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原型密解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716773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图洛书》原型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图洛书》原型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图洛书》原型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图洛书》原型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图洛书》原型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图洛书》原型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图洛书》原型密解(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 河出图 洛出书 圣人则之又曰 天一地二 天三地四 天五地六 天七地八 天九地十 天数五 地数五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 地数三十 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此河图之数也 洛书盖取龟象 故其数 戴九履一 左三右七 二四为肩 六八为足。河图、洛书的原型是什么?太玄易经与五行八卦、河图洛书的渊源 河图、洛书的原型是什么?古人又是如何按河图洛书画出八卦的?一系列的问题,几千年来不但没有人能够讲清楚,而且又附加上层层迷雾。可以说,河图洛书问题是易学史上争论最多,被弄得最复杂最混乱,但同时又是内容最为丰富的问题。其中的疑难,虽然随着有关地下文物出土而得到澄清,如宋明

2、以来许多易学家认为传世的河图、洛书,始出于五代道士陈抟等人之手,自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中“太乙九宫占盘”的出土,这一说法已不能成立。显然,陈抟的河图、洛书,是从前人模式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不过其线索隐而不显而已。但是,河图、洛书本身的问题仍未解决。其与八卦、周易有什么关系?它们最初原型又是如何?仍然众说纷坛。有的学者把它们的原型追溯到西安半坡出土的石板上用锥刺圆点排成的等边三角形图案。但这还不过是一种有一定联系的设想,尚无法看出这种图案与八卦和周易的起源有什么联系。目前还有些学者,把河图、洛书与古人对天象的观察活动相联系。有的认为,河图出于立竿见影,是古代测日的晷仪;洛书范围了

3、天文的原理,是天文图。魏志所言的“宝石负图”是一幅河洛八卦综合图,类似罗经盘,磁针居中,次列八卦,最外层为二十八宿。再有一种观点认为,太乙九宫占盘是按八卦与五行属性排列的。九宫的名称与各宫节气的日数与灵枢经九宫八风篇首图完全一致。小圆盘的刻纹与周易本义中的河图、洛书完全相合。这是早在汉初或先秦,已有河图洛书的铁证。但是,这里所提到的“河图洛书八卦综合图”与“太乙九宫占盘”的刻图,均非河图、洛书的原始模型,更不可能是原始古人画卦和作易的依据;因为完整的二十八宿星象,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因此太乙九宫占盘早说也只可能形成于战国晚期,而九官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安排,大致也要在战国时期齐备起来。根据这一时期河

4、图洛书的特点,也只可能在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学说与卦气术数思想的基础上衍伸出来的,反映该时期特定的面貌。同时,在神学的外衣下,蕴涵着科学的内容。如果我们遵循着天象观察这一脉络向上追溯,很有可能逐步接近河图、洛书的原型模式。如果这一问题能得到完满的解决,可以从侧面证明,系辞传中关于“仰观俯察,近取远取”这段话,和“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说法,两者之间就没有什么矛盾。因为这两段话说的是一件事,都是讲当初画卦者从对天象的中得到启发。不同的只是,一为画卦者从仰观天象直接得到启发,一是从前人仰观天象所画的原始图形中间接得到的启发,这像对一位远古的外科医生一样,他的技艺既得之于他亲手解人体直接获得的知识

5、,同时也从别人的原始解剖图中间接受到启发;两者不但没有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在考察河图、洛书的时候,应从其纷繁复杂的内容中,把握其蕴含的天文学知识。有关河图的记载,曾见于尚书顾命篇,该篇最早提出图。记载周康王即位时,在东西两边厢房的陈设品中,西厢房有: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东边厢房有:大玉、夷玉、天球、河图。河图究竟是什么,没有说明白,但后人提出的测日晷仪与天象图标说,比较接近原物的实际情况。这些实物在当时可能还非常原始,但因为它们是测日观天察地的仪器,在古人眼中带有神圣和神秘的性质,因而方有可能和代表古代王权威严的古玉器陈列在一起。尚书中提到的“天球”也可能是古代原始的天象星宿

6、图,与后来的洛书相接近。春秋战国时期,河图、洛书已经开始与天命思想有关。孔子周游列国,到处求官不得,在不得意时悲叹说:“风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看来河图、洛书已与大人物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后来的神话传说,河图洛书都是由龙马、神龟从江河中驮出来的,进一步增添了神秘色彩。在两汉时期的谶纬文献中,关于河图洛书内容更复杂,也更为神秘,计有河图括地象、河图始开图等三十七种;洛书甄曜度、洛书灵准听等九种。又有老子、孔子的河洛谶各一种。这些几乎占了所记谶纬文献总数的四分之一,可见其影响之广泛。而且这一时期的河图洛书,和两汉时期流行的赤道、黄道、九宫、九风之类的天文图象联系在一起,这是后人继续向原来的

7、河图洛书增添天象知识的内容。那么,河图洛书原始模式的素材是什么?追踪它的渊源,尚须叙述一下历史背景。我国是天文学发展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华夏先民在采集渔猎的旧石器时代,已经对暑来寒往,月缺月圆,太阳的光照,动植物的物候等自然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根据考古学与文献资料,大致可以推断至新石器时代的中期,我先民就已经开始观察天象,测定方位。计算时间,划分季节了。在裴李岗、半坡许多文化遗址中,住宅和墓穴都有一定的朝向,并已用太阳的光照,来估量植物播种、生长、成熟的季节。显然方位的确定对人们生产、生活都有重要意义。“河图根源于晷仪”并非是无端的推测,是有一定历史传说作参考的:“调和八风以画八卦,分六位以正

8、六宗,于时未有书契,规天为图,矩地取法,视五星之文,分晷景之度。使鬼神以致群祠,审地势以定川岳,始嫁娶以修人道”历史传说虽有浓重的神话色彩,但也折射出真实的历史内容。古代先民在观察、总结天文地理、规划八卦,测定方位,总是离不开古老的晷仪规矩,以及原始的天文图象。这些可能就是河图洛书的雏型素材。从遗留下来的汉朝石刻中,所刻伏羲与女蜗像,手中往往持有规矩。事实上也是如此,有了原始的天文图与晷仪规矩,古人才能“规天为图,矩地取法,视五星之文,分暑景之度”,总结与规划出八卦图象。古人有敬天祟地的思想,把原始天文图象与规矩,视作神圣的法器加以神化,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测影取象”,在我国有悠久历史,早在半

9、农半牧的时期,人们就根据日影测定草原方位,规划农田和住宅。在周代远祖公刘时期,已有这方面的记录: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幽居允荒。显然,远在公刘的时候,已经很重视测量工作,而且规模之大,工程之巨使后人也叹为观止。由此可见,“晷测”,还可以追溯到更远的时代。河图、洛书在以后各种文献史料的记载上也不尽相同,如墨子非攻所言,“河出绿图,地出乘黄”。而在淮南子淑真训与 河图挺佐图中,皆言“河图”为“录图”。这种刻有方位的图表可能是“测影日晷”。其心及其周各有圆孔,以各立表之用。按盘心宜立定表,其周用一游表。令定表直指北极,则盘面与赤道平行

10、,使游表之景与定表相合,可知时刻。日晷从秦汉时期起已广泛流传,后来也曾有实物发现。现在河南登封县告成镇还存在元代以圭表原理建筑的观星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还保存着明代正统年间的一个圭表,这都是“日晷观象”的明证。从古代天文学发展历程来看,河图洛书并不神秘。河图洛书的初始素材与原始的天文图象、观象晷仪规矩有关,以后逐渐被蒙上宗教神学的色彩,并不断地发展丰富其形式与内容。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文化进一步发展,河图洛书也必须改变自己的形态,以适应儒、道、佛合流与理学大溶通的需要。北宋时代出现的河图洛书正是适应这个时代理论化的产物。据宋儒所言,河图洛书的精义隐藏在它的要诀之中,这是易学的至要秘宝,汉晋

11、易学诸大家如京房、郑康成、王强、韩康伯等皆未参透,直至五代时,才由麻衣道者传于陈抟。其决曰:“戴九履一,左三有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膝,纵横皆为十五,而五居其室”。此图妙在于纵横倒正四合交错,其数尽为十五。但据佛祖统纪中载:“汉书有云,其论河图云:太一取之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十五。”显然,早在汉时已有这种说法。宋时的河图是从“九宫图”发展而来,与古代的天象知识也有关系。河图的立意是一张平面的运转图,而在洛书中,却演化为立体的运转图象。宋时出现的河图洛书在综合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加进了新的容,是融天文、人体、阴阳、象数为一体的易学图象,是一种理念阴阳消长座标图,暗喻的范围非常广泛,亦联系到古代的天文

12、历法。河图洛书中心的圆点代表太极,是一混元之数,其中的黑点代“阴”、白点代表“阳”;阴数为二、四、六、八;阳数为一、三、五、七、九。奇数与偶数相参,代表天与地,是谓天地阴阳之数。中心外围四点代表东南西北四方与春夏秋冬四季,外围环列为八卦。河图洛书构图,黑白之子相积,相加其数皆为五十五,合天地之。虚中而去五,合“大衍之数”五十。这样皆合易传中阴阳之数。在易学中河洛还侧重于阴阳与五行相参配。扬雄在太玄中已指出: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一与六共宗,二与七为朋,三与八为友,四与九同道,五与十共守。宋儒更重视把河洛的数字与五行、五方、五时相调配,以显示其均 衡与协调。文王后天卦

13、配河洛数字:一六为水居北;当坎位;三八为木居东,当震位;二七为火居南,当离位;四九为金居西,当兑、乾位;五十为土居中,当坤、艮而旺于子、丑、未之交。在这里,河图洛书又成了乾坤转移的时空方位座标,起着指示四季更替、斗转星移的作用。总之,河图洛书的内容非常复杂,但其最初原型,当与天象方位有关。 太玄易经与五行八卦、河图洛书的渊源同易经相比,河图洛书,似乎要简单一些,表面看来也比较直观,分别通过55和45个黑白子按五行、八卦的方位排列而成。然而,河图洛书在中国文化中的神秘性决不亚于易经,但根据先前的一些学者研究来看,普遍认为河图洛书是宋代道士陈抟所发明,这样河图洛书的经源属性一直受到学界的质疑,虽然

14、如此,河图、洛书的图案从宋代以来,就十分紧密的和五行学说,周易八卦学说结合了起来,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标准世界观模式。易传中早就有:“河出图,洛出书”的说法。但是,当今所传世的河图洛书的是不是易传中所说的河图洛书,仍然扑朔迷离、莫衷一是,那么当今据说是陈抟所创的河图洛书到底是从那里来的呢?这个问题的谜底,已经被当今中国易学界一位资深的易学前辈揭开了,此人就是洛阳易经学会的蔡运章先生,蔡先生在网络上发表过有一篇文章,通过近年来出土的一些文物实证,特别是“1987年安徽阜阳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大乙九宫占盘上所刻的数字和文字内容,与洛书九宫图和灵枢经九宫八风篇所载完全相同”证明了河图在宋代以前就已

15、经存在的事实,而且还提出了河图就是来源于尚书中所载的“鸿范”,河图就是鸿范中五行思想的表达。我在研究太玄 玄数的时候发现,其中有五行和河图的体系,最近在网络上搜索关于“河图、洛书”的关键词的时候发现了蔡先生的这篇文章,深感,在众多的研究者中,蔡先生的发现是近年来周易研究中可以称道的发现,但是,蔡先生确并未意识到,这是易经研究的一个关键发现,仅仅以为是河洛文化研究的一个发现,蔡先生还在等待易学研究的新突破,其实蔡先生如果继续发挥下去,必定也会从另外一个角度进入易经神秘殿堂的大门,他甚至已经发现了太玄中的河图痕迹,但是确未能深究。其实太玄确实记录了和鸿范一样的内容,但不在玄图中,而是在玄数中,由于玄数中记载的内容不是按五行的横向排列而描述的,所以从表面不容易直观的看出其中的具体内容与鸿范的严格对应,笔者在反复研究太玄的玄数篇后发现其中的内容与鸿范的内容十分相似,后来就将下面玄数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排列获得了新的发现:玄数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三八为木,为东方,为春,日甲乙,辰寅卯,声角,色青,味酸,臭膻,形诎言,生火,胜土,时生,藏脾,存志,性仁,情喜,事貌,用恭,挥肃,徵旱,帝太昊,神勾芒,星从其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