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和乡土的不断对话——沈从文短篇小说〈丈夫〉之读书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267352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从文和乡土的不断对话——沈从文短篇小说〈丈夫〉之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沈从文和乡土的不断对话——沈从文短篇小说〈丈夫〉之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沈从文和乡土的不断对话——沈从文短篇小说〈丈夫〉之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沈从文和乡土的不断对话——沈从文短篇小说〈丈夫〉之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沈从文和乡土的不断对话——沈从文短篇小说〈丈夫〉之读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从文和乡土的不断对话——沈从文短篇小说〈丈夫〉之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从文和乡土的不断对话——沈从文短篇小说〈丈夫〉之读书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从文和乡土的不断对话沈从文短篇小说丈夫之读书报告摘要第一次接触到沈从文的作品,便是课堂上介绍的萧萧。萧萧里所表现的那种淡而有味的京派风格使我们产生了兴趣,也让我们决定以沈从文的短篇小说撰写读书报告。就在搜寻过一些数据之后,我们选择丈夫这篇小说展开我们的讨论主题。丈夫一文描写在乡村受到城市文明冲击之下,丈夫将妻子送上妓船工作以维持生计并视为理所当然的奇怪现象。然而读完整篇小说后,我们心中浮现了一个最原始而单纯的疑问:为什么这篇小说的题目是丈夫?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认为作者比起描述丈夫,描写老七的转变要明显得多了,那么为何这篇小说不定名为妻子呢?更进一步我们发现,丈夫在文中是没有名字的,在一个表

2、达人情于城乡冲突当中变化的小说主旨下,丈夫在里面担任了什么样的角色?丈夫这一名词背后的象征意涵又是为何?于是我们便抓住这个主题,并延伸成人物形象刻划、文中表达的人性美以及丈夫一词的背后意涵三个部分做深入探讨。一、人物形象刻划丈夫一文主要描写的是老七这对夫妇为了维持家中生计,丈夫和其它乡下人一样把自己的妻送往城市里的妓船工作,正当一切看来是这么合情合理之时,就在丈夫前去探望老七这个情节发生了重大改变。丈夫发现老七变得相当陌生,她沾染了厚重的都市气息,已不再有从前乡下妇人的姿态;而丈夫留在船舱的这几天里,也体会出自己和城市的格格不入、相形见绌,矛盾反复的心理终于使得他崩溃痛哭,无奈悲凄的情绪弥漫在

3、船舱里丈夫、老七和大娘之间,最后等到水保来询问之时,才由大娘口中得知丈夫和老七已一同回家了。本文主要在叙述城乡冲突中的人性表现,既然如此,那么文中绝对存在两种类型的人:城市人和乡下人。沈从文其它的类似题材中通常都是以乡下人的观点来呈现当时城乡冲突的情形(引自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之观点),此篇亦不例外,主角丈夫便是此一观点的呈现。我们先说乡下人,首先是主角丈夫。丈夫是一个憨厚质朴的种田人,他和其它人一样把自己的妻送到城市里以贴补家用,一开始他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名份不失,利益存在的平常事,完全没有察觉到此种怪异现象的严重性,甚至觉得逢年过节,照规矩要见见媳妇的面了,然后像访远亲一样,从码头第一号

4、船上问起,一直到认出自己女人所在的船上为止,很显然地,丈夫并没有以自己妻子从事卖身行业这一事感到羞耻,上船找妻子时反而认为是规矩、访远亲,清楚表达出城市的腐败和利益主义盲目了乡下人的双眼。然而就在他见到老七之后,面对变得世故辛辣的老七他却感到手足无措,其中刻划最细腻生动的便是这段:烟管忽然被女人夺去于是这做丈夫的,一面吸烟一面谈话。原本应该是丈夫吃烟的,现在同样是吸烟,却是一边吸着女人吐出来的烟一边谈话,讽刺丈夫在变成城市里大方自由的太太面前,所产生的卑微心态。丈夫在面对其它城市人时亦是如此,例如见到那些如同乡绅那样威风的客人变怯生生地往后舱钻去、或是和水保交谈时必恭必敬的姿态,都明白表现出乡

5、下人在面对城市文明时害怕怯弱的应付态度。另一方面,丈夫在面对这样的文明冲击时,他怀抱的是一种矛盾的心理。在他遇到水保之后,他把水保比喻成伟人,他这么想道:一个督抚的派头,一个军长的身分这是老七的财神!但后来想起水保吩咐他要老七晚上不要接客时,他却又觉得屈辱而生气,这样反复矛盾的心理就在利益和尊严之中不停挣扎,到最后他撒下钞票痛哭,才发现原来某些东西和钱财比起来是更珍贵的,丈夫这个角色的确清楚表达出乡下人面临城市文明时的心酸无奈。第二个是被城市影响同化的乡下人:老七。从丈夫告诉水保从前他们在乡下时的情形中我们可以发现,老七从前是个淳朴纯真的农村妇人,她不曾说谎,在丈夫发脾气时会哭得伤心;然而就在

6、到妓船上工作以后,她变得世故机巧,例如不去拆穿大娘对丈夫的谎话、和对于胡闹士兵的从容态度。那么老七是不是就如同文中所说的被毁了呢?在某些地方我们可以知道老七其实还保有着过去的淳朴,只是她在大环境的压迫下渐渐染上城市的气息,因为她必须如此才得以生活,在作为被城市影响同化的乡下人这一类族群的代表,我们可以窥见其中的痛苦和不得已。最后是城市人,我们以水保做为典例。由于此篇小说是以丈夫的观点去呈现的,因此水保首次登场的形象便是藉由丈夫来叙述,他脚踩猪皮靴子、手戴黄金戒指,在一个乡下人眼中那模样是何等气派!他和丈夫的对话在本文中占了很长一段篇幅,看似轻松愉快的对话中,水保称初次见面的丈夫是好朋友,晚上还

7、要请他喝酒,然而水保却又当着丈夫的面说他晚上要来找老七,这种反复的个性让人觉得难受。这样的描写和沈从文待在上海时接触到的人有关,他曾经提及新君子这个名词,指的是出现在上海那些虚伪的城市人,他们毁人于有意而无形,明明瞧不起人却要假装亲热,水保这个角色便是沈从文口中的这一类人。不只是水保,本文中出现的城市人往往带着丑恶的形象,他们财大气粗、仗势欺人,显示出作者对于深染城市恶习的这一类人是没有好感的。另外我们特别要提两个画龙点睛的人物:大娘和五多。大娘是资深的老鸨,她处世圆滑,深谙应付人事的方法,相对于还是个孩子的五多,对于人情世故还不甚了解,也因为还是个孩子,从他口中说出来的话往往是最真实的,当这

8、两个人物合在一起描写时,文章的讽刺意味便更是激烈。例如五多嘲笑丈夫不会烧湿柴而大娘叫他不要说了、还有大娘骗丈夫说胡琴是低价买来时五多在旁边分辩,最后五多认为丈夫像个孩子哭很好笑、大娘却是无奈感叹。看尽人情百态的大娘懂得如何说谎、如何圆场,但五多的童言童语却狠很戳破了这些虚伪假象,最后大娘看着老七这对夫妇心中也产生无限感叹,这些情节都替文章带来更绵延的韵味,也为前面所提到的在城市文明冲击下的辛酸无奈的描写更添一笔。二、京派风格中的人性美沈从文的文章大多以京派风格来着笔;所谓的京派风格,指的是纯朴、清淡、隽永,似乎是粗略简单的描述,其实却是深刻地描写了许多意涵在里头。文章中提到:慢慢的与乡村离远,

9、慢慢的学会了一些只有城市里才需要的恶德,于是这妇人就毁了。但那毁,是慢慢的此处沈从文是在轻描淡写妇人从乡村到城市的改变,但是,在这其中是否也暗喻着人们在纯朴的湘西乡下都是真心和友善,但是为了工作环境到了城市之后,人们是如何一点一点的慢慢被环境所感染、同化,而最后是如何染上了城市险恶的恶习?也许,沈从文只是想要隐喻暗讽着人们是如何慢慢被大环境所影响、感染、改变着,却浑然不知自己的转变呢?之后又提到:这时节,女人在丈夫眼下自然已完全不同了。此处的描写要点,在于沈从文用丈夫眼中所看见的、手中所摸着的妻子,延伸出另外的一种心里层次上的描写;不单只是外表、穿着的改变而已,妻子早已经连口音都被城市给同化,

10、脸上带着那神气派头也与以往不同;但是是否真的再也不是以往的妻子了呢?也许未必吧!随后我们可以在文章中发现,虽然口音变了、神态变了,但是妻子谈的问的都是跟乡下家里的牲畜、孩子有关的。在这一部分,沈从文用城里奶奶还不忘乡下来叙述。但是在结尾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抛开道德的层面,其实沈从文还是比较偏好人性的美好面,即便已经被大环境改变了的老七,最后还是因为丈夫和家人,而选择同丈夫一同回到家乡。也许这也是沈从文想要刻划的人性美的一部分吧!三、丈夫一词之象征本文一开始,作者并没有指出任何一个角色的名字,他用她们和这种丈夫来指称文中那一群为讨生活而在城市妓船上工作的夫妇,但后来可以发现,文中主要描叙的其实是老

11、七这对夫妇。作者在这里的安排或许正是要呈现一个大群体的弊病,而不是特定指称个人。当妓女的职业成为乡下人眼中养家活口的正当工作,背后所影射的是乡村因为受到城市利益主义的影响而形成偏差的价值观,作者警觉到存在于大环境下的这样一个危机,所以他用看似漫不经心的笔法写下这样一个奇异的现象,目的就是在唤醒那群受到城市影响而变得麻木的乡下人。除了指称的方式,我们也可以发现文中的丈夫是没有名字的,这和上述的情形一样,丈夫是某一特定族群的指称,他象征的是那群面临城乡冲突的乡下人,丈夫认为城市虚华繁荣,同时又觉得它狡诈可恶;他想要从城市赚取更多的钱财,却又无法舍弃自己的尊严;他觉得城市可敬,但也可畏。就是这样矛盾

12、交替的心态使得他痛苦不堪,丈夫这个角色的确真实勾勒出乡下人在受到城市文明冲击之时的无奈。然而,这个角色最后要表达的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们该如何取舍?作者在最后安排丈夫洒下钞票痛哭这个情节,或许就已经提供了最明显的答案。结论落了春雨,一共有七天,河水涨大了。故事从涨满春水的河岸揭开序幕, 藉一个伏身在临河窗口的汉子所见,描写出妓船上放肆寻欢的景象。那些从乡下来的已婚妇人,为了生计而在城市里从事着有如妓女的职业,他们的丈夫却在娶妻之后,把妻送出来,自己留在家中耕田种地安分地过日子,竟也将此事看得稀松平常,在沈从文悠闲轻快的笔调之下,这些本该是见不得光、悲凉无奈的行为却在小说中变得合理化。船上人

13、,她们把这件事也像其余地方一样称呼,这叫做“生意”。她们都是做生意而来的。在名份上,那名称与别的工作同样,既不与道德相冲突,也并不违反健康。甚至于就用一个妇人的好处,服侍男子过夜。原本应该是和自己丈夫的亲昵房事,在这里却说成是一种服侍其它男人以赚取利益的好处,这是多么荒诞不经的现象!然而,就在乡村受到来自城市的文明冲击之时,这样的现象却也真实呈现了当时社会上某些角落的弊病,或许这正是作者极力想从此篇小说中表达的背后意涵。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在沈从文笔下的北京上海文化的演讲里提到沈从文对上海的看法。沈从文认为有两个名词能概括他眼中的上海:无聊和浪费。当沈从文生活在上海的那段期间,他感觉到资本主义

14、腐蚀了这个地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讲求的全是金钱与利益,是一种腐烂的文明。看透了上海人情世故的他便转而担心自己的故乡有天也会被资本主义所沾染,丈夫一文就是在此种背景下诞生的。当城市里的妓女职业传播到乡下地方,并且成为村民眼中维持家计的正常方式之时,背后所激发出来的无奈绝对是批判而写实的。文中我们可以发现,沈从文在描写城市里人时的形象往往非常丑恶,不论是寻欢的顾客或是仗势欺人的士兵,他们穿生牛皮长统靴子,抱兜一角露出粗而发亮的银链,然后一上船就大声地嚷要亲嘴要睡,那种财大气粗的形象相当显而易见。而来到城市里的乡下人不是像老七沾染上城市里人的气息,就是像丈夫一样觉得自己比不上城市人而缩头缩尾、对他们

15、必恭必敬。这些是沈从文自己住在上海时所感觉到的真实体验,他在上海感觉到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冲突,不只是城市对乡村的影响,还有乡村对于城市文化的矛盾,借着丈夫这篇小说,沈从文将他和这两块土地的对话和想法完全倾露无遗。然而,沈从文最终还是秉持着原始人性美的观点完成这篇文章。最后沈从文以老七随同丈夫一起回乡作为结束,或许这就是他想要表达的人性深处的质朴美好。现今的社会中,乡村及城市的冲突仍然显而易见,如何协调乡村与城市的矛盾,并且发现社会上的人情美、保有朴实的本质,我们想这是读完丈夫这篇小说后最重要的课题。参考数据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1998年07月)施友佃,一出含着微笑的悲剧评沈从文短篇小说丈夫,福州党校学报,1994年02期,页60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