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2723924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能够通过结合数学知识与生物知识的方式,更加清晰的理解“生长素生理作用”及其双重性的特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下是J.L为大家 _的xx年关于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之范文。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模型建构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探讨与分析,首先分析了生物数学模型建构的主要优势,其次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模型建构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程序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教学实例,对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论述与研究。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动应当帮助学生了解模型建构等科学方法在生物学科研究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模型建构的基本思维与能力

2、,以模型建构的方式获得生物学科相关知识点。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教学工 _必须努力尝试模型建构方法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以不断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水平与科学探究能力。 1.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模型建构思路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实验以及各种观察活动中,不再受到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投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高、主动性高,利用模型建构工具辅助学习,能够从现象到本质、从形象至抽象,以全方位的掌握生物概念与知识点,进而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将模型建构的过程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所学生物知识点。模型建构自设计至

3、应用本质上就是一个探究发展的过程,学生可以利用所掌握的生物知识点,发散思维并设计构建合理模型,以探究新知识与概念。同时,模型建构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对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小组间竞争意识有重要意义,并且对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也有重要意义。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模型建构教学实践活动前,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选择教材中可进行模型建构教学的内容,提高课堂设计水平,优化教师教学水平。同时,在模型建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能够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可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也有促进作用。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所涉及的主要模型建构活动包括如下

4、几个方面:(1)有关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建构。该知识点属于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是将肉眼难以直接观察的细胞微观结构或过程加以简化,把握真核细胞结构的主要特征,然后再对特征进行具象化、形象化处理。 模型建构活动要求能够准确重现真核细胞结构的相关特点,所模拟过程应当符合科学事实,所构建模型实物应当兼具简单性、准确性、科学性的特点;(2)有关减数 _染色体模型的建构。该知识点属于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遗传与变异模块,是将肉眼难以直接观察的细胞微观结构或过程加以简化,把握生物体内减数 _染色体结构的主要特征,然后再对特征进行具象化、形象化处理。 模型建构活动要求能够准确重现真核细胞结构的相关

5、特点,所模拟过程应当符合科学事实,所构建模型实物应当兼具简单性、准确性、科学性的特点;(3)血糖调节模型的建构。该知识点属于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稳态与环境模块,是将难以直接观察到的过程加以形象化处理,然后抽象得到该过程的关键特点。模型建构活动要求过程简单明了,抽象得到血糖调节过程的一般规律,获得概念模型的过程与特点;(4)种群增长模型的建构。该知识点属于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稳态与环境模块,是根据现象的具体表现抽象得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然后以公式或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 模型建构活动要求根据具体案例推演得到建构数学模型的基本规律。在模型建构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如下程序展开教学活动:第一步,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介绍与模型建构知识点相关的理论知识、模型建构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等,提醒学生将科学性、准确性放在模型设计与制作的首位,然后再 _模型的美观性;第二步,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知识点所对应原型、模型以及模拟形式,根据模拟形式设计模拟方案,组内合理分工,应用模拟材料制作模型;第三步,各个小组分别展示所设计制作模型成果,给出书面介绍,进行小组间互评;第四步,在教师指导下展开展评会,综合组内自评、组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多种手段,选择最佳模型方案。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