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参考(集锦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参考(集锦7篇)(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数学参考集锦7篇篇1:如何学七年级数学 1如何学习七年级数学(1)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外表而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合不同的两个数.有的老师讲解不够细致的话,会导致学生认为-2和3就是一对相反数.就是说,学生会认识一正数和一负数就是一对相反数.作为老师,应该详细的给学生强调“数字一样,只有数字前面的符号相反”.在正确解释下,让学生带着例题,理解性的去熟记概念、公式.(2)要求学生把概念、公式与实际题目联络起来. 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这样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点与题目联络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记得概念,却不知道应用.例如,某某同学他知道正数的
2、绝对值是正数,负数的绝对值是正数.却不知道-2的绝对值是2,或者不知道2的绝对值还是2本身.假如,老师在上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学习例题,一边理解记忆绝对值的概念,那么我相信大局部同学是可以正确掌握这个概念的.(3)要求学生及时的记忆所学的概念、公式.局部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根底,假如你不能将概念、公式烂熟于心,又怎么可以在题目中纯熟应用呢?因此要细心地开掘概念和公式,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这样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都可以应用自如. 例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就要求学生对有理数的加法法那么、有理数的减法法那么、有理数的乘法法那么、有理数的除法法那么和有理数的乘方法那么都烂
3、熟于心.否那么,将不可以正确运算出结果.2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七年级数学比拟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兴趣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进步他们的素质和才能。对此,我在教学中的详细做法是: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场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根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考虑答复后再进展
4、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展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2.充分让学生参与理论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理论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构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展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标准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此外,在教学中老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
5、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到达“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3培养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老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化的印象,产生浓重的兴趣。 如何激发初一新生上好第一节课呢?我针对初一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上第一节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我们在小学学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上初中后你们将学乘方、开方等新的运算;在小学学了简易方程,在初中还要学一元二次方程、无理方程、分式
6、方程等。小学里的很多疑难问题到了我们初中就可以很轻松的解决,如3-5,在小学里不够减,但等我们学了第二章后就可以进展计算了。初中我们还要在小学的根底上深化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常见的图形,可以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你能站在地面上测量大楼的高度;你假如是老板,你就能算出怎样赚钱最多;铺设管道怎样最省料等。通过谈话的方式,利用这些贴近生活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问学生们:有没有信心学好数学?学生异口同声地答复:有!在第一章第一节课上就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激起了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以数学的兴趣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
7、着学好这门学科。2.开拓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初一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拓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我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开展寻找数学的比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才能,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场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诲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标准,做个好学生,
8、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对数学有兴趣。3.联络生活实际,让数学和实际结合,诱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时有一道储蓄题,我抓住本节课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发动学生通过去银行进展实际考察、询问家长等不同方式进展课前预习。课堂上,学生不但表现出浓重的学习兴趣和极大的积极性,而且对本金、利息、本息、期数、利率、利息税等专业术语以及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利息等计算公式,理解透彻、运用得当。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成为学生交流、合作、深化考虑的场所。如何学习七年级数学篇2:七年级数学参考 教学目的借助“线段图”分析p 复杂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分析p
9、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重点、难点1.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行程问题。2.难点:间接设未知数。教学过程一、复习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什么?2.行程问题中的根本数量关系是什么?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 / 时间二、新授例1.小张和父亲预定搭乘家门口的公共汽车赶往火车站,去家乡看望爷爷,在行驶了三分之一路程后,估计继续乘公共汽车将会在火车开车后半小时到达火车站,随即下车改乘出租车,车速进步了一倍,结果赶在火车开车前15分钟到达火车站,公共汽车的平均速度是40千米/时,问小张家到火车站有多远?画“线段图”分析p , 假设直接设元,设小张家到火车站
10、的路程为x千米。1.坐公共汽车行了多少路程?乘的士行了多少路程?2.乘公共汽车用了多少时间,乘出租车用了多少时间?3.假如都乘公共汽车到火车站要多少时间?4,等量关系是什么?假如设乘公共汽车行了x千米,那么出租车行驶了2x千米。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为3x千米,那么也可列出方程。可设公共汽车从小张家到火车站要x小时。设未知数的方法不同,所列方程的复杂程度一般也不同,因此在设未知数时要有所选择。三、稳固练习教科书第17页练习1、2。四、小结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常见的一个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以及由此导出的其他关系。如何选择设未知数使方程较为简单呢?关键是找出较简捷地反映题目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
11、根据这个等量关系确定怎样设未知数。四、作业教科书习题6.3.2,第1至5题。篇3:七年级数学参考 教学目的通过分析p 储蓄中的数量关系、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重点、难点1.重点:探究这些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由此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难点:找出能表示整个题意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1.储蓄中的利息、本金、利率、本利和等含义,关系: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本利和=本金利息年数+本金2.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利润=售价-本钱 ; =商品利润率二、新授问题4.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为2.43%的二年期定期储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
12、息税,所得利息正好为小明买了一只价值48.6元的计算器,问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利息-利息税=48.6可设小明爸爸前年存了x元,那么二年后共得利息为2.43%X2,利息税为2.43%X220%根据等量关系,得 2.43%x2-2.43%x220%=48.6问,扣除利息的20%,那么实际得到的利息是多少?扣除利息的20%,实际得到利息的80%,因此可得2.43%x280%=48.6解方程,得 x=1250例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本钱价进步40%后标价,又以8折 (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那么这种服装每件的本钱是多少元?大家想一想这15元的利润是怎么来的?标价的80%
13、(即售价)-本钱=15假设设这种服装每件的本钱是x元,那么每件服装的标价为:(1+40%)x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1+40%)x80%每件服装的利润为:(1+40%)x80%-x由等量关系,列出方程:(1+40%)x80%-x=15解方程,得 x=125答:每件服装的本钱是125元。三、稳固练习教科书第15页,练习1、2。四、小结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弄清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分析p 数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由此列出方程;求出所列方程的解;检验解的合理性。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首先寻找“等量关系”。五、作业教科书第16页,习题6.3.1,第4
14、、5题。篇4:七年级数学参考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完成由立体图形到视图,再由视图想到立体图形的复杂过程。这对于刚刚接触几何的初一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次较大的挑战,顺利地完成教学,对今后学习兴趣、信心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承受才能对教材做如下设计:首先我用苏轼的题西林壁巧妙地唤起学生的生活感受,让他们认识到视图的知识在生活中我们早有亲身体验,只是还没有形成概念,然后我再用“粉笔”这一简单的教具,让学生再次体会,加深认识,这样,教学与生活严密相连,既有自然地导入课题,又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浓重的学习兴趣。然后,我不适时地出示“三视图”这一概念,通
15、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视图就是由立体图形转化成的平面图形,并不断地训练、讨论、总结,得出画三视图的正确方法。这时老师要巧妙点拨,学生如何从正面、上面、侧面三个角度来观察,既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突出了老师的主导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才能。由视图到立体图形与上面的过程恰恰相反,需要学生根据视图进展想象,在大脑中构建一个立体形象。我引导学生利用直观形象与生活中的实物进展联络,通过归纳、总结、比照的方法,有效的打破这一难点。为了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才能和思维才能,可以让学生用一些小立方体随意摆出几种组合并描绘出它的视图,再由视图到立体图形的课堂训练。最后,让学生归纳所学知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概括才能,使知识系统化。以上设计如有不妥之处,望老师们不吝赐教,我不胜感谢。评课记录开发区李玉:于坤老师这节课有几个突出特点:1、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问题情境。本节课用宋朝文学家苏轼的一首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来引入课题,从横、侧、远、近、高、低等不同角度来观察庐山,引出如何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个切入点非常好,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多找这样的例子。如在教七年级代数式时,有的老师这样引入“童年是美妙而幸福的,大家还记得那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