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论文当前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2720165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布线论文当前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综合布线论文当前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综合布线论文当前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综合布线论文当前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综合布线论文当前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布线论文当前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布线论文当前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中山大学电子系 吴锡雄 何士金 罗志高概述: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匹配问题,是目前信息网络建设的关键,这里从分析当前网络技术入手,提出三个较为合理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详见下文。关键词:网络技术;布线系统。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和网络技术息息相关,在设计综合布线系统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使用的网络技术,也就是布线设计要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尽量做到两者技术性能上的统一,避免硬件资源冗余和浪费,才能充分发挥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目前网络上经常使用的主要技术有以下三种:1:FDDI/CDDI(光纤/铜线分布式数据接口)2:ATM(异步传输模式)3:FAST ETHERNET(快速

2、以太网)下面分析一下这三种技术:1:FDDI/CDDI(光纤/铜线分布式数据接口)这是一种成熟的、非载波侦听的、100M带宽共享的网络技术。采用了令牌传递服务策略,网络设备之间有主环和副环相联,在网络线路或网络设备出现故障时,有很强的自重构能力。同时其站管理(SMT)功能十分强大,适合于作主干网络。但其技术难度高、价格昂贵、扩展性较差,呈环行布线,与ATM不太兼容。2:ATM(异步传输模式)这是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系统、应用了统计复用技术、采用了短信元交换技术的先进异步模式。它直接支持数据、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传输。速率相当快(达成155M,622M),由于采用了异步模式,共效率相当高,比较适合于作

3、主干网格。但它仍然是一项有争议的技术,许多标准尚待完善,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的互操作及通用性有待于进一步改善。3:FAST ETHERNET(快速以太网)现在的高速以太网技术一般包括两种:100M VG-ANYLAN和100M-T。这里主要谈是后者-快速交换式以太网。100M AG-ANYLAN虽然提供了多媒体功能,但它的兼容性差、价格高、复杂度高,这里不作考虑。100BASE-T是10BASE-T的改良变种,它在原来的基础上采用将网格分割为若干网段,分割冲突域,并采有了缓冲交换,使网格上传输速率和传输效率大大提高。快速以太网具有实用(兼容了原以太网,软件、硬件丰富),先进(速度快-100MBPS

4、),升级方便(向ATM或更快的网格转换方便),扩展性好(通过互连设备,交换机,路由器容易扩展),开放性好(软硬件协议开放),价格便宜(相比于ATM、FDDI),支持的厂家多(得到Intel、Sun、3com、Bay、Accton等大公司的支持)等特点。对于多媒体网格应用,快速以太网也能很好的满足要求。虽然以太网的网格设备之间的有效距离较短(100米),适合于部门级的小局域网,但可采用心光纤电转换器和光纤来延长传输距离。快速以太网具有极好的扩充性,使用交换式集线器和普通集线器,用户数的扩展对网格没有影响(正在使用时可以扩展),方便将来子网接入。基于以上分析,结合综合布线系统和网格技术的要点,这里

5、向读者提供三种综合布线方案。一:采用全双绞线结构布线方案(快速以太网技术)这种方案是整个布线系统(垂直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配线间子系统)全部采用五类双绞线,网络技术是采用快速以太网技术(见设计示图一)。优点是:布线造价便宜、网格设备便宜、管理方便,快速以太网技术相当成熟,它的交换是在第二层进行,无需人工干预。缺点是:如果楼层较高,这就有可能导致某些住处点的接线长度超过100米,众所周知,根据布线原则,双绞线一般不允许超过100米,这样会造成信号衰减以至畸变。其次由于所有的接线都从中心机房通过垂直子系统向其他楼层辐射,对竖井要求较高。 再其次是全双绞线结构难于升级为A

6、TM技术或千兆位以太网技术,ATM技术和千兆位以太网技术需要使用单模/多模光纤来连接构成主干。方案一支持的硬件设备见下表:设备名称规格Switch HUB24*10M2*100M12*10M2*100MHUB16*10M二、采用以光纤构成垂直主干、双绞线为边缘的布线方案(ATM技术)这种方案的垂直子系统采用光纤结构,其他子系统采用五类双绞线布线,网络技术是ATM技术(见设计视图二)。优点是:首先布线造价较便宜(与方案一相比,只略高一点)。其次垂直子系统大大简化,只需从中心机房向其他楼层辐射光纤,每个楼层分配一条光纤(最好加备份线),在每楼层中再采用五类双绞线布线,布线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大

7、大下降,而且100米长度限制的问题不复存在,因为光纤不受短距离限制(单模15公里,多模1.5-2公里)。再其次是一步到位,直接使用先进的ATM交换技术,会使网络响应速度大大提高。缺点:主要是网络设备和主机设备相当昂贵。由于采用了ATM先进的交换技术,必须配置相应的ATM交换机、ATM仿真桥、ATM适配器,这些设备是极为昂贵的。而且ATM交换机需要专人管理,基于现在的技术,ATM的交换功能尚不能达到完全自动,而要根据人们的设置参数进行工作,管理上受一定的限制。方案二支持的硬件设备见下表:设备名称规格CB70008*100MSCSS100012*10M2*100MHUB16*10M综合方案一和方案

8、二的优缺点,这里提出第三方案。三:采用以光纤构成垂直主干、双绞线为边缘的布线方案(快速以太网技术)即采用方案一的网络技术和方案二的布线方式。在垂直子系统采用光纤,其他子系统用五类双绞线构成。网络技术使用快速交换式以太网(见设计图示三)。优点:布线造价便宜;网络设备造价合理;主机设备也无需特殊配置;易于升级。而且以太网交换技术无须人工干预。实行全自动交换,管理方便。而且当需要升级到ATM或千兆位以太网技术时,只需要更换网络设备,无须更换布线设备,真正达到一次布线,终身受用的目标。但是系统需要升级时,还须更换部分网络设备。方案三支持的硬件设备见下表:设备名称规格CB35002*6*100FX2*6

9、*10/100TXSwitch HUB12*10M2*100MHUB16*10M以上提出的三种综合布线方案各有优缺点,然而,从示图的网络硬件配备来看,考虑到性能价格的关系以及以后的升级和维护,本人认为,在当前的网络技术下,选取第三种布线方案较为合理科学。后退下一代布线系统-透视千兆比现象及结构化布线系统美国西蒙公司(中国) 总经理 冯雨舟先生1 布线系统大跃进曾几何时,千兆比高速网络应用的旋风开始席卷了神州大地。各个布线生产厂商也不甘示弱,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千兆比布线系统, 宣称的信道传输带宽可达至200MHz、250MHz、300MHz;宣称的支持数据传输速率也从1Gbps, 逐步攀升至2.4

10、Gbps. 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不禁使人想起了当年的大跃进。追忆布线系统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各布线系统厂商为了推动市场,不断寻找新的卖点以期能够在销售中出奇制胜。(1)历史上的第一个成功的卖点是智能大楼布线系统。实事求是地讲,智能大楼概念的推广的确推动了整个大楼弱电系统和布线系统的发展,但同时也正是由于智能大楼布线系统中存在的一些误导,带来了用户不同程度的资金浪费:本来可以用同轴电缆稳定可靠支持的有线电视系统,加上昂贵的转换器使用双绞线传输后,大部分并未达到期望的传输质量;同样消防系统来去只有几根线,经过配线架再次终接,就更加显得没有必要。但只要反过来想一想,结构化布线系统产生的根源是由

11、于大量的电话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电缆需要可靠并有序终接及灵活管理。其他的各个弱电系统在理论上固然可以用结构化布线系统统一支持,但关键是要看有无此必要,以及其带来的利弊如何。如果单纯为了追求时髦,我们甚至可以方便地实现用双绞线传输照明线系统的方案,但大家都不会赞成这样做,原因恰恰是由于没有这个必要。(2)第二个卖点则是去年炒做的屏蔽布线系统, 坦率地讲在非屏蔽线的外部加上一层金属屏蔽层,其抗外部干扰的能力会得到加强。但同时带来的则是安装使用的相对复杂、接地问题、造价提高等。故此选择屏蔽或非屏蔽的原则是要综合比较各个方面的因素,加以评价。这就如同是在电线外面加上金属网,必可减少对外部的干扰,但用户并通

12、常不这样去用,原因也是由于没有必要。非屏蔽系统完全可以支持市场上的高速网络应用,最简单的说服力就是北美的绝大部分工程都是非屏蔽,而美国的用户网络应用一般较为先进。即使在欧洲市场,真正倾向屏蔽的是德国和法国,其屏蔽系统占了超过一半的市场,原因是由于其特殊的消费观念和历史原因。而欧洲其他国家,非屏蔽却是占了大部分的市场。所以是否选择屏蔽,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有些工程已经使用了金属走线管却仍然选用屏蔽布线系统,就显得没有必要了。当然屏蔽布线系统这一热点已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用户的进一步了解,逐步冷却了。厂商应当按照用户的具体需求和环境,推荐性价比最高的系统。(3)而千兆比则是近来兴起的第三个

13、卖点,但稍加分析就可了解其中原委,而且会旋即被下一个卖点下一代布线系统-6类和7类所代替!市场误导与您同在,特别是在中国这正在走向成熟的布线市场,误导往往具有其独特魅力。2 揭开千兆比高速网络应用的面纱(1)千兆位以太网简介 (摘自千兆位以太网联盟:千兆位以太网白皮书)现今社会,随着复杂和实时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增长,高速网络应用也在层出不穷。千兆位以太网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千兆位以太网可以使用简单的以太网机制,为网络提供超过1000Mbps的传输速率。它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的改变,使得现有网络的工作站自然地升级到千兆位,其费用要远远低于其他可比速率的网络技术。千兆位以太网使用了与其前代相同的CSMA

14、/CD协议、相同的 贞结构及 贞长,对网络用户,这就意味着可以花费不大的网络投资,也不需要增加网络协议及重新培训其网络用户,就可以扩展至千兆位的速率。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且支持全双工的操作,千兆位以太网将可以作为理想的手段支持10/100Base-T交换机的主干互连,及支持高性能服务器的连接,同时也可作为那些需要超过100Base-T速率的高端工作站的升级。千兆位以太网的国际标准为IEEE802.3z及IEEE802.3ab(2)千兆位以太网所需的布线系统 (摘自千兆位以太网联盟:千兆位以太网白皮书)千兆位以太网是10Mbps及100Mbps之IEEE 802.3系列标准的成功扩展,提供超过10

15、00Mbps速率传输,并维持了与大型以太节点的全部兼容。千兆位以太网支持新型的全双工的交换机-交换机及交换机-工作站连接,和可在使用repeater及CSMA/CD存取模式共享连接的情况下支持半双工操作模式。IEEE正和网络厂商一起努力,使得千兆位以太网可以在光纤媒体上使用,也可以通过5类UTP布线系统来支持,以保护用户的旧有投资。千兆位以太网标准IEEE802.3z及IEEE802.3ab将采用先进的硅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使得其可在光纤及一般的5类UTP上传输。在MAC层和PHY层之间的逻辑接口,将对Fiber Channel所采用的8B/10B编码去耦,这样使得此编码方法可应用于性能价格比高的UTP布线系统。正如IEEE802.3所述“9/8和9/9IEEE802.3/1000BASE-T工作组 的工作努力,是开发相应的DSP信令技术,使得在100米的5类布线上全双工地传输速率达1000Mbps. 可见,事实上目前市场上极为火热的千兆位以太网,将来用五类器件即可支持。五类系统可支持该超高速传输的原因是由于千兆位网络所使用的先进的编码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