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的语言训练.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2684560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中的语言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题中的语言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题中的语言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题中的语言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中的语言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中的语言训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中的语言训练语文训练无处不在,这是被实践证明的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的一条“铁律”。就拿课题来说,其中就蕴含着许多语文训练元素,高明的老师总是能紧拽住课题这个“绳”,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下面试举几例:1积累训练。课题:燕子专列题目的关键词是“专列”,教学时可扣住“专”字进行专项训练,通过做猜词游戏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迅速进入文章的内部世界。设计如下:商店中专门出售某一种商品的柜台,叫什么?(专柜)专门出售某一种类或某一品牌商品,叫什么?(专卖)对某人进行采访,叫什么?(专访)对某一门学问有专门研究的人,叫什么?(专家)很多同学都把自己的日记收集在一本集子里,叫什么?(专辑)这个座位是

2、专门为一个人设计的,叫什么?(专座)专为某人特别飞行的飞机叫什么?(专机)专为某人或某事特别增开的列车,叫什么?(专列)由此引出课题,既理解了词语,又丰富了词汇,还巧妙地带出了课文第一节前两句的教学。真可谓“一石三鸟”。实践证明,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各种语言素材,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蓝本,也是学习过程的起点。没有语言输入,根本谈不上语言积累。语言输入的内容、数量和方式,往往直接影响着积累的质量和速度。2解词训练。课题:“我不怕鬼”这个题目有两处与众不同:一是加了引号,二是“鬼”指何物?而这两点也恰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此可设计如下:抓“鬼”: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鬼”的句子,理解题目中“鬼

3、”的意思和引号的出处;解“鬼”:“鬼”字还派生出许多有意思的句子,让学生读句子,说理解。你这个小鬼!(小机灵)你这个孩子真鬼!(调皮)他想出了一个鬼点子。(坏主意)这个人鬼鬼祟祟的,准不是个好东西!(偷偷摸摸、不正常)日本鬼子进村了!(对侵略我国的外国人的憎称)让他见鬼去吧!(去死)鬼才信他的!(没人信)别听他的鬼话!(瞎话、骗人的话)他整天在外面鬼混,真没出息。(在外面不干正经事)造“鬼”:让学生用“鬼”字说个句子。通过以上三个层次,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中的“鬼”,也明白了“鬼”的派生义,避免模糊概念导致学生在表达中的失误,并将解词与造句联系在一起,达到了融会贯通、一通百通。3词序训练。课题:

4、秋天的怀念这是一个偏正式的题目,由“秋天”“怀念”两个关键词组成,强调的是后者。教学时可以通过调换课题的词序,让学生想象“怀念的秋天”与“秋天的怀念”这两个不同词序的词组所表达的不同场景。设计如下:先板书“怀念”“秋天”这两个词语,再在中间添上一个“的”字,让学生想象:“怀念的秋天”你的眼前会是怎样的情景?(表达重心落在“秋天”上,即怀念秋天里发生的一件事或遇到的一个人)接着调换词语的位置,让学生说说:“秋天的怀念”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表达重心落在“怀念”上,是秋天的一景、一事或一人,沉淀成了一种感情怀念)通过这样的比较辨析,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明白

5、:在汉语里面,同样的几个词语,由于组合的次序不同,表达出来的意思和情味也就各不相同了。4句式训练。课题:再见了,亲人这个题目是个倒句。作者要表达的本该是“亲人再见了”这样一个意思,可作者却把动词提到句首,提到主语前面来,显然是为了突出“再见”的分量。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也可感受到这一点。设计如下:读课题,你觉得这个题目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通常应该是怎么表达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呢?从而明确倒句的特殊表达效果,为全文的教学谱好了情感基调。句子的表现形式除了倒句之外,还有束句、散句、排句、对句等,这些句式都可以结合不同的课题加以训练。经常进行诸如此类的训练,学生必将收获语文的“满园春色”。5转换

6、训练。课题:生命 生命以叠词的方式命题,这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多见。重复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常见的训练方式是转换。设计如下:朗读转换:这个题目和以前学过的课文的题目有什么不同?像这样的题目你会读吗?要求学生读出停顿,读出变化,读出叠词的韵味,读出自己的理解。诗文转换:生命是什么?这个原本抽象的概念,在“走进飞蛾、走进香瓜子、走进杏林子”的品读中变成一首具体可感的小诗:生命是飞蛾极力挣扎的身影;生命是飞蛾极力鼓动的翅膀;生命是墙角砖缝中昂然挺立的小瓜苗;生命是香瓜子冲破坚硬外壳的勇气;生命是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的的决心;生命是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生命是杏林子

7、留给我们的一本本沉甸甸的著作;生命是杏林子向命运不屈的抗争题目转换:不同的同学读出了不同的感受,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把你的感受加到题目上,加什么?如:生命!生命!,两个感叹号表示对生命的赞叹;生命?生命!,一个问号一个感叹号表示在思考中顿悟生命的真谛;生命,生命。,一个逗号一个句号表示不同时期对生命会有不同的理解;生命生命,省略号表示生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样,通过朗读转换、诗文转换、题目转换,将学生“只能理解感悟的文本语言”转换为“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积极语言”,以实现文本语言的“内化”,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6语感训练。课题: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语感,是指语言所给予人们的

8、感受。语感不是难以捉摸的东西,它应该具有可以把握的物质内容。比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个题目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三个词组组成,朗读的侧重点不同,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利用课题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训练,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设计如下:齐读课题突出英雄的名字读,学生明显地加重了“董存瑞”三个字的读音;突出这件事去读,学生在“舍身炸暗堡”处加重了语气;突出人物的精神去读,学生可以在“舍身”处加以强调;突出怀念、崇敬的心情去读,学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如此一题多读,区区八个字的课题,仿佛有了立体感,语感训练水到渠成。7说话训练。课题: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题目是个成分完整的句子

9、,由“谁干什么”组成,富有概括性,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好题材。设计如下:读题,明人物:读了题目,你知道文章主要写的是谁?谁来介绍一下“林冲”“洪教头”是何许人物?说话,理事件: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教师提供说话范式:( )林冲( )棒打( )洪教头。这里,教师利用题目扩展法对学生进行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理解文本内容的训练应该有两个路向:一是通过文字符号理解文本旨意,即课文“说什么”;二是理解文本的表达形式,即课文“怎么说”。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话语形式,即“怎么说”,而非“说什么”。上述设计则将两者合二为一,这应该是语言训练的最佳路径。8写话训练。课题:林海这

10、是一个暗含比喻的题目,喻指森林大得像海洋一般,在课文中实指大兴安岭。挖掘题目的比喻义进行写话训练是打通语言经脉的一剂良方。设计如下:解题:课题“林海”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组词:你能用“海”组几个带有比喻意思的词语吗?如人海、灯海、云海、花海等。写话:从“人海、灯海、云海、花海”等词语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写话环节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安排在课外完成。这样,从题目入手,既复习了带有“海”字的词语,练习了拟题的技术;又习得了描写景物的方法,进行片断练习,使题文有机结合,促进词语的积极转化。蕴含在课题中的语言训练远不止以上八种,关键是教师怎样去发掘这些训练元素,并通过设计训练活动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