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2677450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教育(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心理教育(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教育(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教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其应对措施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为入学适应、人际交往、意志障碍、问题行为、人格障碍等问题。 1. 入学适应问题及对策小学一年级学生面对的是教师同学这样一种陌生的人际关系环境,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对策:1)设计一些集体活动,学生人人参与活动。2)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场所,熟悉校园环境。3)发现并

2、及时肯定学生闪观点,培养其自信心。2.学习方面的问题及对策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 小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 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对策:1)教师合理确定每节课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从课堂给学生减负。2)多元评价学生,发现学生成绩以外的长处,及时肯定.3)严格确定教学时间。4)开齐课程,让学生从枯燥的习

3、题中解放。4. 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 对策:1)教师应该予以关心、理解与爱, 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 让学生看到感到希望,产生积极情绪,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参

4、与中体会人际交往中角色的转变。3)交往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主导,尝试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方案。 5. 意志障碍问题及对策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了。对策;1)学校应该目前的安全教育模式。2)家长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锻炼,如独立去完成一项工作。3)设计情境进行挫折教育,事后引导。如登山运动。6. 问题行为-攻击行为对策攻击行为主要表现:打人、骂人,欺侮弱小同学。占有欲、支配欲强,性情急躁。缺乏同情心和正常的人际感情。蛮横无理,粗暴的扰乱别人,甚至在课堂上做出各种小动作打扰同学。好主动出击、喜欢公开批评他人、好开别人玩笑、拒绝与自己不和的人交往、喜欢报复、易为小事发怒等。对策;1)给学生举例子从思想引导,扭转其认识。2)对有错误行为的学生,应坚决制止。3)结合家长共同教育。4)及时发现进步予以表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