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尝试中探究在对比中优化打电话说课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2679053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尝试中探究在对比中优化打电话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尝试中探究在对比中优化打电话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尝试中探究在对比中优化打电话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尝试中探究在对比中优化打电话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尝试中探究在对比中优化打电话说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尝试中探究 在对比中优化打电话说课稿城关镇实验小学 施培俊【教学简析】打电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综合应用。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之后又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本堂课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学生分析】这一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

2、从生活经验看,大多学生有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已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务。其次,从已有知识储备看,参与完成此任务虽涉及画图表达、计算等综合知识,但都是较简单的计算与表达。从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因此可以看出“打电话”问题适合五年级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在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找到最优方案。2通过操作、画图、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能够在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找到最优方案,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综合应用让学生进

3、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优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想能力。【教学重点】寻找打电话以及类似问题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辨析各个方案,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并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动手操作法、画图示意法、问题解决法、小组合作法等。具体如下:1根据时事合理编排教材,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2在“比较”中“优化”规律。本课时在寻找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过程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差异,设计的方案也不同,如有“逐个通知”的方案,有“分组通知”的方案,当然也会出现“所有人不空闲”的方案。通过对不同方案的展示、分析、比较,让学

4、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思想。3多样练习,渗透“转化”思想。像“打电话”这样的规律不仅蕴藏在“打电话”这一事件中,其实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有这一规律的存在,“打电话”只是这些事件的缩影。因此,在运用规律中,我结合实际呈现教师通知班上同学这一趣味练习,并进行折纸游戏,将这两个事件中蕴藏的规律转化到“打电话”这一事件上,让学生运用已经知道的规律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学过程】本节课可以用1234来说明:一条主线;两个亮点;三个问题;四个策略。具体解说如下: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寻找打电话以及类似问题的最优方案”,所以整堂课我就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教学活动。两个亮点是:一是对教材的创造性

5、使用。原教材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15名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我认为这一情境设置不够紧迫,且人数太多不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规律,因此大胆地改换了情境:凸显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危急时刻,引出“为什么打电话?”同时将通知的15人调整为7人,为什么是7人呢?人数多难度大;人数少没有探究价值。我觉得这样不仅降低了探究的难度,而且也为后续学习设置了由易到难的台阶,力求人人参与方案的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二是数学思想的渗透贯穿全课。在教学中,我把对数学思想“优化思想”的渗透作为整节课

6、的主旋律。“优化”作为一种思想,光靠教师的教学是不行的,应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中,让学生去理解、感悟,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教师从选择通讯方式到打电话记录方式、打电话的过程、乃至应用都是围绕“优化”进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优化”,并运用“优化”,初步形成了“优化思想”。在教学中,情境中的境,就是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目的是为了激情,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课中利用计算机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化抽象为具体,把“打电话”最优方案这个难于理解的内容借助计算机展示出来,为突破难点创造良好的条件。课尾借助多媒体了解世界第八大奇迹后,我及时设计了折纸游

7、戏,让学生在玩乐中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形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三个问题是:“为什么打电话?”“怎样打电话最省时?”“打电话要注意什么?”为解决这三个问题,我运用四个策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具体表现是:(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新课伊始,播放视频,凸显危急时刻,引出“为什么打电话?”(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打电话最省时”这一环节时,我设计了4个层次:1 创设问题-设疑(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怎样设计一个给7个同学打电话的方案?)2 自主探究-优化(让学生分组操作得出有“逐一打电话、分组打电话、不空闲打电话”三种情况,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领悟采用不空闲

8、通知的方法最节省时间。)3 发现规律-建模(本环节让学生运用表格整理数据、发现规律,并感受到列表整理信息的价值。通过课件的直观展示学生迅速发现了被通知的队员在数据上的变化规律。这里教师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没有总结出被通知的队员的总数等于“2的N次方-1”的代数式,只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规律,既尊重了学生间的差异,又使全体学生得到了共同发展。)4运用规律释惑(“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我设计了“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队员?”(31)和“咱们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如果在放假期间班主任老师有一个紧急情况要通知大家,假定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最少用几分钟就能通知到每个人?”这

9、两个问题,促使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三)整理归纳,渗透优化。(在课尾“打电话要注意什么?”通过引导学生畅谈收获,梳理脉络,总结归纳打电话中的大学问,同时观看“世界第八大奇迹”加深认识,然后迅速设计折纸这一操作游戏,让学生玩中乐,乐中知,渗透了“优化” 思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整堂课的教学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形成,从化繁为简寻找规律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品质。同时,数学思想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