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对比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2710150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对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生于忧患对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对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对比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11、下列

2、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饮食亦尝胆也食之不能尽其材B、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若孀妻弱子C、置胆于坐欲报之于陛下也D、百里奚举于市见山上人烟市肆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而后作() (2)人恒过() (3)身自耕作()(4)越王勾践反国()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14、【甲】文认为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乙】文中越王最终灭掉吴国的原因是。(2分)材料链接:近几年来,地震、洪水、暴乱、岛屿争端,我们的祖国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

3、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今天我们仍然心怀梦想,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15、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多难兴邦”的理解。(2分)。2009年山东济宁(二)【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引:拿来。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_其母引刀裂其织裂_9.翻译下列句子。(4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_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译文:_10.【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答: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答:8.常常犯错误割断9.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