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产业链及代表企业分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266955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产业链及代表企业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产业链及代表企业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产业链及代表企业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产业链及代表企业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产业链及代表企业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产业链及代表企业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产业链及代表企业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产业链及代表企业分析 500强企业研究中心 王丹 船舶制造业主要包括船舶制造、船舶配套、船舶维护和修缮等,海洋工程装备主要包括港口装备器械及深海油气开发装备等。目前,船舶制造业和海洋工程装备业存在个别交叉,比如,海洋大型油气轮,既属于船舶制造业的范畴,也属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范畴。 一、船舶工业 船舶工业,亦称“造船工业”或“造船业”,是承担各种军民用舰船及其他浮动工具的设计、建造、维修和试验及其配套设备生产的重工业。根据国家产业分类代码,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编号为“C375”,其中包括金属船舶制造、非金属船舶制造、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船用配套设备制造、船舶修理及拆船、航

2、标器材及其他浮动装置的制造,共计6个细分产业门类。 (一)国内外船舶工业运行情况 1.世界船舶工业企稳回升 2010年国际造船市场行情好于预期。从世界造船三大指标看,全年累计造船完工量2780艘、1.46亿载重吨,同比增长24.7%,再创历史新高;新接订单量1754艘、1.2亿载重吨,同比增长128.5%;2010年12月底全球手持船舶订单量7288艘、4.73亿载重吨,与上月基本持平,下降速度也远低于预期。 2.中国造船指标位列世界第一 从船舶工业的国际分布看,中国的三大造船指标均位列世界第一。其中,造船完工量为6120.5万载重吨,世界占比41.9%;新接订单量5845.9万载重吨,世界占

3、比48.5%,接近世界的一半;手持订单19291.5万载重吨,世界占比40.8%。位列世界第二的是韩国,造船三大指标的市场份额均在30%以上。其次是日本,虽然日本的造船完工量在世界的占比还有21.5%的份额,但是其在2010年新接的订单量仅有729.9万载重吨,世界份额占比只有6.1%。从新接订单这一指标可以看出,世界造船业正在由日本向中国和韩国转移。 表1 2010年112月世界造船三大指标及市场份额 指标/国家 世 界 中 国 韩 国 日 本 万载重吨 14607.46120.5 4655.7 3138.8 2010年112月 造船完工量 占比重% 100 41.9 31.9 21.5 万

4、载重吨 12060.25845.9 4614.2 729.9 2010年112月 新接订单量 占比重% 100 48.5 38.3 6.1 万载重吨 47259.619291.515660.5 8298.8 2010年12月底 手持订单量 占比重% 100 40.8 33.1 17.6 注:此表数据来源于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 尽管我国船舶工业在总量上已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在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还不是造船强国。“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将在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结构、生产效率和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要发展高技术船舶和海洋

5、工程装备,培育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船舶企业,争取在“十二五”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二)重点产业链(船型)和重点企业分析 根据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课题组将船舶工业产业链划分为船舶设计、船舶制造、船舶配套三个主要环节。 1.船舶设计 船舶设计为船舶建造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处于船舶工业产业链的最上游。它决定了船舶的技术规格与重大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船舶的建造成本,是船舶工业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有“造船之母”之称。船舶设计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和人才壁垒。船舶设计可划分为合同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三个阶段。 由于远离造船中心以

6、及人力资源匮乏、昂贵,欧洲原本领先的船舶设计业务日渐萎缩,除了在豪华游船、客滚船设计建造等高技术、高附加值欧洲传统的垄断领域依然保持强势地位外,在造船市场近九成的干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的设计领域正在后退。目前,以欧洲为主的国外设计公司在中国主要从事为欧洲船东提供的前期咨询设计服务(概念设计、合同设计),而造船合同签订后的设计服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则多由造船厂当地船舶设计公司承担。因此,国外船舶设计公司对日益强大的中国造船市场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 目前代表性的船舶设计公司主要有,拥有90年设计经验的挪威Ulstein Group(乌斯坦集团)、芬兰的W?rtsil? Corporatio

7、n(瓦锡兰集团)、位于德国汉堡的SDC Ship Design & Consult GmbH(SCD有限公司)、丹麦的阿尔法船舶设计公司(Alpha Ship Design)、日本的Kitada Ship Design Company(北田船舶设计公司)、位于福罗里达州的US Ship Design, Inc(美国船舶设计公司)、俄罗斯的Vympel Ship Design Company、韩国的Geo Shipbuilding & Marine Tech Co., Ltd(Geo造船及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国内的有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上海708

8、设计研究所、上海佳豪船舶设计公司、宁波东方船舶设计研究院、大连黄浦船舶设计有限公司等。虽然目前上海涉及船舶设计的公司多达30多家,但大多规模较小,经验不足,承担特大型船舶和高附加值船舶的设计的能力有限。 2.船舶制造 中国已经超过了韩国和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造船国。虽然实现了规模“最大”,但尚未达到造船竞争力“最强”。 (1)重点船型高附加值船 欧洲曾是高附加值船舶的领跑者,目前仍然垄断了豪华游艇、占领了其他高附加值船 舶技术设计的制高点。日本模仿欧洲高附加值船舶走“空心化”路线,出售高附加值船舶技术成为了高附加值船舶产业的核心。但与欧洲高附加值产业不同,日本着力发展与本国经济相关的高附加值船

9、舶产业。目前,汽车运输船主要在日本建造,使得汽车运输船制造呈现垄断态势。在高附加值船舶产业上,欧洲国家属于原创,日本致力于突破,而韩国则更重视优化。 中国船企在高附加值船舶产业上还处于起步阶段,面对韩国船企垄断高附加值市场的局面,要坚持错位竞争。目前,中国船企已将LNG船的核心部件国产化作为努力的方向。对于未来五年高附加值船舶的发展,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目标是: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国际市场占有率可望达到25%,海工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可望达到20%。 LNG船。目前,LNG船舶建造几乎全部集中在亚洲国家,其中绝大部分被韩国船企所垄断,日本和中国所占市场份额

10、较少。超大型集装箱船。目前,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建造具有高度垄断性。韩国的建造量超过了世界总量的80%,是该船型建造市场的绝对垄断者。化学品船。近年来,化学品船船队在世界船队总数中比例一直在增加。在建造市场上,3万载重吨级以下的化学品船订单大部分由亚洲船厂承接。尤其以日本、韩国、中国、土耳其居多。豪华游船。近年来,由于游船旅游保持着8%-9%的增长,豪华游船则保持着10%的增长速度,并且有加速增长的势头。目前,欧洲船厂占据了全球近90%的豪华游船市场份额。汽车运输船。目前世界上汽车运输船主要建造企业集中在日本和韩国。在世界600余艘的汽车运输船中,日本船厂建造了其中的379艘,韩国船厂建造了74

11、艘,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5.5%。由此可见,按国家分,该型船建造呈绝对的垄断态势。 (2)国内外重点造船厂排名前20位 2在世界前20名造船厂中,韩国和日本企业占据绝大多数,中国入围造船厂的数量较少,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家。 根据2009年6月中国产业信息网出版的中国金属船舶制造行业百强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现将前20名进行罗列介绍。 2 排名来自CnshipNet 表2 中外船厂排名前20位 排名 世界造船厂排名 中国造船厂排名 1 韩国现代重工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2 韩国三星重工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3 韩国大宇造船海洋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4 韩国现代三湖重工

12、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5 日本统一造船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6 日本今治造船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7 韩国现代尾浦 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 8 日本常石造船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 日本大岛造船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10 日本三井造船 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 11 日本名村造船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12 日本石川岛播磨 浙江造船有限公司 13 台湾(中国)造船公司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金陵船厂 14 日本佐世保重工 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 15 中国大连新船重工 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 16 日本住友重机 浙江欧华造船有限公司 17 日本幸阳造船公司 中国长江

13、航运集团青山船厂 18 日本川崎重工 扬帆集团有限公司 19 韩国STX 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 20 南通中远川崎 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3.船舶配套 船舶配套业是指生产和制造除船体以外的所有船用设备及装置的工业,它与船舶总装业、船舶修理业共同组成完整的船舶工业。 欧洲是现代航运业和现代造船业的发祥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取代欧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自上世纪80年代,韩国的造船工业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已达到或超过日本的造船工业水平,这与大力发展造船配套工业是密不可分的。我国船舶配套业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得到较大发展。然而,90年代以后受“重造船、轻配套”思想的影响,对船舶配套

14、产业发展关注不足,成为船舶工业发展的瓶颈。根据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我国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按价值计算)将达到80以上。 船舶配套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有德国MAN一B&W和瑞士sulze的船用低速柴油机,法国PC、芬兰瓦锡兰、德国MWM、MAK中高速柴油机,英国Decca雷达,德国安修斯罗经、丹麦的收、发报机,欧堡锅炉以及其他甲板机械、舱室机械等。中国的大连东方船舶配套有限公司以生产船舶上层建筑、烟囱、机舱棚为主,天津的中船船舶配套有限公司提供电器、船用电缆、灯具、阀门、柴油机备件,位于上海的中船重工第711研究所联合沪东重机有限公司生产低速柴油机,上海的宝

15、高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在船舶修造、水泵、化工、能源等工业方面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上海中船临港船舶装备有限公司提供造船软件系统及信息集成系统、舰 船机舱自动化控制系统,上海中船重工船舶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配套工程设计及设备安装等。 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是指用于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性装备。 (一)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运行情况 1.经济危机中受到重创,但前景依然看好 在众多的海洋资源中,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技术最为成熟,装备种类多,数量规模大,是未来5?10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最主要的产品。钻井平台、生产平台和辅助船构成了海洋油气开发装备的主要部

16、分。 国际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呈现“三大阵营”的竞争格局。目前全球主要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集中在新加坡、韩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其中新加坡和韩国以建造技术较为成熟的中、浅水域平台为主,目前也在向深水高技术平台的研发、建造发展,而美国、欧洲等国家则以研发、建造深水、超深水高技术平台装备为核心。按照业务特点和产品种类,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可分为三大阵营。处于第一阵营的公司主要在欧美,它们垄断着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设计、工程总包及关键配套设备供货;第二阵营是韩国和新加坡,它们在总装建造领域快速发展,占据领先地位;我国还处于制造低端产品的第三阵营。 2.“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扶持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发展 我国目前海洋石油已具备5000万吨油当量的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海上油气资源开发投入1200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投入2500亿-3000亿元。随着国际海洋油气发展不断向深海推进,预计到“十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