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67258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重点指导“崛”、“巡”的书写,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边读书边联

2、想画面的读书方法,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的读书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感悟人物的情感。)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教学重难点: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准备: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展示视频,导入新课1、 师: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 师: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请大家一块再来看视频。2、师:百年

3、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出示课题)(齐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周恩来,走近这位伟人,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段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师:大家的疑问都是同一个问题,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带着这个问题,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按照自己的速度自己读自己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由读课文。课文读完了,词语会读吗?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词语 帝国主义 列强 租界 巡警 衣衫褴褛,耀武扬威大家读到这两个词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铿锵有力铿

4、锵有力。大声读这就是铿锵有力。闯进 吵嚷 惩处 惩处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还会读吗?出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3、读了课文,谁再说说是什么让周恩来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立下这样的志向? (板书:中华不振)师: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同学们,哪些地方写了中华不振呢?我们请同学来读课文,凡是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就画下来。三、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你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中华不振”? 生说。(二) 研读重点,深入感悟。片段一:周恩来和伯父的对话:“没事可

5、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周恩来疑惑不解。师:伯父和少年周恩来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了“中华不振”。还说不能到那个地方去,那么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呢?是的,是租界。预设一:租界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地方?师:课文处处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特别是在租借里发生的那件事让我们感受更深刻。现在就让我们到租借里去看看,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多媒体播放租界视频是的,这就是租界,这就是繁华热闹的租界,这就是不让中国人随便进入的租界。通过视频和对话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现在就让我们到租界里去看看那一幕令人揪心的一幕吧。(投影出示第八

6、自然段,学生自由练读) 读一读这一段,请用笔划下来。透过这字里行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预设二:投影出示第八自然段,学生自由练读,看看哪儿刺痛了你的心?衣衫褴褛的妇女哭诉、得意扬扬的洋人,这鲜明的对比刺痛了你的心。通过表情,你明白了什么?他们不把中国人当人看。你感到怎样?气愤。带着气愤的语气来读。你看到了那个可恶的巡警了吗?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预设三:还有哪儿刺痛了你的心?师:是什么让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拳头?是愤怒。读出你的愤怒。我们一起紧握拳头一起读。齐读。该不该惩处?想不想惩处?但是敢不敢惩处?不敢。哪里看出不敢?想象他们当时是什么心情呢?无奈、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愤怒压抑在心中。一个

7、“只能”,让我们明白了他们的内心是气愤但却是无奈的。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不敢反抗,也没有能力去反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去再读这段话,感受当时的“中华不振”。(三)补充资料,生化情感。 同学们,在当时的中国,让我们感到气愤、痛恨的事哪里只是这一件,两件哪!请大家看老师查找到的相关事件。出示补充材料,教师范读。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于是中国人就向上海的租界当局提出抗议,上海的租界当局不但不把中国人的抗议放在眼里,反而还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这究竟是为什么啊?中华不振。这所有的一切都像利剑一样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更刺痛了周恩来的心,正是因为如此,少年周恩来决心拯救这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让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誓言不仅激励着周恩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老师把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的几句话和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送给大家,我们大家要牢记:“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中国的复兴认真读书吧!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