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长治里小学刘春明第(3)期小数研修作业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725601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南开区长治里小学刘春明第(3)期小数研修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天津市南开区长治里小学刘春明第(3)期小数研修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天津市南开区长治里小学刘春明第(3)期小数研修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天津市南开区长治里小学刘春明第(3)期小数研修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南开区长治里小学刘春明第(3)期小数研修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南开区长治里小学刘春明第(3)期小数研修作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刘春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到国民生产总值,小到家庭的收支,都离不开对数据的分析,离不开统计。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也将统计与概率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随着大家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这个领域的学习而言,重要的绝不仅仅是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技能的学习,而是要让孩子“亲近”数据,加强对孩子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统计观念”的首要方面是能有意识的从统计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当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即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体会到统计是有用的,数据是有

2、信息的,也就是说统计能够帮助人们做出决策,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一些情况,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统计观念主要指:能从统计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能从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结果提出合理的质疑。它绝非等同于计算、作图等简单技能,不能单纯看作是知识点的学习,而是一种需要在亲自经历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感觉,是逐步形成的。教师在统计活动材料的选用应采取由近及远的原则,先是身边的事、然后社会环境、再和其它学科相联系。收集的素材先是全部数据,如全班学生,利用统计对象的确定性组织统计活动,学习统计图表;随着学习的深入,统计对象更多地具有随机性。例如,“

3、估计你们班所有同学的家庭一个月内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通过实际调查验证你的估计。”在该统计活动中,每个同学家庭每个月要丢多少个塑料袋,统计对象的总数非常大,统计起来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和物力。此时,就可以渗透抽样统计的方法,帮助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对象。这里,统计对象可以是全班同学家庭的某些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或部分同学家庭的某个月丢弃塑料袋的个数。例如,通过农民分析往年的农产品价格,可以估计出今年的农产品价格,然后适当调整自己的农业种植结构。让学生意识到分析、整理后的数据还能帮助人们进行预测,体会统计的价值。如何培养小学生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实践。首先要

4、让学生自己投入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测,具体问题具体引导。先教会他们怎样去设想和分析,发现问题,再慢慢的培养这种有意识,由无意识状态的引导实践到有意识的分析再到无意识的分析,让最后的无意识分析形成一种习惯。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从统计角度思考有关问题,当遇到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在学习乐器,我们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分别有哪些人都学习了哪种乐器?我们要想知道每种乐器分别都有几个人,都有哪些方法(学生口答,可以唱票,举手,画正字等等)?教师和学生选择最优化方法,每个同学把你学的乐器名称写下来。二:自主学习师:师生共同统计,一

5、人唱票,一人读票,几人画正字。(出示统计表)乐器二胡古筝扬琴笛子人数10954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要求你用统计图表示学习乐器的人数,你准备怎样表示?你能把课本中的统计图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师:你能给你自己完成的统计图起个名字吗?小结:像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横向统计图。(板书课题)三:分析统计图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找一有代表性的展示)师:从这张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结:刚才从统计图中我们不仅知道了学习各种乐器的人数多少,还知道了谁比谁多多少人,少多少人,一共多少人。其实,这就是统计的一个重要作用。三、联系生活实际

6、,建立数据分析观念统计是数据分析的科学和艺术,其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把隐藏在一大批看来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的信息集中、萃取和提炼出来,以找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据分析就是在探究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最终发现和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如“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首先出示的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的复式统计表,要求学生在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之上学习如何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我认为这个例题距离农村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有些抽象。为此,

7、我将例题变为学生较为常见的事物的信息对我乡2001年2010年通讯工具拥有数量的调查结果,而学生具体实践的方式和过程并不改变。我走上讲台对同学们说,老师昨天到乡电信分局走访了一下,带回来了一些数据,想让大家也了解一下我们乡的情况,请看大屏幕:这就是老师收集到的信息旧县乡20012010年通讯工具拥有数量。当学生发现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区别。四、借助活动实践,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如何培养小学生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实践。首先要让学生自己投入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测,具体问题具体引导。先教会他们怎样去设想和分析,发现问题,再慢慢的培养这种有意识,由无意

8、识状态的引导实践到有意识的分析再到无意识的分析,让最后的无意识分析形成一种习惯。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从统计角度思考有关问题,当遇到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观念的建立需要人们亲身的经历。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例如求平均数,它作为一种统计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新课改强调: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

9、空间,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中去,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本课教学应把重点放在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上,而难点则是运用平均数的理念分析数据、理解数据的意义,从而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将书中的主题图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课前组织学生开展收集矿泉水瓶的活动,并将本组收集的数据以简洁的方式记录下来。上课时以统计图的形式出示某组同学收集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从统计图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然后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提出数学问题:谁收集的最多?谁收集的最少?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等等。再让学生分析讨论哪个问题提得最好,最终确定“平均每人收集

10、了多少个?”为要研究的问题。在学生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和督促,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并坚持做。最后要指导学生对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因为中年级学生比较小,他们不一定能够完整地表达出所收集到的数据的结果,所以课堂上不必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总之,无论是统计课程设计还是教学,都要抓住一个核心数据分析观念,即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来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解。实际上,统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很紧密,我们的教学就是使学生产生结数据的亲切感,愿意去分析数据提取信息,遇到问题时愿意去收集数据来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统计中的数据分析观念,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