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266873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开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文化建设 意义 三农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开展全局。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业为根底;开展工业必须和开展农业同时并举;在优先开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开展农业和轻工业;并且强调必须十分注意处理好国家同农民的关系

2、。邓小平早在1975年8月就指出:“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农业要现代化,才能适应工业的现代化。工业越兴旺,越要把农业放到第一位。这就要求工业支援农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开展为根底,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根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根本的公共卫生效劳;要加强农村养老

3、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要开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努力方向。第一,在资金投入上,要处理好政府带动与社会推动的关系。农村文化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本来应由政府来提供。政府要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把农村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逐步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农村文化建设根本支出,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增强广阔群众的文化意识,营造农村文化建设的浓厚气氛,增强社会各界参与文

4、化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村文化建设经费缺乏的瓶颈制约。第二,在设施建设上,要处理好建设与管理使用的关系。解决农村文化开展落后面貌,关键是完善农村文化设施。要坚持管建并重、管用并举的方针,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第三,在效益分析上,要处理好讲究档次与实际实用的关系。建设农村文化不是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农村群众提供文化享受,办实实在在的实事、好事。把农村文化阵地建成农村的标志性建筑、农村文艺作品创作成文艺精品、农村文化活动办成上规模的文艺盛会,当然是件好事,可以带动农村文化的跨越式开展,提升农村文化品位。第四,在内容建设上,要处理好开展现代文化与挖掘地方特色的关系。用现代文

5、化成果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第五,在活动形式上,要处理好政府搭台与民间唱戏的关系。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政府组织是前提,民间自发参与是关键。政府要充当起农村文化建设领唱者的角色,每年有方案定期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文化节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

6、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开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开展为重、开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

7、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开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开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民阶级必能克服种种困难,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参考文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223年修订版) 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文化建设东岳论丛2022-02(李美菊)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