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2695614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花生》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落花生》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落花生》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落花生》教学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花生》教学设计方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花生教学设计方案【教案题目】:落花生教学设计方案【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六年级 2、学科:语文3、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把种花生、收花生作为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在过收获节时谈论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并在看似随意的家常谈话中,揭示出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人生哲理。行文朴实、

2、自然、亲切,引人深思,耐人寻味。【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难点: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以“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学习者特征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积累,已经具有一定的感情朗读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课堂上教师只要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语言特色,结合图片投影、音视频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好引导,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六个生字,

3、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为了从根本上实现这一转变,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把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

4、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感情。基本思路是:设疑导入,激发阅读兴趣发挥主体,让学生自主读书激励质疑问难,引导读中感悟,当堂组织辩论,鼓励各抒己见设计扩展活动,实现知识迁移。【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一)设疑导入,激发阅读兴趣1、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花生!你们吃过花生吗?喜欢吃吗?有谁知道花生的生长过程?出示落花生的图片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来学许地山落花生。2、多媒体出示花生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落花生的由来。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根据学生课前准备资料了解作者许地山。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声读

5、课文,画出生字新词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 在文中读轻声。).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相机引导)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1)

6、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花生桃、石榴、苹果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外表矮矮地长鲜红嫩绿印象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 默地为人类奉献)(3)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那么,

7、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4)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 )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

8、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五、说板书设计:落花生许地山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好处多:味儿美、榨油、价钱便宜(物)最可贵:不图虚名、默默奉献(春蚕、蜡烛)(借物喻人)(人)最高尚:实实在在、无私奉献(清洁工、老师)教学反思。本人认为在激发学生思想感情与语文训练的相结合即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把握应该找到更好的平衡点,应加强书面表达训练。不论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即兴表述,还是课下的写作练习,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学生与作者的情感相通了,文章中的精神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得到了升华。我认为,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把学生的灵魂牵引到至善、至美、至高境界的语文教学,应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改进措施: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习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