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芗斋先生生平大事记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266449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芗斋先生生平大事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王芗斋先生生平大事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王芗斋先生生平大事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王芗斋先生生平大事记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王芗斋先生生平大事记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芗斋先生生平大事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芗斋先生生平大事记(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薌齋先生生平大事記王玉祥 于永年按:此稿根據於永年著大成拳站樁與道德經(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校訂。王薌齋先生于1886年(光緒十二年丙戍年)11月24(農曆十月二十九日)不是1885年11.24日生於河北省深縣魏家林村。原名尼寶,又名宇僧,後啟用薌齋名。祖父在本縣一商肆中管賬。深縣民風強悍,民多習武,名家輩出。如河北省形意拳鼻祖李洛能先生,八卦掌名家程延華兄弟。李洛能先生的弟子劉奇蘭、郭雲深都是深縣人。郭雲深以半步崩拳馳名於世。郭雲深馬莊人,與魏家林村為鄰。王郭兩家原有戚誼,薌齋先生封翁亦曾隨郭氏學形意拳,因王氏幼年瘦弱,又患喘病,家人恐其不壽,擬送其到郭處學拳。郭氏因

2、年邁,又患足疾,原不擬收王薌齋為弟子,適郭雲深獨子郭深墮馬死,經另一戚誼趙樂亭先生極力說項,郭方破格允准,並留王薌齋居於家中。時王薌齋年方14歲,聰敏過人,鍛煉刻苦,郭雲深愛如己出,傾囊相授。郭老晚年習慣盤腿坐炕上搭手傳藝,王薌齋則立炕下站樁換勁。冬季郭老起床後,首先查看站樁腳印的濕潤程度,如不夠,則怒目視之,王薌齋須再練習站樁,直至濕度充足方可休息,可見郭老對王薌齋要求之嚴。郭老于易簀之時,猶以絕藝示之。從郭老學拳者多矣,但能克承其教者,不多。郭老曾有非其人不能學,非其人不能傳之歎。郭太師母曾對王薌齋說:“你們爺倆真有緣份。”並諄諄相囑要勤奮學習,勿負師望。郭老對其他學員皆以常規拳套招法教之

3、,獨不教王薌齋。先生遂從師兄弟處偷偷學習,郭老發現後,叱之曰: “玉皇大帝在此,你不向他學習,反而各處找土地爺,跟他們能學會什麼?”是以郭氏門下深入之摩地,得心意門之真髓者唯王薌齋先生一人而已。近代談河北形意拳者,將形意拳分為三派:一是以劉奇蘭先生弟子李存義為代表的保守派;二是以李魁元先生弟子孫福全為代表的綜合派;三是以郭雲深先生弟子王薌齋為代表的心意派。形意拳原出自少林鎮山拳法“心意把”。1903年,保定府一鏢局主持人,原從學于郭雲深。因失鏢譽落,乃遣人送厚禮請郭老出山代為挽回聲譽。郭氏以年邁辭,在堅請下,郭老乃遣王薌齋攜親筆書劄前往保定。鏢局主持人以王薌齋年幼頗為不滿。次日王薌齋在鏢局院內

4、閑顧,見院內兩側兵器架上陳列多種兵器,先生順手拔出一白蠟竿子試手,鏢局夥計大驚,入報總鏢頭。昔日鏢行規矩,如有人動門前大槍及竿子等兵器者,即表示前來尋釁比武。鏢頭趕來,舉手拍先生手腕怒叱曰:“小孩子不許亂動!”話未了,先生順手一抖,鏢頭已飛出丈許跌倒在地,驚恐之餘,高呼: “好!這才是老師教的真功夫!師弟,你可要把這一手留下來,教給我們。”經此一戰,鏢局方知王薌齋身手不凡,改容相待。從此王薌齋之名不脛而走。王薌齋回故鄉後將此事稟告郭老,郭老撫須點首笑曰:“他們沒有站過樁,怎能發出這個勁兒。”王薌齋先生晚年常告門人雲: “從那時起我才明白摔人是怎麼個勁兒。”是年王薌齋年僅18歲。郭老亦于當年逝世

5、。此後王薌齋更刻苦鍛煉,每日清晨攜乾糧和水到村外林中練功,日暮方歸,數年功力大增。1905年,先生20歲,隨父往綏遠經商,歸途遇路劫者10多人,均持械,王薌齋與父親徒手將匪徒擊散,強人邊跳邊呼:“這小孩子真厲害。”先生每憶及此事即說:“你打倒幾個,其餘的不打就跑了,並不費勁。”1907年,先生22歲。與外祖家戚誼邱蘭坡相善,染賭習,遭母親重責,先生與邱相約私逃入京謀生。途經某地,饑甚,入一包子鋪飽餐,因無錢付肆主而訴實情,肆主慷慨資助,介紹到京城投軍效力。先生投軍後先作伙夫,伺擔水劈柴等雜役。先生因清秀英俊為諸士卒所喜愛,常與相嬉戲,一日先生擔水前行,一卒從後以足鉤先生腳,擬使人倒水灑,孰知先

6、生仍快步前行,水未灑,而此卒竟跌倒地上,群卒驚異。適軍中一將過此,即召見先生,先生以自幼從郭先生學拳相告,將軍甚喜,以其女吳素貞相許。此將官即吳三桂後裔武狀元吳封君。先生婚後折節讀書,工書法,習詩詞,這就是先生幼年雖未讀書,而後又善文字之由來。吳夫人亦喜武,擅形意拳。郭老夫人曾說:“素貞跟尼寶學拳很好,你們老師的徒弟裏,就是他最像你老師了。”先生長女玉珍、次女玉芳、長子道莊皆吳夫人出。注封翁:l封建時代受有封邑的貴族。 2封建時代子孫顯貴,父、祖因而受封典的,叫“封君,也叫“封翁。易簀:稱人病重將死為易簀。1913年,先生28歲,武藝輒聲京都。曾應軍政界名人徐樹錚之約與當時總統府武術教師、名拳

7、術家李瑞東競技。徐氏設宴於官邸,請京都各武術界及軍政界顯赫人物作陪。薌齋先生先到,李氏後到,王遙見李氏到即至大廳門外相迎,入廳時,兩人互相禮讓先行,兩臂相交,表面似禮讓,實則各試暗勁,李氏年老不支,一腿軟曲下跪,王氏順勢攙扶,二人仍互讓:“請,請。”同入廳內。外行人不明底細,但勝負已自知。俟群起入席,首遍酒後,李氏即托辭入廁,離席而去。後徐氏再設宴為二人和解,但李氏已返武清故里。薌齋先生後每談及此事則悔恨不已,蓋李氏已是成名人物,且年事已高(時年62歲),自己不應壯年盛氣,致使李氏鬱鬱成疾。先生每以此事訓戒學人,而先生個人亦引以為戒,並嚴囑如,今後遇見練太極五形錘者都應禮讓為先,不可好勇鬥狠。

8、是年,先生應陸軍部之聘任武技教練所教務長,徐氏任所長。先生聘劉奇蘭先生之子劉文華、李存義先生嫡傳弟子尚雲祥、李魁元先生弟子孫福全等為該所教練。時教練所群英薈萃,盛極一時。山東臨清名武師周子炎,原是臨清州大戶,由於窮文富武,把家產都花在練武上了。慕薌齋先生大名,特到北京與先生較量。一試輒北,敗後即走,次年仍敗,到了第三次方心悅誠服,拜先生門下,入教練所學習。誠如他自己所說:“我來是想當先生的,孰知卻當了學生了。”這就是當時拳術界盛傳之“王薌齋氣走鼻子李,周子炎三敗入王門”故事的由來。1918年,先生33歲,武技教練所因政局變動停辦,先生負笈南遊,欲訪各家名師,以武會友,探討武術真諦,以充實自己,

9、謀使我國拳術發揚光大。首登河南嵩山訪少林寺恒林大和尚,恒林大和尚乃號稱鎮山之寶“心意把”的傳人。在少林小住數月,終日切磋交換心得。繼而入湖南拜見心意派巨匠衡陽解鐵夫先生。解氏時年已半百,行多怪誕,絕少與人談拳技,人多以解瘋子呼之。薌齋先生與之作徒手交,竟十戰十北,複請可否以器械會,解笑允日:“兵器不過是手臂的延長,你手不成,器械也不能勝。”先生取其較擅長之白臘竿子進,仍十負。先生顏赭欲去,解說:“是不是三年後再來耶?我看你不如在我這兒多住些日子,共同研究,你不要不好意思,我老矣,畢生所遇好手多了,還未曾見過象你這樣好的,留下來吧,咱們作個忘年之交。”先生折節下拜,欣然留住約年余,從此先生拳藝大

10、進,為日後創立意拳奠定基礎。離湘時解老對先生說:“以你的技藝在大江以南我不敢說,大河以北恐怕你無敵手了。”將先生送到湘鄂交界處,方灑淚而別。1940年前後。曾有一中年人到北平尋王先生,首先問哪兒有練站樁功的人,從而找到姚宗勳先生,自稱是解鐵夫嫡侄,遵叔遺命專程到北平尋找薌齋先生,並詢問王先生有傳人否,說解老畢生頗以未得傳人為憾云云。先生當即令姚表演樁法、試力及發力等動作,解侄當時說:“姚先生比我好,家叔當慰于九泉矣!”1923年,薌齋先生38歲,隨徐樹錚往福建,曾訪方永蒼先生。被誤為方恰莊。方恰莊的事蹟難以考證是因為他的本名不叫方恰莊,他原名是方永蒼,福建省福清市鏡洋鎮茶山村人。方乃福建少林寺

11、心意派嫡傳弟子,善鶴拳,體格魁偉,與先生相交甚歡,曾交談試藝,先生四勝六負。方氏雲:“我雖六勝,但勝得勉強,拖泥帶水。你摔我則摔得乾淨俐落。我不承認是勝,你也不能承認是輸。”同年又得識鶴拳名手方紹鋒先生(方紹鋒被誤為金紹峰),相交甚歡,切磋拳藝,探討拳理,對先生日後在學術成就上均大有裨益。先生當時在閩軍周蔭人部任武術教官。注:“武林人士經常為文談論縱鶴拳,由於兩岸隔絕多年,傳言多有錯誤方紹鋒被誤為金紹峰大陸之行後,從墓碑、族譜上查證,糾正了過去的許多錯誤。”1925年,先生40歲。因政局變動,先生離閩北歸,路經淮南遇拳術名家黃慕樵先生,從學“健舞”。先生曾作詩歌記之:“身動揮浪舞,意力水面行,

12、游龍白鶴戲,迂回似蛇驚。”讀此乃知黃氏身手非凡,亦是心意門巨匠也。薌齋先生所做健舞起似龍蛟挾浪,落似霧裏伏豹,蛇驚貓步,柔若無骨,靜若處女,炸似驚雷。乃知先生數載南遊,不僅對拳學真諦深入有得,在動作上又上一層樓。先生弟子中擅此舞者甚少,僅知有韓樵。每遇先生與友朋談拳興酣,輒喚韓氏作健舞,以資助興。是年先生歸故里後,掃郭雲深先生墓,為之建碑紀念。當年,先生居北平時,接天津張占魁師兄信,雲在津某校任武術教練,工資菲薄,賴零星教授學生糊口,自天津武術館成立後,從學者鮮,津武術界人士均為之側目云云。先生詢知武術館教務由師祖李洛能先生嫡孫李振邦先生弟子薛顛主持,館長乃河北省督辦李景林自兼,以輩份論乃屬張

13、王二先生侄輩。先生立即束裝去津,逕赴武術館,薛氏與先生雖相知而未謀面,薛頗傲,問先生:“你要學什麼拳來?”先生答:“久聞薛老師以龍形名震津門,願請賜教。”薛未加思索即貿然起座伸手,先生舉手相接間,薛已跌出,摔倒在地。薛亦非弱者,默念此人身材中等,風度安閒文靜,而身手如此敏脆,舍先生莫屬,未及起立即高呼:“王師叔!”並對圍觀之弟子們說:“這就是我經常對你們提的王薌齋師爺,快都過來磕頭。”後經薛顛介紹與李景林相識,留津小住,傳授拳藝。薛氏以武術館每月工資之半奉張占魁師叔,被天津武林傳為佳話。1929年,王薌齋先生44歲,應李景林、張之江先生二人之請,伴張占魁先生赴杭州“國術遊藝大會”任評判委員後。

14、應師兄錢觀堂先生之約赴上海相見。1929年武術名家留影照片中有李景林,孫祿堂、褚民誼,劉崇峻、楊澄甫、杜心武、吳鑒泉、劉百川、蔣馨山、張兆東、王淵生、張紹賢、劉協生、王宇僧、蔣桂枝、高風嶺、尚雲祥、張秀林、鄧雲峰、馬玉堂、許禹生、韓化臣、黃柏年、劉彩臣、楊季子、王茂齊、劉恩壽、吳恩候、金佳福等。還有孫存周、高振東、左振英、佟忠義、劉高升、田兆麟、褚桂亭、李星階、肖品山、李書文、葉大密、陳微明、劉丕顯、任鶴山、湯鵬超、姚馥春、萬籟聲、李麗久、張思慶、耿霞光、朱霞天、朱邵英、李子楊、傅劍秋、候秉瑞、韓其昌、趙道新、武彙新、程有功、竇來庚、諶祖安、楊明齊、朱國福、施一峰、劉善青、任虎臣、陳明證等人。

15、大會設評判別委員會及檢察委員會。評判委員長李景林,副委員長孫祿堂、褚民誼,委員包括劉崇峻、楊澄甫、杜心武、吳鑒泉、劉百川、蔣馨山、張兆東、王淵生、張紹賢、劉協生、王宇僧(王薌齋先生)、尚雲祥.王先生到滬後,錢氏設宴為先生接風,極願見先生身手,請與先生“聽勁”,先生以師兄年事已高,遜稱不敢,錢氏堅請試之。先生曰:“如師兄願看弟之學業,弟請師兄坐到身後中間的沙發上。”錢氏雖不信,但笑允之,即以崩拳直取先生,王先生以掌輕按迎錢氏來拳,僅於迎送暫態,錢氏已飛起穩坐於指定的沙發上。錢氏起立握先生手,泫然淚落曰:“沒有想到幾十年後又能重見老師風采,先師的武技有人能傳下去了。真使我又喜又想念老師。”即請先生

16、下榻家中,並宴請當時在滬諸名拳師作陪,時孫福全先生亦在座,因與先生是舊相知又誼屬同門,眾請孫氏與先生作示範表演,先生微笑不語。時趙道新在座起曰:“我來陪孫師兄玩玩(孫為李魁元弟子)。”以後人們傳說孫福全先生與薌齋先生不睦,實屬無稽之談。蓋即本段公案之誤傳也。二人搭手間,孫氏年邁不支。時張長信先生亦在座,對先生武技欽慕萬分,即請錢硯堂先生作介紹人拜入師門學習意拳。錢氏曾寫詩載滬報端,詩中有句雲:“夫子之牆高千仞,君既入室且登堂。”也就是這時,先生認識了鐵嶺吳翼翬先生。吳翼翬.被誤為吳冀輝.吳翼惲吳氏乃六合心意名家,與先生相交甚契。先生曾說:“我在國內參學萬餘裏,拜見拳家逾千人,堪稱通家者僅有兩個半人,即湖南解鐵夫、福建方永蒼先生。與上海吳翼翬耳。”先生在上海傳藝期間,登門試藝者無數,先生不曾一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