪30年代40年代初)“八年研究”;1933年,泰勒主持,为期八年的课程与评价研究,解决经济危机后学生需要与学 校课程间的尖锐冲突。1940年,提出“教育评价的较为完整的指导思想和方法”。(2)评价理论深入发展时期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今:教育评

11、价理论进入深化发展阶段40年代50年代末,基本可称为“泰勒时期”,采用“泰勒模式”。教育评价就是衡量教育目标的实际达到程度,目标是评价的中心和依据。布鲁姆等人,48年起,于56年建立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50年代,新的评 价模式和理论不断提出、发展、改进,各类研究机构、评价组织和专业性杂志不断涌现。三、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1 .评价方法从相对评价转向绝对评价,并使二者结合绝对评价:对学生达到目标程度的了解2 .重视教育目标研究3 .新的研究方法的引入客观化的追求:定性n定量n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实证与人文相结合,引入新的科学研究方法4 .重视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和被评者的参与5 .重视元评价

12、6 .重视评价结果的全面解释和慎重处理7 .重结果向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统一,从重鉴定功能转到重改进功能的发挥中国本科教育质量评价监督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51994年),是评估理论的研究阶段。在教育部的领导 下,相关机构开展了评估理论研究。1985年,国家教委颁布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 知。一些省市开始启动高等办学水平、专业、课程的评估试点工作。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就高校评估 性质、目的、任务、指导思想、基本形式等做了明确规定,这是中国第一部高等 教育评估的法规。第二阶段(19942002年),是开展高校教学评估试

13、点和探索阶段。1994 年起,原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本科教学评估的试点工作。到2002年 底,共试点评估了 154所本科院校。1994年初,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教 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从发展过程来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相继经历了 三种形式: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合格评估开始于1994年, 这种评估方式主要用于1976年以后新建的、本科教育历史较短的、基础比较薄 弱的学校,目的是使这类学校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标准, 并帮助这类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 平,被评学校由国家教委指定。优秀

14、评估开始于1996年,主要用于100所左右 本科教育历史较长、基础较好、工作水平较高的学校,主要目的是促进这类学校 深化改革和办出特色,被评学校由国家教委根据学校申请确定。随机性水平评估 开始于1999年,主要是针对介于上述两类学校之间的普通院校,被评学校由教 育部(1998年,国家教委改名为教育部)随机抽取。2002年,教育部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三种方案合并为 一个方案,即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普通高等学 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种。第三个阶段(2003年以后),为正式开展教学评估阶段。2003年开始的首轮全方位的教学评

15、估,评估手段对于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发 挥了很大作用。有589所学校接受了评估,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一,有效地强化 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念,使我们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理念在高等 学校全方位展开,并形成共识。第二,有效地促进了政府加大对高等学校办学条 件的投入。2007年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的高等学校有近2000所,所有的学校 全部达标。第三,有效地缓解了规模扩张的冲动。第四,对高校的办学规范起到 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第五,这一轮的评估,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奠 定了重要的基础。2.1高等教育评估的机构和职责 3.1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第一节美国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简介美国的教育评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制度,归纳起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鉴定(Accreditation),另一种是评估(Assessment)两者虽都译成评估,但评估的对象、目的、作用、参加者(主客体)标准、进行方式、 结果公布方式都是不同的。一、高等教育鉴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