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2720845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270 大小:6.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270页
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270页
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270页
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2_第4页
第4页 / 共270页
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2_第5页
第5页 / 共2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2(2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 言一、概述XXXX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XX县城东北约68方向XX镇XX村北一带,距XX县县城直距9.2km,运距15km,行政区划属XX县XX镇管辖。井田地理坐标:。原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实际生产规模为21万t/a。2008年,XX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发200857号批准为机械化升级改造矿井,批准开采石炭系2、5号煤层,井田面积为5.6353km2,生产能力60万t/a。2009年,XX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83号)关于XX市XX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同意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兼并重组XXXXXX煤业有限公司、XXX

2、X雨田煤业有限公司2处地方煤矿整合为1处,批准生产能力90万吨。兼并重组后矿井名称为“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后批准开采石炭系太原组2号-5号煤层,井田面积为5.3381km2,井田面积减少0.2972km2,生产规模为90万吨/年,净增能力为30万吨/年。2009年11月29日XX省国土资源厅为XXXXXX煤业有限公司换发采矿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5949),批采2号-5号煤层,生产规模90万吨/年,矿区面积5.3381km2。2010年1月,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在为其编制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选用综采放顶煤

3、开采工艺,能力提升至900kt/a。二、编制依据1、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委托书。2、XX省煤炭工业局文件(晋煤行发200857号)关于批准XX晋宝煤业有限公司等22座矿井进行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的通知2、XX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83号)关于XX市XX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3、2009年11月29日XX省国土资源厅为XXXXXX煤业有限公司换发采矿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5949)。4、2010年3月由XX市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的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5、

4、XX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规发2010564号)关于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6、XX市煤炭工业局文件(忻煤安发2008434号)关于全市51座30万吨以下矿井2008年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XX市煤炭工业局文件(忻煤安发2007506号)关于全市99座30万吨以下矿井2007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7、XX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2008年5月26日对XXXXXX煤业有限公司2、5号煤层所做的“煤尘爆炸定性坚定报告”和“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8、矿山救护协议9、供电、用水协议。9、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规程、规范和技术政策等。三、设计

5、的指导思想1、充分利用矿井现有生产设施和设备,在遵守规程、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先井下后地面、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简化地面生产系统,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整合建设投资。2、根据参与整合矿井的开采范围、剩余储量分布、现有生产系统可利用性,以安全生产为出发点,对整合后的矿井生产系统进行合理布置,进一步完善各生产环节安全设施,提升矿井安全生产保障体系。3、认真贯彻执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政策,通过本次整合设计,进一步优化开采工艺,提高矿井的综合机械化程度,保证矿井的安全装备水平、安全培训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把矿井建设成为兼并重组整合后的标准化矿井。四、设计的主要特点1、根据XX省煤矿企业兼并

6、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83号)关于XX市XX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同意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兼并重组XXXXXX煤业有限公司、XXXX雨田煤业有限公司2处地方煤矿整合为1处,产能为900kt/a。2、井田采用斜井开拓方式,设计利用该矿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期间建成的2个井筒,作为主斜井、副斜井,并新凿一个回风立井。井下煤炭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无级绳连续牵引车轨道运输,辅以调度绞车。3、矿井投产时(初期)生产采区布置在井田中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井下同时生产的采区为1个,装备综采放顶煤工作面1个。4、地面充分利用了已有设施,并适度增

7、加了一些地面设施。地面布置紧凑合理、分区明确、线路简捷、占地面积小。5、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建设工期短、全员效率高、用人少、投资较低。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0kt/a,净增300kt/a。2、矿井设计可采储量:44726.8kt。3、矿井设计服务年限:35.4a。4、矿井移交生产时,新增巷道5270m,万吨掘进率为176m。5、行政公共建筑物新增面积14333m2。6、工业建筑及构筑物新增面积6812.3m2。7、工业场地占地面积9.56hm2。8、矿井全员效率:6.4t/工。9、矿井在籍总人数:639人。10、矿井建设工期:18个月。11、矿井建设总投资为27469.57

8、万元,吨煤投资为305.22元。12、增量评价指标:税后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94.17%;税后投资回收期:2.85a;盈亏平衡点:38.26%;投资利润率:54.96%;投资利税率:73.00%。六、存在问题与建议1、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增加,采空面积的增大,煤层瓦斯会有所增加,应加强瓦斯检测工作。2、煤尘具有爆炸性,应加强洒水防尘工作,以防煤尘爆炸。3、矿井内应加强浮煤清理工作,以防自燃。4、在矿井生产中应按照“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进行。5、加强矿井地质工作,认真进行矿井地质编录,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有效服务。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矿井现状第一节 井田自然概况一、交通位置XX

9、XX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XX县城东北约68方向XX镇XX村北一带,距XX县县城直距9.2km,运距15km,行政区划属XX县XX镇管辖。井田地理坐标:东经11222531122519北纬390120390225。井田由简易公路和县(乡)级公路与井田南侧大运二级公路相连,至大运二级公路2.5km,向北可至阳方口工矿镇、朔州、大同;向南至原平、XX、太原;北同蒲铁路经过阳方口、XX站。公路、铁路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交通位置详见图1-1-1。二、地形地貌井田位于云中山脉北端与恒山山脉西南端的交汇处,为典型的黄土、基岩切割型中山丘陵地形地貎,井田内沟谷山梁发育,按其形态类型分为侵蚀地形及堆积型地形,

10、前者占绝对优势。侵蚀地形表现为强烈切割的梁、塬、峁状黄土基岩中低山地或山丘,冲沟形态多呈“V”形,与梁、塬、峁相间分布,井田沟谷两侧常见陡崖等微地貎景观,一般沟两侧或阳坡黄土覆盖较厚,植被较多。综观井田地形,大致为北部高,向南部渐低的中山丘陵地形地貎,井田内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中北部山梁顶部,海拔1931.9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部冲沟底,海拔1615m,最大相对高差316.9m。三、水系本井田属于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恢河支流,恢河为区域内第二大河流,发源于云中山脉北麓分水岭,经XX县城,阳方口工矿镇向北汇入桑干河,该河位于本井田西部,属季节性河流,以它为主要河道的水系呈羽毛状,本井田的冲沟平时

11、干涸无水,只在雨季汇聚洪水,并从不同方向排出后均向西汇入恢河,该河雨季流量增大,遇大雨则洪流暴发,携带大量泥沙向下游直泻,雨后流量锐减,79月份流量占全年总流量的50%70%。枯水的冬、春季节流量甚小,主要靠泉水、生活用水、工业废水等汇成细流。四、气象及地震情况1、气象本区属大陆性中温带季风气候,为干旱地区。气温变化昼夜悬殊,四季分明。降雨量较小,多呈干旱状态,冬春两季多西北风少雪雨,而夏季雨量集中,有时出现洪涝、冰雹灾害。年平均气温6.2,1月份最低,平均为-9.9,极值为-24.2;7月份最高,平均为20,极值为34.8,平均温差29.9。一般降至0时间在10月中旬,回升至0的时间在翌年4

12、月中旬。年平均降水量为468.1mm,最大降水量在7月份,为744.8mm,最小在1月份,为4.5mm。水量主要集中于7、8、9月份,占全年的59%。蒸发量年平均为1902.3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特别干燥。初霜期在10月上旬,终霜期在翌年3月底,平均无霜期194天。初雪期平均为11月下旬,终雪期为翌年3月底,一次最大积雪厚度为1.30m。最早冻结在11月中旬,最晚解冻为翌年4月,井田内最大冻土深度为1.50m。风向多为西北风及西风,风速历年平均3.1m/s,最大月(35月)平均4.3m/s,最小月(8月)平均2.2m/s。2、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附录A

13、“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基本烈度值为度。历史记载本区内曾发生过多次地震,较大的为1683年11月22日原平7级地震,1961年10月27日XX东寨4.5级地震。第二节 兼并重组整合前各矿现状一、兼并重组前各矿生产及建设概况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体兼并重组XXXXXX煤业有限公司、XXXX雨田煤业有限公司2处地方煤矿整合为1处,产能为90万吨/年,净增能力为30万吨/年。兼并重组后矿井名称为“XXXXXX煤业有限公司”。1、原XXXXXX煤业有限公司为XX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发200857号批准的机械化升级改造矿井,批准开采石炭系2、5号煤层,

14、井田面积为5.6353km2,生产能力60万t/a,现生产规模为21万t/a。表1-2-1 井筒特征值一览表 井筒井筒坐标井口标高(m)坡度(。)提升方位(。)井筒长度(m)XY主平硐4323025.54719621096.1941751.4239副斜井4323296.99119621278.2631789.56512334240XXXX德胜煤业有限公司批准开采2、5号煤层,始建于1981年,1990年建成投产。2005年底停采5号煤层,现开采2号煤层,该矿平硐斜井联合开拓,主平硐、副斜井均位于井田西部,井筒特征见表1-2-1(采用54坐标系)。该矿采煤方法为长壁式,锚杆支护,悬移组合支架放顶

15、煤,工作面采用SGW-40型刮板运输机运输,井筒、大巷采用10t架线式电机车牵引1t矿车运输。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采用负压抽出式机械通风,主扇型号为FBCZNo-16型,功率为55kW,共两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工作面排水设备为DF46-306型离心式水泵三台,最大涌水量为8m3/h,最小涌水量为6m3/h。井下照明采用防爆矿灯照明。因该矿2005年采煤方法改革前采区已形成,因此采煤方法改革设计利用了原有的生产采区巷道,布置新的回采工作面,形成了2号煤层下山采区为区内后退式开采。2、XXXX雨田煤业有限公司隶属于XX县XX镇管辖,始建于1981年,1989年投产,井田面积1.086km2,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石炭系2、3、5号煤层,煤炭生产许可证批准开采5号煤层。2005年经市局批准进行了采煤方法改革,核定生产能力由原9万t/a提高到15万t/a。采用一对平硐开拓,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开采5号煤层。采煤方法为悬移支架分层放顶煤。顶板管理方法采用全部垮落法,采区工作面采用悬移支架支护,运输巷和回风巷均为料石砌碹。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0m3/h,最大涌水量为30m3/h,属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