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2684706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毕业论文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泰 州 学 院毕 业 论 文(设 计)( 一三 届 )题 目: 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院(系、部): 数学科学与应用学院 专 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姓 名: 陆亚乾 学 号 08090226 指导教师: 肖艳艳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务处 制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权威,而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去思索、去探讨,要帮助学生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要给学生更多的思索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积极创新的习惯。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Abst

2、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reform,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more and more to the teacher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eachers are no longer teaching authority, and to become mentors, collaborator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Teachers want intends

3、to guide students to think, to explore, to help students how to find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thinking to give students more space to develop students the habit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 the courage to question positive and innovative. Keywords:innovation capacity; culture目 录1绪 论411创新能力兴起412国内研究4

4、2关于创新能力421什么是创新能力422创新能力的思想渊源43创新能力研究的目的、意义531研究创新能力的目的532研究创新能力的意义54努力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541突破“学科型”教师观,树立“双师型”、“科研型”教师观542突破传统单纯的“授业、解惑”型教学观,树立“服务型”教学观65加强学法指导,创设创造情境751要教会学生学习75.1.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75.1.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752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85.2.1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85.2.2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多思85.2.3巧编习题,培养学

5、生的创新思维96改善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961师生关系民主化的涵义962教学中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的作用106.2.1能够改变学生学习被动的状况,变学生厌学为乐学106.2.2能够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问题,理解和掌握知识106.2.3能够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出创新型人才1163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的一些做法126.3.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民主平等思想126.3.2提高法律意识,保障学生民主权利126.3.3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137构建评价机制, 激发创新热情1371把握评价方向 实现评价原则的多元化1372拓宽评价范围 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1473开放评价过程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6、1474变化评价形式 实现呈现方式的多元化1475拓展评价功能 实现评价功能的多元化15结 论15谢 辞16参考文献171绪 论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1998年11月24日,江泽民同志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11创新热潮兴起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

7、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少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12国内研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许多专家、学者开始致力于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力求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创新能力,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例如:魏书生老师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果。他营造师生互助的氛围,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孙为刚老师让每堂课都成为一场战斗,让学生享受战斗的乐趣。部分学校尤其农村中学在教学方面缺乏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理念。在新课标的施行下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开发

8、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的研究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对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处于探索时期,还没有完整、成形的理论或固定模式来作为指导,因此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的路子是很有必要,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2关于创新能力21什么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按更习惯的说法,也称为创新力。创新能力按主体分,最常提及的有国家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等,并且存在多个衡量创新能力的创新指数的排名。 22创新能力的思想渊源 我国上千年的教育发展史,闪烁着一些简单而朴素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和方法。例如,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在道德经中提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创造思想;孔子提出要“

9、因材施教”以及“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思想。1919年,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第一次把“创造”引入教育领域。他在第一流教育家一文中提出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国家富强和民族兴亡有重要意义。3创新能力研究的目的、意义31研究创新能力的目的 通过研究,使学生具有一种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32研究创新能力的意义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如

10、果这个世界没有创新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可能还同猩猩它们一起还过着钻木取火的原始生活,如果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没有创新能力,他们何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与收获,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庸才;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人才,那么它便是一个落后的民族。 青少年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和未来文明的真正财富,将越来越表现为人的创造性。(1)知识激增,需要新一代学会学习;(2)科技革命,需要新一代革新创造;(3)振兴中华,需要新一代开拓前进。 二、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是未来社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三、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对于我国具有更重大的意义,我国要到2050

11、年左右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成为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宏伟的计划需要这一事业的继承者,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四、智力潜能,需要教育者去系统地开发。4 努力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41突破“学科型”教师观,树立“双师型”、“科研型”教师观数学教师应彻底摆脱学科型教学思想的影响,努力提高校业教育教学能力,充分挖掘和发挥高校教学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上的功能,在对自我双师、“科研”素质培养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高校教育要培养掌握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适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师不仅仅要具备深厚的本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的最新知识,还应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或工程师。不能错误地认为对

12、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只是专业课教师的任务,应从服务学生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本学科的教学方法。高校教育人才培养“双证书”制的实现,需“双师型”、“科研型”的教师作为后盾。教师如果缺乏对任教学生所学专业的了解、研究,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不高,很难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方面有所作为。实践证明,数学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外,还应是学生所学专业的科研工作者,要以科研促进教师创新能力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应从单纯的“学科型”向“双师型”、“科研型”教师转变,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究高校教育的规律,研究理论教学该

13、如何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相衔接等,要积极投入数学教材的建设中去。例如将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等整合成计算机数学,将经济数学、概率统计等整合成新的经济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学生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如导数与制药专业身体对药物的敏感度相联系;与机电专业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等变化率相联系等。 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应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数学教师同样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下厂锻炼、挂职顶岗、跟班研讨、导师带徒的方式,定期到社会第一线学习实践,掌握第一手资料,更新自己的知识理念,并通过这样的途径,培养、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帮

14、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2突破传统单纯的“授业、解惑”型教学观,树立“服务型”教学观现代社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数学教师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性,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为现阶段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还要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数学教师要

15、从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让学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体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认识能力和发展能力,从而学会学习1。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在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吸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自己能力的提高。多媒体网络虽然能提供大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也不会考虑到信息接受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而且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良荞不齐,学生在五花八门的网络信急而前往往会变得茫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