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医养结合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67647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医养结合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年医养结合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0年医养结合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0年医养结合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0年医养结合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医养结合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医养结合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医养结合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报告目录1.医养结合行业概况及现状31.1“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41.2总体市场规模62.医养结合行业存在的问题82.1主管部门交叉、盲目定位高端、套取医保资金等诸多问题82.2医疗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的热情不高102.3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力度不足112.4医养结合以基层为重点不突出112.5养老机构推进“医养结合”困难重重122.6专业照护人才稀缺122.7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不足124.医养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34.1社区医院与养老结合134.2长者公寓134.3养老机构投资医院144.4医院开展养老服务145.医养结合市场竞争格局166.医养结合政策及

2、环境分析166.1各地政府积极推进医养结合产业的发展166.2关于减免养老和医疗机构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发布176.4“上海经验”为其他地区发展医养结合行业提供了借鉴187.医养结合行业发展前景198.医养结合行业投资分析201.医养结合行业概况及现状“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也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及学者们共同热议的焦点问题。1.1“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从养老方式的国际发展潮流来看,中国“医养结合”养老方式的兴起直接来自于近年来国际社会所倡导的“持续照顾”养老服务

3、理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社会开始提倡以“持续照顾”理念为主的养老服务思想,即尽可能使老年人在熟悉的居住环境中得到持续的养老服务照料,而尽量减少由于护理程度变化带来的不断更换养老场所的次数。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日本、英国、瑞典等国先后根据本国实际建立起来了各自的长期照护系统。受国际社会倡导的“持续照顾”理念影响,“老有所养”不再只是提供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传统养老模式,而应该增加包括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娱乐文化以及临终关怀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医养结合”在我国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也正是基于这一时代背景而产生的。准确理解“医养结合”的概念,需要比较其与传统养老模式的区别与联系。在服务内容上

4、,传统养老模式仅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生活保障,“医养结合”则在提供传统养老模式所包含的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借助于现代医疗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疾病、康复所需要的专业化医疗服务,实现了传统养老服务与现代医疗服务相结合。在养老服务供给方式上,“医养结合”模式不同于传统养老模式具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比如居家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家庭,机构养老的责任主体是公办或民办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责任归属主体是多元的。在实践中,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以是设有老年病科的医疗机构,或者是医疗机构分设、下属的养老服务单位,也可以是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的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还可以是针对老年人群开展上门医疗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

5、中心等。多元化的责任主体使“医养结合”模式超越了传统养老模式的辖定范畴,其作为一种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可以和任何养老模式相结合,在任何养老模式中以不同的形式实现“医养结合”的老年服务供给。整体而言,“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能够满足高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医疗与养老多重需求,是一种创新型的养老模式。2013年之后,受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影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务院相继出台多份文件,将“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列为加快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业的重要任务。同时,“十三五”规划

6、中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密集颁布的政策文件、明确的发展方向定位及具体的政策指导思路,为我国医养结合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1.2总体市场规模2017-2021年,此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92%,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603亿元,真正成为一个突破万亿的大市场。中国从2000年开始成为老龄型国家。据中国网的资料,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然而老有所养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其中最为棘手的医疗护理问题仍任重道远,甚至有的老年人为满足自身医疗需求而在医院“压

7、床养老”,占用医疗资源而形成负担。医养结合的理念提出多年,但落实却难点重重,一直以来都是观望多于实践。医疗、养老从业者既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情怀驱动,又被诱人的市场所吸引,医养产业的大观园看似里遍地有黄金,拾起来却是难上加难。在医养大潮下,哪些方面是此行业的潜力突破口?动脉网从三大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来分析医养结合产业的机会。中国日益趋重的老龄化现象,正在托起一个朝阳产业“养老产业”。如今,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在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可达13万亿元,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众多地产商扎堆入场,而我国养老地产模式尚处于探索模式,医养结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目

8、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中国老年人口比例严重超标。中国老龄化速度较快,目前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以及彼此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统计消息,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6.7

9、。2016年我国养老服务机构2.85万个,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780.0万张,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33.8张。而目前中国医养结合机构共5570家,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总数为115.21万张。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国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互不衔接,老年人的养老照料和医疗康复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老年人一旦患病,就需要在家庭、医院和养老院之间不断往返,既耽误了治疗,也增加了负担。因此医养一体化,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势在必行!2.医养结合行业存在的问题2.1主管部门交叉、盲目定位高端、套取医保资金等诸多问题我

10、国各地对“医养结合”的实践探索开展较早。早在2010年前后,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的京、沪等地已经开始了积极尝试。据各地区官方公布信息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山东、湖北、湖南、河南、福建、海南、浙江、云南、江苏、宁夏等省市开展了“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的探索。梳理目前各地区开展的“医养结合”实践,整体上呈现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潜在需求较高、但实际推广困难重重的特点,主要问题表现在:主管部门交叉重叠,责任边界不明晰。从各地实践情况来看,当前“医养结合”实践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该模式所涉及的业务主管部门交叉重叠、责任边界不够明晰。从“医养结合”的业务范围来看,按照我国现行部门行政管理体制,

11、养老保障业务涉及的主管部门是民政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而医疗保障业务涉及的主管部门除了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外,还有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从管理机构来看,各类型的养老机构多隶属于民政部门管辖,而医疗机构又隶属于卫生部门管辖,涉及到医疗保险费用报销事宜又由各地人社部门主管。甚至在个别地区的试点推行中还有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的参与。交叉重叠的部门管理直接导致“医养结合”处于“多龙治水”的局面,部门之间职责界定模糊,极易出现利益纷争、责任推诿,阻碍“医养结合”的健康发展。机构定位模糊阻碍发展。作为一种养老模式的创新探索,准确定位是“医养结合”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就目前各地

12、实践所表现出的突出问题来看,具备公立、民营大型、专业化较高等特点的养老或医疗机构基于自身已有基础,能够顺利增设“医+养”业务,并且拥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而民营、小型、基层的养老或医疗机构受自身基础条件制约,难以拓展“医+养”业务,任由这一现象发展必然会加速不同级别医疗、养老机构之间的分化,使有限的“医+养”资源过于集中,不利于医疗、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同时,不少已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定位偏误,盲目定位高端市场、瞄准高端人群,没有很好地契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人口结构等实际养老需求,影响入住率。“套保”风险隐患严重。在各地“医养结合”的推广实践中,还出现了一些其他不良

13、现象,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套保”风险隐患严重。我们调研发现,在某些已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并开设养老、托老服务的民办医疗机构中,存在把“养老床位”变相为“医疗床位”,套用医保资金支付养老床位费;把入住老人一般的康复护理服务变相为“医疗诊治”服务,用医保基金报销产生的费用;用医保名义给老人开“营养液”、“中医调理”等保健处方,变相套取医保资金。这些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医疗保险资金的正常使用,对医疗保险基金造成了损失,损害了其他参保人员的权益,并且人为增加了养老机构和医疗结构的合作难度。2.2医疗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的热情不高公立医院虽然是政府举办纳入财政预算,突出公益性,但逐利机制尚未彻底破除,对进

14、入“投入多,利润薄,回报周期长”的养老行业意愿不够强烈。设立养老机构,对老年人生活的配套设施要求较高,需要长期高额的资金投入来配备完善的医疗设施。由于缺乏专项资金支持,目前较多省份尚未就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享受相应补贴方面出台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因此,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受到的外在激励不足,热情不高。2.3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力度不足虽然社会力量与民间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养老服务业,但总体规模偏小、参与程度不足,其整体发展还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一方面,“非营利性”决定了社会力量所参与的养老服务业具有“微利”和公益性的特征,一直以来,社会活动大多表现为捐赠衣物、捐

15、赠生活必需品等。另一方面,与公办养老机构相比,民营养老事业无论在资金、土地保障还是政策配套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融资难、用地难仍是困扰社会力量和民间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最大难题,抑制了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2.4医养结合以基层为重点不突出目前,医养结合工作还未全面渗透到社区和家庭。依托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和“双联”行动,支持以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载体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现覆盖38%的行政村(社区),无法满足高龄、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叠加的服务需求。居家养老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包补助、长期护理保险等配套长效机制还未建立。自2016年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以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16、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覆盖率仅达到36.6%。因此,要改变“养老不治病、治病不养老”的现状,基层工作范围广、任务重。2.5养老机构推进“医养结合”困难重重养老机构推进“医养结合”困难重重,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卫生部门规定,申请医疗机构职业许可的前提是具备医务室的功能分区等硬件要求,如诊室的分类等,而我省养老机构大多规模较小,建筑面积有限,申请医疗机构职业许可比较“为难”。试点单位城关区康乐医院将心理咨询室、营养咨询室、戒烟实验室合三为一,挤在不到10平米的小屋。第二,申请医保定点资质要经过上报资料、现场察验、公示以及审批等一系列复杂的手续,时间周期较长。试点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办理,申请人需要提交医疗机构申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Python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