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词源和理据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269494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的词源和理据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汉语的词源和理据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汉语的词源和理据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汉语的词源和理据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汉语的词源和理据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的词源和理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的词源和理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汉语的词源和理据一、词源、语源、理据、内部形式(一)词的理据(motivation对于“理据”的比较公认的看法是指“词语为什么具有某个意义的理由和根据”(严学 窘,1979),也即事物得名之由。这是最为概括的说法,但在具体所指的范围上,各家又有 不同的理解。1. 理据是指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可论证的。如“理据就是词的 声音和意义的内在联系”(严学窘,1979)。2. 理据既包括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也指符号与符号之间的联系。既可指旧 有符号与新产生的符号之间的语音、语义联系,也指符号的构成部分(就复合词而言)与 词的整体意义之间的语义联系,这种联系是可论证的。黎

2、良军有过类似的说法,他说“词 的理据问题,可以包括词的音义联系、词素义和词义的联系两方面的内容”(1995)。3. 理据是语言的自组织过程中的一个规律。“广义理据是指语言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促 动或激发某一语言现象产生、存在、发展或消亡的动因、理由或根据,它存在于语言的各 个层面;狭义理据则专指语词理据”,即“指语词发生、变异和发展的动因”(司富珍,1998)。我们所理解的理据是第二种含义。换句话说,理据就是联系,就是使词语的形式和意 义产生一定的必然性的联系,这种联系以及联系的表述形式,就是我们要着力挖掘的东西。(二)词源(语源)当代汉语词源研究继承了这两个学术渊源,既注重书面材料,又辅以方言材

3、料佐证, 语音和语义并重,以“探讨语言中的词在发生时的状态”(王宁,2001)为主要任务,它 的具体内容包括如下五个方面:1、一个词的来源:(1)起源于何时;(2)最早见于何种典籍;(3)来自何种语言或方 言,跟其相对应的词有什么关系。2、一个词可追溯的原始形式:主要是语音形式及其书写形式。3、一个词可追溯的最古的意义。4、一个词的原始形式与最古意义之间的联系:(1)词的语音形式和词义的联系,事物 命名的理由和根据;(2)词的书写形式和词义的联系。5、一个词的形式(语音及其书写形式)与意义的演变及其结果(张志毅,1991)。我们将前三个方面的研究归纳为“来源”,第四个方面的研究归纳为“理据”,

4、第五方 面的研究归纳为“变化”,构成词源研究的三大块。而更主要的是前两方面。(三)词源与词的理据对于理据与词源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不同的理解:第一种理解认为,理据从属于词源,理据研究是词源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如前文所述张志毅之说。第二种理解认为,理据就是词源(也等同于词的内部形式),词源就是词的得名之由。 如张永言认为,洪堡特所提出的内部形式,就是词的词源结构或词的理据,即指以某一语 音表达某一意义的理由或根据,研究它的目的就在于阐明事物或现象为什么获得这样那样 的名称(张永言,1981)。在这个意义上,理据和内部形式是等同的,也有学者称作词汇结 构。第三种理解认为,理据是和词源并列分立的概念。

5、二者虽有密切联系,但毕竟分属于不同的范畴:词源重在考察词的出处和历史来源,而语词理据作为语言自组织过程中一个 独特的变量起着使语言由无序走向有序的作用,因而关于理据的研究就决不限于语词起源 的考究,它是一个具有自身系统的独立的学科(司富珍,1998)。我们是在词语这一层面上来限定理据这一概念,并把它视为词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词源研究既要考察词语的出处、意义和变化,又要探讨之所以形成这种意义的促动因 素。词语的理据作为一种性质,是词语广泛具有的性质,是隐匿在词的背后的、词之所以 形成的一种思想动因。由于历史的久远,很多词语的理据无从查考,但并不等于说这些词 没有理据。原始词是否有可以查考的

6、理据,还在探讨之中,但至少有一部分原始词,通过 语音线索和理据论证,可以找到它们的语义源头。在原始词基础之上派生出来的同源词、 复合词,应该说大都是有源头和理据可寻的。(四)理据与内部形式内部形式,是西方近代语义学的一个术语,最先由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提出。他所说 的内部形式实际上是他的语言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他认为,“语言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 造能力。”所谓内部形式是具体语言中起整理、划分经验内容作用的结构要素。它体现着 强加于言语素材的各种成份、模式和规则。事物的名称表达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那 些不依赖客观事物,在语言创造过程中通过精神而构成的概念,它是语言创造活动中在发 明词语的某个特定

7、的时刻所作出的理解,这种理解导致了语词的构成。比如:大象一词, 在梵语里可称作“两次喝水的”“两颗牙齿的”“用一只手做事的”。这三个就是内部形式, 所指相同,但概念不同。洪堡特的意思是,内部形式决定了词本身,而内部形式就是要领 以及它所形成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某种特定的理解,或者称为观察事物的不同角度以及在 这个角度上产生的精神结果。我们吸收张永言的对洪堡特内部形式的理解,内部形式,就 是词的词源结构或词的理据。即指以某一语音表达某一意义的理由或根据,研究它的目的 就在于阐明事物或现象为什么获得这样那样的名称。严学窘也没有对这两个概念作细致区分,认为它们是同一现象。如严学窘(1979)说: 所谓

8、理据,就是指语词为什么具有某个意义的理由和根据,也就是指词的声音和意义的内 在联系,亦即所谓的内部形式。复合词有内部形式,单纯词有的也可以找到内部形式。张 永言通过同族词或同根词的比勘和亲属语言中同源词的参较来探寻单音节词的内部形式, 如:铜 如时说文十四上金部:“铜,赤金也。”“铜”的内部形式为“红色”,有以下 同族词可证:彤说文五下丹部:“彤,丹饰也。”诗小雅彤弓毛传:“彤弓,朱弓也。”邶 风静女郑玄笺:“彤管,笔赤管也。”虫赤虫说文十下赤部:“赤虫,赤色也。从赤,虫虫省声。融 王念孙广雅疏证卷八上“丹”条:“彤之言融也。”章炳麟小学答问:“融从虫省声。古无舌上音,则融亦读如彤。说文复有

9、字,云赤色也。彤 疝 盖本一字。亲属语言里同源的“红”义词也可为证:阿含语di,壮语deV di,傣语d0”,布依语di,侬语di,沙语de,苗语EOie”。 这种理解认为内部形式具有说明性、解释性,等同于理据。它是词以外的东西。后来的学者都把它和理据区分开来。王、司认为复合词的内部形式就是它的语法结构 和语义结构的总和,而理据则是造成内部形式的动因。探究复合词理据的基本方法之一就 是揭示其内部形式,复合词的内部形式被揭示出来了,它的理据探究工作也就有了观察的窗口,入门的向导。这种理解认为,内部形式是词的一种结构要素,是词的内部结构,确 切地说,是词的内部语义形式。比如:打春一一鞭打春牛。但是

10、,内部形式对理据的揭示 或说明的程度是不同的,如:词义理据内部形式公主君主的女儿。古代帝王嫁女时让同姓的公侯主婚。公侯主婚烧麦食品,用很薄的烫面 皮儿包馅,顶上捏摺 儿,然后蒸熟。食品的上部顶端部分有突出的环形摺 儿,外观似一朵梅花盛开,故名“梢 梅”。后讹音为“烧麦”“烧卖”。枝梢上的 梅花棒喝喻指促人醒悟的警 告。佛教禅宗和尚接待来学之人时,常以 棒用力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警醒促其 领悟。棒击吆喝二、词语理据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性质特征,学者们给词语理据分成不同的类型。张志毅先生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词的理据的三种类型:自然型、习惯型、自然 兼习惯型,这对语言词的理据分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对

11、具体语言来说,又是不完备的, 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许光烈根据汉语词的特点,概括了九种理据类型:摹声型、语源型、特征型、借代型、 比喻型、夸张型、典故型、简缩型、禁忌型。吕波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中对词理据的注释,分成四大类型:自然型(拟声词)、 规定型(典故词、由修辞性的造词法而俗定俗成的词)缩略型、流俗型。王立杰把理据分为直接理据和间接理据。他认为直接理据即词语基本上就是对自然界 声音的近似描摹,即拟声,也就是用与有声事物的声音相似的语音形式给事物命名。如“猫、 牛、鸡、蛙、布谷等词。间接理据依据“音近义通”和“相似联想”的原则,分为同源孳 生、旧词新义、比喻型,通感型,借代型,文化赋

12、词理据等。曹炜根据词义同语素义因果联系的强弱亲疏关系把汉语词义分成“显性理据”和“潜性 理据”。郭熙也对新词语的理据作了分类:语义理据,逻辑理据,声音理据。王艾录、司富珍的著作认为汉语词理据可粗略地分为三大类别:音义理据、句段理据和 文化理据。其中前两者属于词内理据,文化理据属于词外理据。他们还从各个角度对汉语 复合词理据作了不同分类。构成类别一一词外理据(文化理据)和词内理据(语文理据)性质类别一一原始理据和民俗理据显隐类别一一显性理据和隐性理据造词类别一一直感理据和非直感理据例如:文化理据(词外理据)这是一种反映语言符号同外部世界的联系的理据,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 蕴,世界上任

13、何一个民族在自己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中都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并在心 理情绪、道德观念、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联想的方向和途径。这样,文化因素 就融入到语言中,成为一种语言的词语的理据。王立杰(1999)把文化理据又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如下:A、物质文化赋予语词的理据。如“龙、凤、鼎、饺子、华表”等词理据只有中国文 化才能解释。B、社会文化赋予语词理据一个民族的社会制度和生活习俗等社会文化,包括生活方式、婚姻形式、风俗习惯、 亲属关系、姓氏名讳、地理、法律、礼仪等方面的内容都会成为词语的理据。如封建社 会等级森严,帝王的名字不能直说,要避讳,还有一些词如:陛下、公主、出恭、贱内、 内人、屋里

14、人、室人、内室、红娘等词都是社会文化赋予语词理据。C、心理文化赋予词语理据心理文化以更抽象更隐晦的形式融入词语中,对语义影响的程度更深范围更广。如 中华民族自古崇拜龙,有龙文化,皇帝是真龙天子,与之有关的有“龙体、龙颜、龙子、 龙孙”,入药的蚯蚓吧“地龙”,龟甲兽骨叫“龙骨”。带“龙”字的成语、俗语、人名, 地名很多。中国古代人们的尊卑观念还反映在颜色上。红色象征幸福、吉祥、喜庆、欢乐、热烈 等好意思,如红运、红满堂等。白色有表示低贱、无利可得之义,自汉朝到唐宋,“庶人以 白为服”,所以白衣多指庶人百姓,“白丁”反映没有文化没有功名地位的人。此外,不管在什么时代,人们都有避俗从雅的文化心理,于

15、是北京的“狗尾巴胡同”就 成了“高伯义胡同”,有些使人听而生畏的中药,人们给配上好名称。如蝙蝠屎称“五 灵脂”,小儿胎衣称“紫河车”,结在尿桶上的尿垢称“人中白”。王、司也运用文化理据解释了一大批词:如草马草:野草,草马:母马。唐颜师古匡廖正俗:“牡马壮健,堪驾乘及军戎者, 皆伏皂枥,争刍而养之。其牛匕马唯充蕃字,不暇服役,常牧于草,故称草马。胡说胡:胡族,胡说:瞎说。西晋时期,胡人侵占了我国中原一带,胡人无视儒家规范,其言行没有任何礼法约束,尤 其是胡人学说的汉语是相当不标准、不好听的,所以汉人管胡人说汉语叫“胡说”。今义本 此。傻瓜瓜:葫芦科植物的果实。傻瓜:傻子。古代秦岭地区有一个地方叫“瓜州”,这里的人们姓姜,他们管自己的一族叫“瓜子族”, 其他地方的人则叫他们“瓜子”(意即瓜州人)。瓜子族的人勤劳诚实,干起活来埋头苦干、 任劳任怨,其它地方的人误认为他们愚蠢,认为“瓜子”傻。后业便慢慢产生了 “傻瓜” 一词。小时小:大的反面。小时:时间单位,一个钟点。我国古代没有钟表,用“日晷”、“铜壶滴漏”这种计时方法把一个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 明代时钟从西方传入我国,开始运用了新的计时制度。因为新制一个钟头是古代一个时辰 的二分之一,于是把新制的一个钟头叫做“小时”,把旧制的一个时辰叫做“大时”,现在 后者不用了。王、司在其著作中还解释了一大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