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质量的控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268199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加工质量的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机械加工质量的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机械加工质量的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机械加工质量的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机械加工质量的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械加工质量的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加工质量的控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加工质量的控制1 .加工精度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机械产品质量的基础。听见的加工质量 包括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是两大方面。所谓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 表面间 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 工精度就越 高。加工误差是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个表面间的相互 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平定加工零件的集合参数 的,加工精度的低和高就是通过加工误差的大和小来表示的。零件的加工精度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这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通常形状公差应限制在位置公差

2、之内,而位置误 差也应限制在尺寸公差之内。当尺寸精度要求高时,相应的位置精度、形 状精度也要求高。但形状精度要求高时,相应的位置精度和尺寸精度有时不 一定要求高,这要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来决定。一般情况下,零件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加工成本相对地越高,生产率则相 对地越低。因此,设计人员应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合理地规定零件的加工 精度。工艺人员则应根据设计要求、生产条件等采取适当的工艺方法, 以保证加工误差不超过容许范围,并在此前提下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 本。2 .原始误差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称为工艺系统。加工误差的产生是由于在加工前和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存在许

3、多误差因素,统称为原始误差。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主要包括:(1)原理误差:由于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刃轮敦而 产生的 误差。(2)调整误差:调整的作用主要是使刀具与工件之间达到正确的相对位 置,由于调整不可能绝对准确,因而产生调整误差。工艺系统的调整有两种 基本方式,即试切法和调整法。但件小批生产中普遍采用试法加工,试切法加工时的调整误差、机床进 给机构的位移误差和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广泛采用调 整法加工、调整法加工时的调整误差,除上述因素外,还与调整方法有 关:当采用定程机构调整时,调整误差与定程机构(如行程挡块、靠模 凸轮等)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磨损以及与它们配合

4、的点、液、气动控 制元件的灵敏度有关;当采用样件、样板、对刀块、导套等调整时,则与这 些元件的制造、安装误差、磨损以及调整时的测量误差有关。(3)装夹误差:为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之和。(4)测量误差:与量具、量仪的测量原理、制造精度、测量条件(温 度、湿度、清洁度、振动、测量力等)以及测量技术水平等有关的误差。5)夹具的制造误差与摩擦:系指夹具上定位元件、导向元件、对刀元 件、分度机构、夹具体等的加工误差,夹具装配后以上各种元件工作 面间的相对尺寸、位置误差、以及夹具在使用过程中工作表面的磨 损。I I(6)刀具的制造误差与摩擦:刀具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随刀具的种类不同而不同;采用定尺寸刀具(如钻

5、头、钱刀、键槽铳刀、锋刀块及圆拉刀 等)加工时,刀具的尺寸精度直接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采用成形刀具(如 成形车刀、成形铳刀、成形砂轮等)加工时,刀具的形状误差、安装误差将 直接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采用齿轮滚刀、花键滚刀、插齿刀等刀具展成 加工时,刀具切削刃的几何形状及有关尺寸,也会直接影响加工精度;对 于车刀、铳刀、链刀等一般刀具,其制造精度对加工精度无直接影响、但 刀具磨损后,也会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及形状精度。(7)机床的制造:安装误差及磨损机床误差是造成加工误差的主要原 始误差因素。机床误差主要包括机床主轴回转误差、导轨导向误差、内 联系转动链的传动误差以及主轴、导轨间的位置关系误差几个方

6、面。主轴回转误差是指主轴实际回转轴线对其理想回转轴线的漂移。主轴回 转误差会造成零件加工表面的形位误差及表面的波纹度和粗糙度。导轨导向误差是指机床导轨副的运动件实际运动方向与理想方向的差 值。对直线导轨而言,导轨导向误差是指机床导轨副的运动件实际运动方 向与理想方向的差值。对直线导轨而言,导轨导向误差包括导轨在水面内 和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以及前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导轨导向误差会造 成工件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与位置误差,导轨副的不均匀磨损、机床安装 不正确或地基不良,都会增加导向误差。传动链的传动误差是指内联系的传动链中首末两端传动元件之间相对运 动的误差。它是螺纹、齿轮、蜗轮以及其他按展成

7、原理加工时,影响加工精 度的主要误差来源。机床主轴、导轨间的文职关系误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将使加工表 面产生形状与位置误差。(8)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切削加工时、由机床、刀具、夹具个工件组 成的工艺系统,在切削力、加紧力以及重力等的作用下,将产生相应的变 形,使刀具和工件在静态下调整好的相互位置,以及切削成形所需要的正确集合关系发生变化、面造成加工误差。工艺系统抵抗变形 的能力,可用刚度K来描述。所谓工艺系统的刚度,是指切削加 工时,作用 在工件加工表面上的法向分力Fy与刀具相对工件在该方*上向上位移y的比值。即:工艺系统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可以归结两个方面:切削过程中,工艺系统的刚度会随切

8、削力作用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使工艺系统受力变形亦随之变化,引起工件形状误差。当毛坯形状误差较大或材料硬度很不均匀,工件加工时切削力的大小 就会有较大变化,工艺系统的变形也就会随切削大小的变化面变化,因而 引起工件加工误差,由于此时在工件上造成的加工误差的类型完全同于毛 坯原有的形状位置误差类型,故称之为“误差复映”;(9)工艺系统受热变形,机械加工中,工艺系统受到切削热、摩 擦热、 环境温度和辐射热的影响将产生变形,使工件和刀具间的正确相对位置遭 到破坏,造成加工误差。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在精密 加工。大型零件加工和自动化加工中,热变形所引起的加工误差通常会占 到工件加工总误差的40%70%。(10)残余应力重新分布引起的变形,残余应力也称内应力,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或去除外力后工件内存留的应力,具有残余应力的零件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它内部的组织有强烈的倾向要恢复到一个稳定的没有 应力的状态,即使在常温下,零件也会不断地缓慢地 进行这种变化,直 到残余应力完全松弛为止。在这一过程中,零件将会翘曲变形,原有的加工 精度会逐渐丧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