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联检查技巧在查案过程中的几点体会.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72373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关联检查技巧在查案过程中的几点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关联检查技巧在查案过程中的几点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关联检查技巧在查案过程中的几点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关联检查技巧在查案过程中的几点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关联检查技巧在查案过程中的几点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关联检查技巧在查案过程中的几点体会.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联检查技巧在查案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常听人这样评价税务检查。税务部门查帐,一人一个结果,很少有相同的。此话虽有些偏激,细想也并非无一点道理。那么是何原因形成如此局面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有二,一是工作认真程度,也就是责任心问题等一些人为因素所致;二是检查的深浅度问题,也就是业务水平等客观因素影响。 这里笔者仅就将查帐技巧应用于案件检查的问题同大家共同探讨。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将关联检查技巧应用于稽查工作,尤其对案件的纵深查处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里所称关联是指帐表凭证之间的关联、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企业之间的业务联系、具体业务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下面笔者就对这种方法的

2、实际应用讲六个方面的内容仅供参考。 1、对收入、本钱费用做假的检查 任何企业,他的营销收入与本钱、费用是成一定配比关系的。根据这一关系,我们可以采用逆查、倒轧、推算等方法,对收入造假实施检查。就制造业而言,生产民用产品、生活用品的企业较多可能在收入环节上造假,因为消费者个人购置产品可直接通过收取现金,开付凭证实现销售,这样就为避开在银行帐目和销售发票上记录真实收入情况提供了条件,使收入不上帐成为可能。生产非民用、日用产品的企业那么没有这一“优势,其销售对象多为企业、单位,一般通过银行转帐方式结算收入,且要开具正式发票给对方,收入环节造假容易被发现,因此这类型企业较多可能在本钱、费用上玩鬼。因此

3、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检查前要进行归类分析,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对收入做假企业的检查,一般采用逆查方法,首先从购、领原材料入手,通过推算,可根本印证其收入是否真实,除非搞“飞过海收支均不上帐,一般情况下,企业库存原材料等存货购进相比照拟真实,这不仅是企业日常管理的要求,还牵涉到税前扣除和增值税抵扣问题。由于原材料购进是真实的,我们就可按照以投入产出率等行业指标,推算出产成品数量,再将推算数据与其期间产成品增加额相比较,就可根本断定被查企业是否在收入做假; 二、考核其原、辅材料消耗,看是否与收入相配比,如通过电费、煤耗等推算出产成品数量,将此数据与帐簿记载数比照,可根本掌握生产、销售规模,判定其所提

4、供内容是否真实。在检查过程中,要注重相关帐目的检查,要将财务帐与仓库保管帐进行核对,看领料与入库的产成品以及销售商品在金额、数量上是否相对应。一般情况,仓库保管帐要全面、真实一些,与财务帐不同,平时不对外,企业做假往往在财务帐上造文章,这样就必然引起财务帐与保管帐不相符,经核对,做假问题自然就浮出水面。 对商业企业检查,一般可采用常规方法,考核其进销差价、毛利率等,再与同行业比照,就不难发现问题。如果发现企业利润率很低,有的还无利销售,就要特别留意,不能让表相蒙蔽。假设被查企业是专卖店、特约经销部我们就要联想到,这类企业除通过购销取得的差价收入以外,往往还通过供货方(厂家)返利形式获取收入,检

5、查时可要求其提供合同或协议,了解其分配情况,追查其返利收入是否已入帐。 2、往来帐目检查 在检查中往来帐目是特别要留意的工程,企业做假往往会利用这个工程虚设往来关系,将收入和不应计提、列支的工程计提挂在往来上,不计少计收入,多列支出,隐瞒收支真实情况。对有预收款项单位的检查,要特别注意应收、应付科目的贷方发生额。这类企业(如建筑、房地产企业)做假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应收或应付科目发生金额大、发生次数较频繁,稍加追究,问题不难查出。另外,“其他应付款科目要作为检查中的必查工程,主要检查其内容、金额的真实性,其对应科目如果是支出工程,还要看计提工程是否按标准执行,列支工程是否真实、合法。同时,还要

6、看一些长期挂帐的工程是否及时清理,该转入损益科目的是否按期结转等。 此外,搞虚假本钱也惯常利用往来科目:如企业购入原材料,款未付记往来这本来是正常的帐务处理行为,但如果企业有通过现金冲帐这一帐务处理行为,即,借:应付帐款、贷:现金,那么要特别注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假设企业采用虚购原材料手段扩大本钱挤占利润,其根本特征是现金支付金额一般都比较大,或虽然每笔金额不大,但发生次数多,总额大。为什么上述造假行为会以现金形式结算呢。因为购进原材料是一笔虚帐,无法通过银行处理,银行对帐单没有记录,这样就不可能以转帐方式出现,所以通过现金形式就缺乏为怪了。对此类做假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外调或协查方法进行检查,往来单位在当地的,可上门进行调查,往来单位如果在外地,应首先认定其是否符合常理、逻辑,如大笔款项不通过银行支付而是改用现金,可以通过协查、外调是不难发现问题的。 3、上下年度帐目对应检查 外购外销即“飞过海是偷税企业惯用的一种方法,购货、销货两头在外收支均不入帐,一般较难发现问题。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