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266992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一【甲】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炳烛:点烛。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觉得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下面句子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似的一项是(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 D、游于是乎此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A、恐已暮矣 ( ) B、盲臣安敢戏君乎 (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D、及鲁肃过寻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晋平公紧张学不好的理由是_ _,吕蒙不肯学的理由是 _ .(不超过五个字)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波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二【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3、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

4、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菡萏:未开的荷花。异馥:异香。芙渠:荷花。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不蔓不枝( ) 陶后鲜有闻( )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似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3用现

5、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_4甲、乙两个文段的重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 甲文:_ 乙文:_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体现了作者对荷花的爱慕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 爱慕的因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 _ _三【甲】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觉得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颜示己志。忘怀得失,

6、以此自终。【乙】靳秋田索画(之二)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郑板桥集1选文(一)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_”;选文(二)描写的重要内容是_。(4分)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亦不详其姓字 每有会意 绝不知乐在何处 用以慰天下之劳人 3翻译下列句子。(4分)好读书,不求甚解。 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

7、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4比较阅读选文甲和选文乙,举例谈谈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似点。(只谈一点即可) 四【甲】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乙】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

8、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zh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注释】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秦武阳人名

9、,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陛殿前的台阶。少通稍。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发打开。揕用刀剑等刺。绝挣断。(还通环,绕。卒猝,忽然。11郎中宫廷的侍卫。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寡人谕矣 ( ) (4)图穷而匕首见 (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3翻译下列句子。(6分)(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译文:_(2)使毕使于前。译文:_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

10、获得胜利的故事。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通过:她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他臣子则袖手旁观。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措施,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烘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五【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觉得死,或觉得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觉得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