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促进成长(复旦杨兰)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2678556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课异构促进成长(复旦杨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同课异构促进成长(复旦杨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同课异构促进成长(复旦杨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课异构促进成长(复旦杨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课异构,促进成长 参加渝中区初中数学教学能力培训班同课异构活动有感重庆复旦中学 杨兰今天我在重庆57中参加渝中区初中数学教学能力培训班同课异构活动,重庆29中的邓泽娟老师和重庆57中的王小玲老师为我们献上了不等式及其解集。两位老师利用同样的教材,讲授同样的内容,因为教学设计不同,带给了我们两节讲授过程不同但同样精彩的课,让我想到了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剧本哈梅雷特,有人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梅雷特!”,同理可知,同一节课一千个教师心中有一千个教学设计,同一节课一千个教师能上出一千节不同的课,本次参加渝中区初中数学教学能力培训班同课异构活动,我很荣幸的听到了两位教师呈现出的两节精品课,

2、让我有很多的收获。邓老师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理念:“数学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设计中以交通指示牌引入不等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再请学生举出一些不等式的例子,然后给出常见的不等号,再给出不等式的概念。这个引入过程是本节课的亮点,设计比较巧妙,但是有两个地方可以改进。一是引入过程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教师在语言上可以更精炼一些,缩短所花时间,让后续教学时间上不那么紧张;二是学生列举不等式的例子时,教师没有板书,没有注意到学生讲述中没有分清楚取不取等号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中较容易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在这里及时纠正。邓老师的小节也

3、是精心设计的,在小节中提出本节课的思路和思想方法,教师的设计意图很好,但是对于初一的学生可能达不到要求,而且思想方法可能更多的是在教学上体现,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体会,而不仅仅只是把思想方法提出来就能达到效果。邓老师的课件制作精美,能很好的辅助教学,只是背景选用了一张图片,可能会使学生在上课时有一些分心,如果采用比较简单的背景或直接用白色作为背景,可能效果会好一些。王老师的教学设计整体上看是比较平实,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节奏一张一弛,很吸引学生。王老师这节课的引入没有采用我们常见的问题情景引入法,而是直接点出课题,然后提出注意类比,将等式和方程的知识进行迁移,这句话是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4、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也时时将方程和不等式类比来讲解,给学生提供了类比学习的范例。王老师针对学生下午上课比较容易疲倦的情况,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处是一个亮点。在学生练习的处理上,王老师采取了学生依次回答、个别学生在黑板作答、抽答和全班齐答等多种方式,使整堂课学生的学习保持比较良好的状态。在知识的细节上,例如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时注意实心空心的区别,王老师讲解的很细腻,这种处理方式能避免学生出错。在本节课的最后,王老师安排了当堂检测,针对新学的知识让学生做练习,老师马上讲评,学生有疑问可以及时解决,这样的处理方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参考。两位老师的两节课紧密联系生活,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两位老师的示范,促进了我和所有听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在今后我会向两位老师学习,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越来越喜欢我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