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让和谐数学教学绽放生命活力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2684176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论文:让和谐数学教学绽放生命活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论文:让和谐数学教学绽放生命活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论文:让和谐数学教学绽放生命活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论文:让和谐数学教学绽放生命活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论文:让和谐数学教学绽放生命活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论文:让和谐数学教学绽放生命活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论文:让和谐数学教学绽放生命活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和谐数学教学绽放生命活力摘要:和谐教育是一种“教”与“学”的谐振效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课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和谐的数学课堂不仅使教学过程具体、丰富而充实,而且使教学过程充满诗意和灵动、充满智慧和创造,绽放出生命的活力。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细致分析,从教师精心备课、巧妙预设,有效把握课堂节奏,孕育和谐;师生民主对话、课堂生成动态、平衡,张扬和谐;师生情感交融,展现数学魅力,延续和谐等不同的方面探索了初中数学和谐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关键词:和谐数学教学、预设与生成、平等对话、迁移探究和谐

2、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源远流长。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可能达到和谐的发展。”近几年来和谐教育更是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数学教师经历了观念上的洗礼和行动上的冲击,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都发生了变化,但很多数学教师仍习惯于教师的主导地位,满足于单纯地灌输知识,而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缺失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厌学现象,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使学生融入数学、进而爱上数学,使和谐数学教学绽放生命的活力。和谐的数学教学课堂是指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

3、质量,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当代教育生态学研究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多种生态因子组成的关系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只有当教学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和谐和平衡时,教学才能高效优质地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的目标。所以,和谐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一种“教”与“学”的“谐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展现数学美,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美,使学生在“和谐”的土壤中,保持愉悦的状态,并不间断地受到情感激发,进而身心投入、思维活跃,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基础知识的建构,经历数学思想方法的启发,最后每个学生都获得必需的数学,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怎样创设和谐的数学课堂,绽放和

4、谐数学教学的生命活力呢?和谐教学主要体现在认知和谐和情感和谐上。认知和谐是课堂三维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和谐、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和谐、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之间的和谐,是指教师精心备课,巧妙预设,在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中孕育的和谐。情感和谐是指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是师生之间精彩、民主的课堂对话,是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思维的张驰,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教学生成,在动态平衡中张扬的和谐,以及教师在与学生情感交融中、在展现数学魅力时延续的和谐。一、精心备课,预设教材教学是一个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不断地在现场做出即时决策。这就要求

5、教师在教学前对课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预设,预设“学情”,预设“可能”,在课前精心备课,深刻理解教材,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构建简洁而灵动的教学板块。教学和谐的特征是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吃透教材,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激活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教材进行有效的缩减、扩充和整合。例如,在教学浙教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下解直角三角形第一课时“锐角三角函数”时,课本采用问题引入:两个物体在两个坡角不同的斜面上向上运动相同的距离,它们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考虑到这是本章第一课时的教学,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如果这一课时能吸引学生的强烈兴

6、趣,对于整章节的学习是大有裨益。加之学生没有在斜面运送物体的实际经验,我作了以下改动:在计算机中显示两个同学小红、小强从东西两个不同坡角(一个30,一个45)的斜坡向一个山坡顶部前进的动态画面,并设置了三个小问题:(1)谁先到达山顶?(2)小红和小强在上山的过程中,下列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坡角、上升高度、所走路程)?(3)他们在斜坡上任意位置时,上升的高度和所走的路程的比值变化吗?在具体视觉显示下,所有学生都能轻松地回答上面三个问题。然后,我进一步设置问题:当坡角为(090)时,他们在斜坡上任意位置时,上升的高度和所走路程的比值变化吗?由于前面有特殊角度的铺设,学生也能容易地回答这个问题,

7、进而自然地引出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这样的教材处理,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感到数学学习并不困难,使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学习新章节的知识。二、以生为本,预设学生新课程标准引领下的预设是一种以生为本的预设,但更应是一种适度的弹性预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既要预设学生的“已知”,又要预设学生的“未知”。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经历完全不同的人,这种差异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变数,只有真正了解学情,才能使课堂的生成更加有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

8、,在教学准备中,教师既要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具备了那些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又要了解学生头脑中存在着哪些妨碍新知识获得的障碍,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但预设不能过于具体和详细,过多的预设会成为学生思维的枷锁,使课堂失去活力。预设要留有空白,给予学生自主探索、思维发展的空间,才能激扬学生的学习热情,促成学生思维火花的绽放。ABCD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结束后,教师开设了一节四边形复习课,设置问题:(1)一张四边形纸板ABCD形状如图,若要从这张纸板中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使它的四个顶点分别落在四边形ABCD四条边上,可怎样剪?(2)你能从这

9、张平行四边形纸板中剪出一个菱形吗?并且也使菱形的四个顶点分别落在平行四边形EFGH四条边上?(3)你能从这张菱形纸板中剪出一个矩形吗?并且也使矩形的四个顶点分别落在平行四边形EFGH四条边上?三个问题的设置以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基础知识为基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横向综合知识,设计的问题难度系数并不大,手脑并用,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上课时,学生并没有如教师预料的活跃,反思原因在于问题的设置留给学生思维拓展的空间并不大,限制了学生的动脑。所以,教师又进行了纵向延伸,让学生合作探究: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

10、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探索:(1)若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则四边形EFGH是什么图形?两条对角线相等呢?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呢?(2)若四边形EFGH是菱形,则四边形ABCD应满足什么条件?矩形呢?正方形呢?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探究者,教师只是他们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这节复习课由浅入深的设置,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带着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踊跃思维、大胆参与学习活动,数学课堂其乐融融、和谐有效,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释放学生思维的活力。三、平等对话,和谐生成叶澜教授曾形象地比喻:“课堂应是向着未知方向

11、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过程中,和学生民主对话,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等精彩瞬间,及时调整预设,提高预设的有效性,使课堂自然、和谐生成,释放出生命的活力和智慧的光芒。现在的课堂,不少教师提出问题后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急于启发引导,把学生引入设置好的答案里。这样往往抑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原本快乐的课堂变得沉闷、无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一点耐心,与学生民主、平等对话,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开放的论辩交往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生成发展,课堂也会因智慧的交流而更显和谐、美丽。例如,一节相似三

12、角形的运用课上,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挑战题:为了测量图中的河宽,小华采用的方法是:在河的两岸分别选取点A、B,使AB与河的边沿垂直,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并量得BC=30米;再在点B同侧的河边取点D,并量得BD=20米;最后在射线AD上取一点E,使得CE/BD,并分别量得DE=40米.小华的这种做法,她能根据已有的数据求得河宽AB吗?若能,请求出河宽AB;若不能,她还必须测量哪一条线段的长?假设这条线段的长是m米,请你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河宽AB. 面对方案设计题,学生开始讨论。两分钟后,师问:“我们能根据这些数据测量河流的宽度吗?”“不能”角落里学生A自信地回答。期间其他学生看着题目很疑惑。

13、“为什么不能?”师继续问。A回答:“根据BD/CE,得到ABDACE,由对应边成比例得:,即,无法求解AB。”“他的分析有道理吗?”师转向问其他学生。“有道理。”,“我也这么想的。”听了A的回答,其他学生都说了起来。“A分析得很好!”教师顺势想接下去完成第二问了,突然,教室里有个微小的女声传来,“可以测量的”。这是一个成绩中等的女生,平时不怎么发言。全班学生这时转向了那个角落。刚才还一片寂静的课堂一下子沸腾了。突如其来的意见,大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她站了起来,“我们可以过点D作DFCE,垂足为F。则四边形BCFD为矩形,得到DF=BC=30,进而在RTDFE中,由勾股定理得EF=,CE=,然

14、后根据ABDACE,可以求出河宽AB。” “老师,她这样不行的,她增加了一条辅助线,不是需要测量吗?”男生B表示了疑问。“这条辅助线并不需要测量,直接可以得到的,所以她这样是可以的”,女生C接话了。教室里讨论响起,学生都在思考了。“我不添线也可以测量”想不到,女生D站了出来。教师感到这堂课有更多的学问了,“请你来讲讲。”教师把她请到讲台上。D一点也不紧张,自然地分析起来,设AB=x,用到了相似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她讲完后,学生中传来一句“今天很有收获,重新温故了很多知识。”“现在你们怎么想呢?”教师问学生。“他们真厉害,对问题考虑很仔细。”,“一题多解!”学生自言自语,都笑了起来。教师

15、说:“谢谢你们,今天老师也错了,你们果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场对话,用去了课堂15分钟的时间,是上课教师完全没有预设到的,但却使接下来的课堂复习进行顺利,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增强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学生的质疑往往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但合理处理却能展开讨论,引向纵深,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生成意想不到的课堂效益。我们不难发现,生成性教育资源无所不在,面对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只要以生为本,提供学生探索“未知”的时间,创设师生民主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把提问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发言,用足够的教育智慧去应对,这样就有可能收到许多预约的美丽,从而使和谐课堂更加精彩纷呈。四、迁移探究,智

16、慧生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学习资源,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习方法应该是学生在建构知识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而不是由教师传授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 文本中使学生不断生成问题,在问题探究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冷静的外表下的火热思考,创造“数学味”才是数学课堂和谐教学的根本目标。所以迁移探究是必不可少的。迁移探究是指对一个问题进行变化处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纵向发展,横向开拓。这种生成性教学,其内在的逻辑性,那就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探寻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促使生成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在二次函数复习课上,教师可以把相关题型进行适当改编,在学生面前层层展开,让学生在面前一次一次挑战自我,最后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