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答复习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686458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问答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食品安全问答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食品安全问答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食品安全问答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食品安全问答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问答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问答复习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食物中毒:摄入了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浮现的非传染性(不同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302、食源性疾病:但凡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多种致病因子引起的、一般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303、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摄入具有大量活菌的食品,导致消化道感染的中毒现象。314、毒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摄入细菌污染并繁殖产生毒素的食品,从而导致中毒的现象。325、混合型细菌性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等病原菌,进入肠道除侵袭黏膜引起肠黏膜的炎性反映外,还可以产生毒素引起急性胃肠道症状。326、原生环境(自然环境):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

2、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原生环境是指从循环雨水的最低水平向下延伸直至可以形成正常岩石的最深水平的环境。)1777、次生环境(人工环境):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Ppt8、环境污染: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她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1759、皂甙:皂甙是类固醇或三萜系化合物的低聚配糖体的总称。23110、兽药残留:是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19411、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21312、甙:在植物中,糖分子中的半缩醛羟基和非糖

3、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羟基脱水缩合而成具有环状缩醛构造的化合物。23013、生物碱:是一类具有复杂环状构造的含氮有机化合物。232 14、反式脂肪酸:是一类不饱和脂肪酸,其双键上2个碳原子结合的2个氢原子分别在碳链的两侧,其空间构象呈线性,与饱和脂肪酸相似。15、巴氏消毒法:是一种运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23716、辐射杀菌:运用放射线照射杀灭食品中的细菌。26917、生物浓集作用: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在生物体之间可沿着食物链浓度逐级增高,并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Ppt 19、丙烯酰胺:21、真菌毒素:22、有机食品: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原则

4、而生产出来的,通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发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23、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原则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24、药剂杀菌 :25、抗氧化剂:是一种延缓或避免脂肪氧化的添加剂。26、每人每日容许摄入量(ADI):人体终身持续食用也不会浮现明显中毒现象的食品添加剂摄入量。27、防腐剂:指以食品防腐为目的,可以避免腐败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添加剂。28、护色剂:指食品加工工艺中,为了使果、蔬制品和肉制品等呈现良好色泽所添加的物质。29、漂白剂:为了促使食品的发色物质进行氧化或还原反映,破坏或克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食

5、品退色或色泽消失所添加的物质。30、无公害农产品:是指根据无公害食品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生产,符合无公害食品原则,许可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的安全食品。二、问答题:笫二章1、 如何加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避免? 1避免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物: (1)避免带菌人群对多种食物的污染;(2)为避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乳的污染,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时,其乳不能食用。健康奶牛的乳在挤出后,除应避免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外,亦应迅速冷却至10如下,乳制品应以消毒乳为原料。2避免肠毒素的形成: 食物应冷藏或置阴凉通风的地方,其放置时间亦不应超过6h,特别是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食用前还应彻底加热。 肠毒素的形成条件:

6、寄存温度37 以上,温度越高,产毒时间越短。2、 如何避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对低温抵御力强,对高温抵御力弱。1、采用低温贮藏多种食品,特别是海产食品及多种熟制品。2、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应煮透,蒸煮时需加热至100以上。3、对凉拌食物要清洗干净后置于食醋中浸泡10min或在100沸水中漂烫数分钟以杀灭副溶血性弧菌。3、如何避免沙门氏菌食物中毒?1避免沙门氏菌污染肉类食品: 避免熟肉类制品被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带菌容器及带菌的生食物交叉污染。2控制食品中沙门氏茵的繁殖:低温贮藏食品,温度最佳控制在5如下,加入合适浓度的食盐。 一般觉得中毒菌量为105 CFU3加热以彻底杀灭病

7、原菌:如发现食品中有沙门氏菌应100以上高温灭菌,以彻底杀灭病原菌。烹调大块鱼、肉类食品时,一般觉得每块不应超过1kg。禽蛋煮沸8min,壳内的细菌才干被杀死。4、如何避免致病大肠杆菌食物中毒?1避免大肠杆菌污染食品: 避免熟制品被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带菌容器及带菌的生食物交叉污染。2控制食品中大肠杆菌的繁殖:低温贮藏食品,温度最佳控制在5如下,加工后的熟肉制品应尽快食用。3加热以彻底杀灭病原菌:如发现食品中有大肠杆菌应100以上高温灭菌,以彻底杀灭病原菌。烹调大块鱼、肉类食品时,一般觉得每块不应超过1kg。5、食物中毒发病特点是是什么?1、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2、发病与食物有关

8、。 3、中毒病人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4、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6、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的重要特点是什么?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的特点是化脓性炎症产生肠毒素的菌株能引起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重要有毒素和酶。7、 食源性疾病基本要素是什么?食物-传播疾病的媒介 食物中的病原体-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 临床特性- 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体现8、简述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大肠杆菌、李斯特菌、肉毒梭菌等致病菌来源及致病特点?沙门氏菌:来源1、家畜、家禽的生前感染和宰后污染;2、患沙门氏菌病的奶牛其乳中也许带菌是沙门氏菌的来源;3、蛋类及其制品感染或污染的机会

9、较多是沙门氏菌的来源。4、烹调后的熟制品可再次受到带菌容器、烹调工具等污染或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的污染是沙门氏菌的来源。5、发病率及影响因素。致病特点1、感染:沙门氏菌经口进入人体后来,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导致一过性菌血症感染。2、中毒:沙门氏菌在肠道和血液中受到机体的抵御而被裂解、破坏,释放大量内毒素,使人体浮现中毒症状。 副溶血性弧菌:来源1、近海海水及海底沉积物中副溶血性弧菌对海产食品的污染。2、沿海地区带菌人群可污染各类食品。3、食品容器、砧板、切菜刀等解决食物的工具生熟不分时,生食物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可通过上述工具污染熟食物或凉拌菜。致病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源 1、金

10、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的鼻腔、咽;2、人和动物的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污染源(如奶牛患化脓性乳腺炎时,乳汁中也许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畜、禽局部患化脓性感染时,感染部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体内其她部位的污染)。致病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的特点是化脓性炎症2、产生肠毒素的菌株能引起食物中毒。3、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重要有毒素和酶致病大肠杆菌:来源 1、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2、成人患肠炎、婴儿患腹泻时,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带菌率较健康人高;3、饮食行业的餐具易被大肠埃希菌污染,其检出率高达50。;4、大肠埃希菌随粪便排出而污染水源和土壤,进而直接或间接污染食物。致病特点:可经带菌人的手、

11、食物和生活用品进行传播。李斯特菌:来源李斯特氏菌分布广泛,在土壤、人和动物粪便、污水、蔬菜、青储饲料等中可分离出该菌。容易被污染并引起食物中毒食品重要有乳及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品、水果和蔬菜等。 致病特点:肉毒梭菌:来源1、食物中肉毒梭菌重要来源于带菌土壤、粪便,各类食品原料。2、常被污染的食品有蔬菜、鱼类、豆类、乳类、肉类以及发酵的臭豆腐、豆酱、豆豉等。3、食品原料在发酵和罐头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加热的温度或压力局限性以杀死肉毒梭菌的芽孢,且为肉毒梭菌芽孢的萌发与产生毒素提供了条件。致病特点:肉毒梭菌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是目前已知的化学毒物和生物毒物中毒性最强的一种。肉毒毒素经肠道吸取后,作用

12、于外周神经肌接头,植物神经末梢以及颅脑神经核,毒素能制止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麻痹和神经功能不全。笫三章1、 简述黄曲霉毒素理化性质。紫外线下发不同颜色的荧光,蓝色荧光为B族,黄绿色荧光为G族;该特性是检测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重要根据。呋喃环有双键者毒性强,具有致癌性;溶于油、氯仿、甲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乙醚、石油醚;耐热,加热到280才裂解破坏;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稳定,在pH910的强碱性溶液中迅速分解。2、 简述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产生的条件。危害:黄曲霉毒素可引致动物急性及慢性中毒,其影响涉及急性肝脏受损、肝硬化、引起肿瘤、形成畸胎及其她遗传影响。产生的条件:1、具有产毒菌株(黄曲

13、霉、寄生曲霉、模式曲霉、黑曲霉)。2、良好的培养基(花生、玉米等是黄曲霉的天然培养基)。3、温度和湿度:最适温度为25 32,最低相对湿度为80%左右;4、水分:产毒的合适水分活度为0.80.9;5、pH值:最适pH值为3;6、光强度:较低时有助于产毒3、 如何避免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目前釆取哪些措施可以清除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避免减少温度;减少粮食水分;通风干燥,控制环境湿度;减少氧气含量;减少粮粒损伤限度;哺育抗霉新品种。去毒技术(1)物理去毒法:挑选法;吸附法;吸附剂;射线去毒法;碾压水洗。(2)化学去毒法:抗氧化剂;碱性化合物:(3)生物去毒法:发酵去毒法;细菌去毒法;橙色黄杆菌可以

14、去黄曲霉毒素4、 影响霉菌生长繁殖及产毒的因素重要涉及哪些?5、毒覃菌中毒分为几种类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 溶血型; 脏器损害型。笫四章1、 病毒是如何分类的?根据宿主不同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细菌病毒根据核酸类型分类:DNA病毒、RNA病毒根据有无包膜分类:有包膜病毒、无包膜病毒临床分类:呼吸道病毒、消化道病毒、肝炎病毒、虫媒病毒、出血热病毒、肿瘤病毒2、 简述病毒污染食物的途径1.污染港湾水 ;2.污染灌溉水运用水 ;3.污染饮用水 4.不良的个人卫生3、 导致诺沃克病毒胃肠炎爆发流行的最常用因素是什么?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如牡蛎、冰、鸡蛋、色拉及水等及生吃贝类。4、 简

15、述诺沃克病毒污染来源1、诺沃克病毒重要传播路过是粪-口传播。2、带毒的排泄物又可污染食品,也能通过娱乐用水、饮用水以及食品传播。3、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如牡蛎、冰、鸡蛋、色拉及水等最常引起爆发性胃肠炎流行。4、生吃贝类是导致诺沃克病毒胃肠炎爆发流行的最常用因素。5、 简述甲肝的传播途径1、甲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 2、粪一口途径是甲肝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水和食物的传播是爆发流行的重要传播方式。3、较差的环境卫生和不良个人习惯也许是导致甲型肝炎病毒地方性流行的重要因素。4、经输血途径也可引起甲型肝炎病毒传播。5、手和污染的水是甲型肝炎病毒传播的重要载体。接触传播也是重要的方式6、生食这些海鲜,极易引起甲肝发生。笫五章1、 水体污染物的种类有哪些?(1)无机有毒物。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和氰化物等。(2)有机有毒物。重要为苯酚、多环芳烃和多种人工合成的具有积累性的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如多氯联苯和有机农药等。(3)病原体。重要指生活污水、禽畜饲养场、医院等排放废水中的病毒、病菌和寄生虫等。2、进入食物链的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有哪些?1、无机一般污染物:如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等2、无机有毒污染物:汞、镉、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