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2687018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doc(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项目XXX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XXX国土资源局二一六年二月目 录1.区域概况11.1区域地理位置11.2行政区划11.3自然、社会条件11.3.1自然条件11.3.2社会条件21.4土地生态环境21.5土地利用结构和开发利用概况32.工作综述42.1工作任务来源、背景、意义及工作目标42.2工作依据52.2.1 法律法规52.2.2 相关政策52.2.3 技术规范62.2.4 相关成果62.3工作过程62.3.1 工作准备阶段62.3.2 调查评价阶段72.3.3 外业补充调查阶段82.3.4省补充调查(15-25度)82.3.5 数据入库阶段92.3.6 成果汇总与分

2、析阶段102.4取得成果102.4.1调查评价特点102.4.2调查评价成果112.4.3成果应用价值113、技术方法143.1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143.1.1技术路线143.1.2调查评价方法和程序143.2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调查223.2.1资料收集和整理223.2.2调查核实223.2.3上图标注233.3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233.3.1资料收集和整理233.3.2调查核实243.3.3上图标注243.4成果质量检查243.4.1成果检查内容与方法243.4.2各作业环节的质量与精度264、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284.1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结果284.1.1耕地后备资源类型284

3、.1.2耕地后备资源数量284.1.3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及特点284.2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对比分析294.2.1与上轮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对比分析294.2.2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价对比分析294.2.3与土地整治规划评价对比分析294.3不宜耕土地的主要限制因素分析304.4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制约因素304.4.1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潜力304.4.2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制约因素314.5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措施324.5.1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目标324.5.2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335.二调 “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调查结果355.1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355

4、.1.1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数量、分布及质量等级状况355.1.2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的类型365.1.3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的利用状况365.1.4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利用条件365.2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评价375.2.1二次调查新增耕地数量、分布及质量等级状况375.2.2二次调查新增耕地的类型385.2.3二次调查新增耕地的来源及原因385.2.4二次调查新增耕地利用条件386、经验及体会407、开发利用建议427.1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复垦对策427.2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利用对策437.3二次调查新增耕地利用对策431.区域概况1.1区位条件XXX位于河北省东南部, 地理位置

5、东经11515至11545北纬3706至3727之间,南与广宗、威县相连,北与新河、冀县、枣强接壤,西与巨鹿为邻,东部隔清凉江与清河、故城相望。市域内分布有西沙河、索泸河、东沙河、清凉江古河道及清西干渠。1.2行政区划XXX隶属于河北省XXX,辖3个街道、6个镇、6个乡:XXX,距省会石家庄108千米。1.3自然、社会经济条件1.3.1自然条件(1)气候XXX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一月平均气温-1.4,四月平均气温16.2,七月平均气温26.8,十月平均气温13.5,极端最低气温-12.7,极端最高气温42。0积温4936.3,10积温4449.7。年日照2716小时。年平

6、均降水量498mm,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早霜始于十月下旬,晚霜终于四月上旬,无霜期约200天。(2)地形地貌XXX位于太行山至渤海滨之间,属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海拔高程在26.5m至30.1m之间,地势南高北低、坡降约为1/7000,局部地区有缓岗、洼地、道沟、坑塘等微地貌形态。(3)水文XXX主要河流有索泸河,境内流长20.5公里;西沙河,境内流长17.2公里;清凉河,境内流长15.9公里,均为季节性河流,旱季干枯。XXX属少雨、干燥区。全年平均总径流量0.711亿m3,其中地表自产0.138亿m3,外地客流0.573亿m3。地下水资源欠缺,地下20-60 m,有条带状的浅层淡水,可用水

7、资源0.86亿m3,矿化度下雨2 g/L,补给条件好,可开发利用。地表以下60-140 m为咸水体,难以利用。碱水体以下为深层淡水,矿化度小于12 g/L,该深层淡水遍布全市。(4)土壤XXX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土壤有潮土、风沙土、盐土三个土类,草甸风沙土、潮土、脱潮土、盐化湖土和草甸盐土5个亚类,9个土属,19个土种。土质以沙土、沙壤质、轻壤为主。市域土壤以潮土为主;西北部以风沙土为主,土壤多砂性,水利条件差,土壤相对贫瘠;东部为盐碱土区,部分盐化,虽种植粮棉,但产量不高;中部为壤质潮土,土层厚,排水性好,适宜农作物生长,为全市的主要粮棉菜产区。(5)自然灾害XXX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大风、冰

8、雹、霜冻、干旱、暴雨、连阴雨、干热风等。1.3.2社会经济条件2012年XXX总人口为47.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59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8.04 %;农业人口39.02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81.96 %。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61.4603亿元,同比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0.6498亿 元,增长 20.3%;全部财政收入 2.2039 亿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248 元,增加1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82 元,增长 10.1%。全市呈现出经济持续增长、人民实惠增多、城乡环境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1.4土地生态环境XXX坚持走生

9、态发展之路,把绿色观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及经济发展中,围绕疏浚水脉、延伸绿脉、传承文脉下力气,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促使了该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疏浚水脉。该市在加快推进南宫湖综合开发工程的同时,投资1.4亿元,打造环城水系工程。该工程分内环水系和外环水系,内环水系河道总长18公里,外环水系总长29.3公里,河道最宽处可达200米,最窄处28米。目前,东段工程已栽种常绿乔木132棵、落叶乔木626棵、灌木124棵、花卉957平方米;南段工程和西段工程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延伸绿脉。今年该市以境内高速公路、国道两侧绿化带各宽100米,省道、县道两侧各宽50米的标准建设通道绿化带,涉及道路总长214公里

10、。目前,完成绿化造林3.8万亩,植树212万株。在城区绿化方面,投资1.2亿元,启动了总面积为58公顷的五大绿化工程,规划街头绿地34块,确定了21个创建园林单位,确保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1.5土地利用结构和开发利用概况2012年XXX土地面积86326.29hm2,其中农用地面积69857.26 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0.92%,建设用地面积12108.41 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4.03%,其他土地面积4360.62 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05%。1.农用地 农用地中,耕地面积63147.70 hm2,占农用地面积的90.21%;园地1631.41 hm2,占农用地

11、面积的2.33%;林地面积1980.53 hm2,占农用地面积的2.83%;其他农用地面积3244.39 hm2,占农用地面积的4.63%。2.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0773.8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91.43%;交通水利设施用地945.60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02%;其他建设用地面积64.87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0.55%。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2136.73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19.83%;城镇用地面积1990.69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18.48%;采矿用地面积146.04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1.36%;农村居民点占用面积8637.16公顷,占城乡建设用

12、地的80.17%。3.其他土地其他土地面积中水域990.97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15%;自然保留地3546.93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11%。2.工作综述2.1工作任务耕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XXX人多地少,经济社会发展增速,土地需求量增大,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紧缺,人地矛盾日渐突出,耕地保护任务艰巨。近年来,在保障大型项目用地的同时,通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力度,坚守耕地保有量红线,基本保障了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但耕地资源保护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不能仅依靠“节流”加以解决,还应加大

13、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力度,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耕地后备资源是实施土地整治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通过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清查和摸底,准确掌握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分布及其质量状况和生态环境条件,是科学开展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依据。XXX2003年完成了上一轮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但经过多年的土地整治活动,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类型和分布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快,上轮调查结果已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当前耕地后备资源状况,不能满足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有必要通过调查、评价等手段,重新掌握当前耕地后备资源状

14、况,为下一步耕地后备资源的稳定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为科学制定相关耕地保护政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决策支持。在开源节流,维持耕地数量和质量安全的同时,为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现有耕地尤其是多年来通过土地开发所形成的位于生态脆弱区或生态环境敏感区域的耕地,通过进一步调查评价工作,掌握该类耕地的利用活动对周围生态环境或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查清“不稳定耕地”的数量、类型和分布,也成为破解耕地保护问题的重要组成内容。XXX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按照“以土地利用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河道防洪泄洪区控制范围内和影响区域地下水生态环境安全的“不稳定耕地”纳入了耕地范围进行了调查统计,该类耕地的利用对区域生态安全

15、存在隐患。开展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调查,通过实地核实位置、范围、质量等级、利用状况等,形成“不稳定耕地”调查结果,实现“不稳定耕地”的上图入库,为“不稳定耕地”的后续利用提供参考。此外,XXX第二次土地调查确定的耕地资源中,还有部分农民自行开发,且长期未纳入统计的二次调查新增耕地。通过对二次调查新增耕地的调查,查清其位置、数量、质量条件,可以为这部分耕地的后续有效利用与科学管理提供支持。因此,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保护耕地红线,有效利用国土资源,科学实施国土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201413号)文件精神,XXX决定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不稳定耕地”调查和“二次调查新增耕地”调查工作。2.2工作依据2.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人力资源管理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