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2690284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对多数固体物质,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一般可采取的办法是()A增加压强B升高温度C加溶质或减少溶剂D降低温度【答案】C【解析】【详解】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用方法);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降温也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C。2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答案】C【解析

2、】A. 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B. 通过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的固体物质,错误;C. 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正确;D. 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错误。故选C。3如右图为市售浓盐酸的部分标签内容,多次打开瓶盖倒出部分盐酸后,不能精确表示剩余盐酸信息的数字是( )A500mLB1.19g/cm3C36.5D37%【答案】A【解析】A、由于倒出一半盐酸,所以剩余盐酸的体积为250mL而不是500mL;故选;B、1.19g/cm3表示的是盐酸的密度,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仍是1.19g/cm3;故不选;C、36.5表示的是

3、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故不选; D、虽然倒出一半盐酸,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仍是37%;故不选。点睛: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分离)。4下图是两种固体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B甲的饱和溶液从t2C降到t1时析出60g甲的溶质C分离甲中混有少量的乙的方法是:t2配制申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D甲、乙饱和溶

4、液在t1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20%【答案】C【解析】A、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除了要指明溶液的状态以外还有指明温度,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甲的饱和溶液从t2C降到t1时有晶体析出,但由于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故不能确定析出的晶体的质量,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问题的变化变化较大,故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即t2配制甲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正确;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该温度时溶质的质量分数= 16.7%,错误。故选C。5如图是固体A、B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 t2,A的溶解度始终大于B的溶解度Bt2时分别将100g A、

5、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A小于BCt1时,A、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3【答案】D【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0 t2,B的溶解度始终大于A的溶解度,错误;B、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t2时分别将100g 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B小于A,错误;C、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那么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D、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即t2时,100g水中能溶解50gA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溶质的质量为50g,溶液的质量=50g+100g=150g,即t2时,A

6、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3,正确。故选D。6在基础实验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和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两个实验中都应使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 B烧杯、玻璃棒、量筒、试管C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漏斗 D蒸发皿、酒精灯、烧杯、铁架台【答案】A【解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粗盐的初步提纯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蒸发皿、酒精灯。两个实验中都应使用到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油可以乳化油污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C溶质

7、都以离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 D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答案】D【解析】A、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溶解现象,故错误;B、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错误;C、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例如酒精溶于水以分子形式存在,故错误;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会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故正确。点睛:物质溶解的过程包含有以下两个过程: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该过程吸收热量;另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该过程放出热量;并且,不同的溶质,在这两个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也不同;共有如下三种:1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

8、溶液温度会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等;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表现为放热现象;2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等),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现象;3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时,溶液温度会降低(如硝酸铵等),表现为吸热现象。8木糖醇是一种甜味剂,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木糖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木糖醇是易溶物质C70时木糖醇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会析出木糖醇晶体D50时,100g水中加入80g木糖醇,搅拌,可得到饱和溶液【答案】D【解析】A. 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B. 木糖醇是易溶物

9、质,正确;C. 70时木糖醇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会析出木糖醇晶体,正确;D. 5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大于80g,100g水中加入80g木糖醇,搅拌,可得到不饱和溶液,错误。故选D。点睛:考查学生应用溶解度曲线的能力。9下列对水的说法中明显错误的是A尚湖中清澈的湖水是溶液 B蒸馏是净化程度很高的净水方法C可用肥皂水检测沙家浜的水是否属于硬水 D过滤可以除去湖水中的可溶性杂质【答案】D【解析】A、湖水中有可溶性的化合物,故是溶液,正确;B、净化水的步骤分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其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正确;C、通常用肥皂水检验软硬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如泡沫多浮渣少是软水,反之是硬水,正确;D、

10、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错误。故选D。10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答案】C【解析】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是混合物,不是溶液,错误;B、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错误;C、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能导电,正确;D、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错误。故选C。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物

11、质不一定是溶液B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答案】A【解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正确;B、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但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不一定是碳酸盐,如活泼金属铁等,错误;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组成的物质,错误;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错误。故选A。点睛:推理

12、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但不一定正确,需要科学论证,通过本题看出还要注意反例法也是常用的思维方法。12下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NH4)2HPO4,搅拌,完全溶解,再增加1g该物质不能溶解。结论:溶质增加后溶解度降低B23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C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D要将接近饱和的Ce2(SO4)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操作措施有:加溶质或降温【答案】C【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磷酸氢二铵的溶解度是40g,即0时,100g水中加入40g(NH4)2HPO4,充分溶解后到饱和状态

13、,再增加1g该物质不能继续溶解,不能认为溶质增加后溶解度降低,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23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错误;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NH4H2P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且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正确;D、Ce2(SO4)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要将接近饱和的Ce2(SO4)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操作措施有:加溶质或升温,错误。故选C。1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c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B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Ct时

14、,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D将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答案】C【解析】A、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10g,所以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正确; B、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正确;C、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所以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ga的饱和溶液,错误;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c物质的溶解度会减小,析出晶体,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正确。故选C

15、。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14下列曲线不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A含有NaOH和BaCl2的废水中加入稀硫酸B等质量的铝和镁与同浓度稀盐酸反应C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降温至恰好饱和状态D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于Mg的活动性比铝强,故反应速度更快,B错误;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降温至恰好饱和状态,开始是溶液的浓度增大后不变,C错误;溶液的PH值由大于7,至等于7,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而小于7,D图中曲线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