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2675774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平凉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甘肃省平凉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甘肃省平凉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甘肃省平凉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甘肃省平凉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平凉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平凉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平凉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1. (2分) (2017八下晋江期中) 古诗文默写。兔从狗窦入,_。中庭生旅谷,_。十五从军征_,悠悠,_。南乡子_?_。莽红尘、何处觅知音?满江红朝天子咏喇叭中描写喇叭、唢呐特点的句子是“_”,描写喇叭功用的句子是“_”。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_,_;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2. (4分) (2017九上东台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读九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听到鼎湖山那汩汩的泉水声,心中满是qi意;看到祥子“在烈日和暴雨

2、下”挣命,心中贮满同情;_,_是啊,语文有时生机盎然,有时言简意赅。每天学语文,我们与语文的感情与日俱增;每天用语文,我们要学会融hu贯通。让我们的语文学习之路越走越广阔。(1) 给文中划线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qihu_意融_贯通言简意赅(2) 仿照前面的句子,在下面横线上写下相应的句子。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3. (2分) 名著阅读。“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1)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鲁迅先生五猖会,父亲让“我”背_,让“我”感到

3、痛苦。(2)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4. (12分) (2017七下光山期中) 名著阅读,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1) 根据高尔基童年的内容,在下面空白处填出相关人物。每逢周六,_都要惩罚一下本周以来犯过错误的孩子,然后他就去做晚祷,这时,厨房成了孩子们的天地。外祖母收养的弃儿_弄来黑色蟑螂,大家玩得不亦乐乎。(2) “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上文中的“她”是个怎样的女性?阿

4、廖沙为什么最喜欢她?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1分)5. (21分) 阅读诗歌,回答相关问题。望乡台登上望乡台众山脚下踩遥看天际一抹云风送乡音来身边没有林涛山路又弯又窄唯有故乡一条路直通望乡台看见故乡山和水看见故乡柳和槐还有家前那棵松还象我奶奶离家千里外转眼已数载思乡之情终不退年年总来望乡台(1) 阅读上面这首诗歌后,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六、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6. (25分) 人生可以创新王伟勇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学生在学校就是学习,似乎谈不上创新。如果要说创新,那是指少数有才能的孩子,写了小论文,有了小发明、小革新,可以到成人世界里去比较一番。这是过去的概

5、念。当然,这个概念也不错。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的学习也真的具有创新的意义,我们何不把它揭示出来呢?如果揭示出来,我们的认识也就升华了,发展了。一般来说,我们的所想所做,对本人来说,有新的意义、新的认识,这就进行了创新。我们独立解出了一道题目,对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独立作出了某个判断,添加了一个括号,有了新的思考、新的意思,都是创新。与成人相比,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是内创新,是与自己的认识来比较的。比如,一个学生通过剪剪拼拼,认识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对于他来说是新的。这样,他实际上进行了创新活动,有了创新的成果这一成果对人类来说,虽早已经被发现,但对他本人来说却是新的。反之,对成人来

6、说,我们通常强调的创新是外创新,它指对现实社会来说,得出了有用的新结果,认识了新事物。创新的意义重在过程。在创新中,我们得到了认识的成果。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经历的种种探索,则可以给自己全方位的收获。比如,学生在做一个课题:考察蜗牛有没有眼睛。考察的结果可能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学生十分投入地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学习,去探寻。这一过程获得的不仅有许多新鲜知识,更有着能力和态度。而对成人的创新,人们更关心的是结果。而且学生的创新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条件下进行的,比如有教室、教师和教学设备的支持,也有着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这与成人创新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人自我实现和意识下进行的。而

7、自我实现是所有人类的共同需要。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学生,也是人人可以创新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例如,一名妇女,她是没有受过教育的、贫穷的、完完全全的家庭妇女和母亲,她所做的工作没有一件是创造性的,然而她却是奇妙的厨师、母亲、妻子和主妇她是个完美的女主人,我从她那里以及像她一样的其他人那里学到:第一流的汤要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据此,我们可以推知:人人可以创新,至少是人人可以思考。我们从创新的高度来看学生是天生的创新者,就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选自2009年6月科学24小时,有改动)相关链接材料一:据统计,在(相当于平均成绩)的表现上,中国学生普遍比美国学生高。在美国学

8、生来看,中国学生知识广博,学习用功刻苦。然而,在一次有着全球青少年“科学世界杯”美称的创新大赛中,虽然中国学生获奖数量不少,但是美国学生获奖质理更高。材料二:一位幼儿园小朋友发现苹果里藏有一颗漂亮的星星,而有几十年切苹果经验的母亲却不以为然。小朋友将苹果一刀切开,在苹果的切口果真显现出一颗清晰的五角星。原来母亲习惯于纵切,而小朋友用的是横切。(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第段画线句“第一流的汤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句中划线的“第一流的汤”在文中喻指什么?(3) 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4) 文中说“我们独立解出了一道题目,对新的现象进行了解

9、释都是创新”。根据选文和相关链接材料,请你联系实际,用简明的语言例举学习中有关创新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并提出你的解决方法。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7. (17分) (2013鄂尔多斯)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和古诗,完成题目(一)洛阳有僧,房中有磬 , 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曹绍夔素与僧善,适来问疾,僧遽以告。俄顷,轻击斋钟,磬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盛设馔,余当为汝除之。”僧虽不信其言,冀其或效,乃置馔以待。夔食讫,出怀中错 , 错磬数处,其声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 , 故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便愈。(节选自唐语林,有删改)

10、【注释】磬:佛寺中敲击以集僧众的鸣器。术士:指巫师占卜之类的人。曹绍夔:唐朝人,精通音律。错:打磨玉石的工具。律合:指频率相同。(二)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终不能已_曹绍夔素与僧善_其声遂绝_禅房花木深_(2) 下列句子中与“乃置馔以待”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何以战B . 固以怪之矣C . 策之不以其道D . 属予作文以记之(3) 翻译选文(一)中画横线的句子。(4) 结合诗意,谈谈你对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理解。(5) 根据对短文

11、和诗意的理解,回答问题。文中的磬“自鸣”是因为_。诗中的磬有“余音”是因为_。八、 作文 (共1题;共1分)8. (1分) (2017九上自贡期中)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一)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5

12、00字,最多写满格。(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一个巴格达商人在山谷中匆匆赶路,没有星月,夜黑如漆。突然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别忙着赶路,俯身拾几块石头带走吧,明天你一定会既惊喜又懊悔。”商人一时搞不清这是神谕还是魔咒,思忖再三,随意拣了几块又继续赶路。天亮了,商人发现他拣拾的是价值连城的宝石。请参照以上材料,根据你的成长经历和体会写一篇文章。要求: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1-1、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2-1、2-2、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3-1、3-2、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4-1、4-2、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1分)5-1、六、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6-1、6-2、6-3、6-4、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7-1、7-2、7-3、7-4、7-5、八、 作文 (共1题;共1分)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