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施工站监测方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2687363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6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车站施工站监测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地铁车站施工站监测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地铁车站施工站监测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地铁车站施工站监测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地铁车站施工站监测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铁车站施工站监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车站施工站监测方案.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站监测工程监测方案1 工程概况此次监测工程的监测范围是XX地铁站设计监测点、断面上的各项监测内容。1.1 工程位置及范围XX站位于XX市XX区周水子XX拟建新航站楼前停车场下方,呈东西向设置,车站主体北侧为周水子XX拟建航站楼停车场;东侧为现状XX航站楼落客平台环道;南侧、西侧为XX绕行道路。车站计算站台中心里程为右CK26+485.993;起、终点里程分别为右CK26+417.493(结构外皮)、右CK26+577.093(结构外皮)。建筑总面积共计9054 m2,车站共设2个出入口,一个紧急疏散口及两个风亭.车站2个出入口均布置在车站北侧,靠近XX拟建航站楼.1号出入口位于现有航站楼与

2、拟建航站楼中间连廊下方道路一侧;2号出入口与XX拟建航站楼结合设置;无障碍电梯设置在1号出入口内;车站消防专用出入口设置于XX拟建停车场上,靠近2号风亭位置;车站两组风亭均为高风亭,设置在拟建XX航站楼前停车场上。XX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支护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加钢管内支撑的方案.施工场地位于扩建XX范围内,原场地为XX前绿地及内部通道。地面树木及建筑已拆迁,地下部分管线有待改移.周围XX扩建工程正在施工,施工场需交叉作业,存在一定干扰。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XX站所处地貌为剥蚀低丘陵.表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a1+p1),层厚0。6m1m.其下为全-中风化震旦系XX组白云质灰岩(Zw

3、hg),层厚为12m18m,风化震旦系XX组白云质灰岩强度为220250KPa.再其下为坚硬基岩,其间杂散分布燕山期辉绿岩(),分布于车站基坑层厚为0m3m,岩石强度达1500KPa。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岩石裂隙及溶隙中,略具承压性,水量一般至中等。场地溶洞可形成导水通道,易发生涌水。2 本监测方案编制依据本实施大纲主要依据以下规范标准和文件编制:1) XX市地铁2号线工程第三方监测工程3标标设计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 城市测量规范GJJ13-995)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6) 新建铁

4、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8)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9)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 J8-200710)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1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1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3) 地铁设计规范GB50307200314) “XX市地铁工程第三方监测技术要求(XX市轨道交通管理公司)15) 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规范、法规、企业标准、管理文件。3 监测目的为确保该工程支护结构本身的安全以及四周的地下管线、楼房和道路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宜采用信息化施

5、工,即运用多手段的联合监测,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做到定时监测,及时反馈。同时,通过监测 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清除事故隐患,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补充、完善设计和施工方案。4 项目组织4。1安全监控组织XX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第2标段(XX站、XX站XXX站区间、XXX站)监测工程项目由中铁十一局XX地铁项目部测量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项目负责人1名、现场总负责人3名.在项目部领导机构下设监测管理部和监测信息整理分析部,负责日常的管理和信息资料分析工作。现场监测组分为3个,即沉降监测组、应力应变监测组、围护结构变形、位移监测组,除了现场监测小组以外另设一个信

6、息管理系统组,负责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以尽早在本项目中实现数据采集、数据计算、变形分析、报表制作一体化,做到能对整个监测的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XX市地铁2标施工阶段监测组织机构、各机构负责人见下图:4.2监测仪器设备组织本项目监测工程仪器配置如下:1) 全站仪1台(精度22mm+2ppmD ),包括配套觇牌2套;2) 精密水准仪1台(精度0。3mm/km),包括配套精密水准尺2根;3) 测斜仪1台(精度4mm/30m),包括配套线缆;4) 振弦式反力计(精度2.0% FS)5) 地下水位计(精度5mm);6) 频率读数仪1台(精度0。05Hz);仪器应经过检验合格,经过计量专业部门的

7、检定,并在规定的检定有效期内,各仪器在每次工作之前均经过检校。测试元器件有出厂合格证,并在使用前进行标定。4.3人员组织技术人员配备表序号岗位姓名职称备注1组长项目经理2副组长总程师3副组长安全总监负责现场施工安全4组员副总工程师5工程部部长6测量工程师外业测量7测量工程师数据整理、分析8测量员 9测量员 10技术员 11技术员 5 监测内容在监测过程中,采用工程测量、工程测试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外界因素和监测系统的偶发性误差,从而提供精确、可靠、科学的监测数据。本工程需进行两方面的监测,一是支护结构本身在施工期间的安全、稳定监测;二是周围建筑物、地下

8、管线的监测。具体监测项目如下:(1)地面沉降;(2)邻近建筑物沉降;(3)地下管线沉降;(4)横通道拱顶沉降;(5)横通道净空收敛;(6)围护结构变形;(7)结构水平位移;(8)地下水位;6。 地表监测部分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6.1 地面沉降、桩顶沉降量测沉降监测根据监测对象周围的水准基点高程进行。水准基点从现场施工控制网基点引入.如果现场附近没有水准基点,则根据现场条件和监测时间要求埋设专用水准基点.水准基点数量不少于3个,分别布设在工点两侧,并定期进行校核,防止其自身发生变化,以保证沉降监测结果的正确性.水准基点在沉降监测的初次量测前不少于15天埋设。水准基点的埋设按以下要求进行:(1)布置

9、在监测工点的沉降范围以外,用f20钢筋打入冻土以下不少于0。2米,上部用C25砼包固,加盖保护,确保其稳固性;(2)水准基点与量测点通视良好,其距离小于100米,以保证监测精度;(3)水准基点的埋设避开松软、低洼积水处,以防变位.道路及地表监测点的埋设采取直接埋设法,将201000mm的钢筋直接打入土体中,顶部露出观测标,砌井保护,如图1所示:图 16。1。2 沉降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沉降监测采用徕卡DNA 03高精密电子水准仪,以保证监测精度。视线长度不大于50米,闭合差小于士0。5 mm,测量数据保留至0。lmm.同时沉降监测满足下列要求:(1)观测前对所用水准仪、水准尺按规定进行校验,并作

10、好记录,在使用过程中不随意更换;(2)首次进行观测增加测回数,且不少于3次,取其稳定值作为初始值;(3)固定观测人员、观测线路和观测方式;(4)定期进行水准点校核、测点检查和仪器校验,确保量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6.1。3 沉降监测提供的相关资料(1)沉降监测计划,含水准点、测点的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仪器校验记录资料;(3)监测记录及报告表;(4)沉降曲线及图表;(5)监测结果的计算分析资料;(6)沉降监测报告。6。2 邻近建筑物沉降监测6。2。1 对基坑周边建筑物的调查在开工前对施工现场周边不小于3H(H-竖井深度)范围内建筑物进行普查,根据建筑物的历史年限、使用要求以及受施工影响

11、程度,确定具体监测对象.然后根据所确定的拟监测对象逐一进行详细调查,以确定重点监测部位.6。2.2 建筑物沉降监测(1)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根据建筑物特征、基础形式结构种类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为了反映沉降特征和便于分析,测点埋设在沉降差异较大的地方,同时考虑施工便利和不易损坏。(2)沉降观测标志根据建筑物的构造类型和建筑物材料确定。主要选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对于不便埋设时,选用射钉或膨胀螺栓固定在建筑物表面,涂红油漆作为观测标志.沉降观测标志埋设时特别注意保证能在点上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同时监测时还要注意:仪器避免安置在有震动影响的范围内和有安全隐患的地点;观测

12、时水准仪成像清晰,前后视距相近,且不超过50米,前后视观测完毕应闭合在水准点上.6。3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地下管线观测点采用带可移动式探针的“隐埋式”观测点,为真实反应管线的沉降,且不受周围土层沉降的影响,观测点结构示意图2如下:图2管线沉降点的布设图(1)管线资料调查通过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了解地下管线的用途、材料、规格,管线的接头形式和对位移的敏感程度,确定位移警戒值。(2)测点埋设对于煤气管、主水管等重要管道采用扁铁做成抱箍固定在管线上,抱箍上焊一测杆。测杆顶端不应高出地面,路面处布设窨井,既用于测点保护,又便于道路交通正常通行。抱箍式测点监测精度高,能如实反映管线的位移情况.对于通讯管线

13、采用直接式测点,即在露出管线接头或保护管处,利用凸出部位涂上红漆作为测点。对于地下管线排列密集且管底标高相差不大或不便开挖的情况,采用模拟式测点,即选具代表性的管线,在其邻近打一fl00mm的钻孔,孔深至管底标高,取出浮土后用砂铺平孔底,先放入不小于f50 mm的钢板一片,以增大接触面积,然后放入f20mm的钢筋作为测杆,周围用净砂填实,以监测管线的位移.(3)本工程因周边建筑已拆迁,地下管线已改迁,无需进行地下管线监测。6.4 桩顶位移监测(1)基坑内桩顶位移监测与桩顶沉降监测同步进行(2)建立平面控制网(见附图)平面控制网按两级布设,由控制点组成首级网,由观测点与所连测的点组成扩展网。控制

14、点是进行水平位移观测的基本依据,包括工作基点和基准点.工作点是直接观测的基础,基准点是检查工作点的依据,两者布设成控制网后按统一的观测精度施测。控制网采用导线网,扩展网和一级网采用基准线法,平面控制点采用普通标桩.(3)监测要求在位移监测中,由于允许位移量比较小(通常在1020mm),测量仪器精度要求较高。应采用有光学对中装置。计算位移值精度至0.1 mm,同时将同一位移值进行矢量叠加求出最大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当最大位移值超出警戒值时应及时报警,防止意外的发生。7. 深基坑内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7.1桩体结构变形监测7.1.1 测斜点的布设原则(1)测斜点在竖井平面上绕曲计算值最大位置,设置水

15、平支撑结构的两道支撑之间;(2)设在重点监测对象最近的竖井围护段;(3)竖井挖深最大的围护段;(4)基坑围护桩桩体变形测孔埋设在桩身内;(5)测斜管中有一对槽口应自上而下始终垂直于竖井边线;(6)测斜管接口应避开探头滑轮停留处,以保证测量准确.7。1。2 测斜管的埋设对于车站基坑围护桩桩体变形测孔,在桩身浇注混凝土前将测斜管绑扎到桩身钢筋笼内,注意将测斜管管口露出桩身50厘米并用护口盖好,然后浇注混凝土,将其埋入桩身内。如下图4:图 47.1.3 测斜方法及步骤(1)基坑开挖前,测斜仪应按规定进行严格标定,以后根据使用情况,每隔3个月标定一次;(2)测斜管在基坑开挖前2周埋设完毕,在开挖前35日内重复测量2-3次,待判明测斜管已处于稳定状态后,将其作为初始值,开始正式监测工作;(3)每次测量时,将探头导轮对准与所测位移方向一致的槽口缓缓放至管底,待探头与管内温度基本一致、显示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