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阶段性考试试卷C卷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2664131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阶段性考试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阶段性考试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阶段性考试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阶段性考试试卷C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阶段性考试试卷C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阶段性考试试卷C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阶段性考试试卷C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阶段性考试试卷C卷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共25题;共75分)1. (3分)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给功不较多。”诗中“河”是指什么?他对这项伟大工程持什么态度?( ) A . 黄河 否定B . 大运河 否定C . 江南河 肯定D . 大运河 肯定2. (3分)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 A . 分封制B . 三省六部制

2、C . 科举制D . 八股取士3. (3分)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对应的朝代相关的史实是( ) A . 北魏改革,民族交融B . 开凿运河,创立科举C .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D . 闭关锁国,强化专制4. (3分)“载初元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 殿前试人自此始”。“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A . 隋炀帝B . 唐太宗C . 武则天D . 唐玄宗5. (3分)毛泽东曾经说过:“唐明皇前半辈子会做皇帝,后半辈子不会做皇帝”。说唐明皇“前半辈子”会做皇帝的理由是( ) A . 他统治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B . 他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

3、C . 他开通南北大运河D . 他平定了“安史之乱”6. (3分)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乐器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 . 商业经济繁荣B . 对外贸易活跃C . 手工业生产发展D . 经济重心南移7. (3分)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名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 A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B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 .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8. (3分)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什么地方( )A . 阿尔泰山一带B . 青藏高原C

4、 . 松花江流域D . 苍山洱海一带9. (3分)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下列我国古代文化成就与其地位对应错误的是( ) A .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B . 齐民要术-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C . 天工开物-“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 . 红楼梦-文学史上的不朽巨著10. (3分)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他”是( ) A . 李白B . 杜甫C . 孟浩然D . 王安石11. (3分)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推出的一档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它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

5、诗词的魅力。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小题。 (1)从写作的形式与内容来看,下列选项中,节选自唐诗的是( ) A .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B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 .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唐朝时期诗歌盛行,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科举制的发展B . 造纸术的改进C . 统治者的个人喜好D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3)下列诗词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与北宋灭亡有关的是( ) A . 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张籍送和蕃公主)B .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

6、易长恨歌)C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D .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伟业圆圆曲)(4)和唐诗相比,宋词、元曲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活泼,将“吟诗”变为“唱歌”和“演戏”,其功能从“言志”逐渐倾向“娱人”。这种变化体现了( ) A . 统治者的意志B . 八股取士的要求C . 市民文化的兴盛D . 科学技术的进步(5)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借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来怀古思幽或讽刺时事的例子,如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对于文学作品中的史料,正确的做法是( ) A . 毫无价值,不能采信B . 很有价值,应该采信C . 没有价值,可以采信D . 较有价值,谨慎

7、采信12. (3分)“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有( ) 鉴真东渡日本 玄奘西游天竺 日本遣唐使来华 张骞通西域A . B . C . D . 13. (3分)与如图中朝代对应的时代特征是( ) A . 文明起源B . 繁荣开放C . 政权分立D . 社会危机14. (3分)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下列有关“五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统治区域都在黄河流域五个政权并存割据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政局相对稳定,战乱影响较小A . B . C . D . 15. (3分)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们采取的相似治国措施是( )

8、 A . 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B . 加强对吐蕃的管理C . 兴建佛寺D . 传播佛教16. (3分)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反映了宋朝统治者推行的国策是( ) A . 重文轻武B . 休养生息C . 重农抑商D . 重视教育17. (3分)澶渊之盟是( )之间的盟约A . 北宋与西夏B . 北宋与辽C . 南宋与金D . 南宋与西夏18. (3分)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1050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40年1141年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订单夏达成和

9、议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取得郾城大捷南宋与金签订和约A .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B .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C .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D . 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19. (3分)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 A .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B . 宋朝商业繁荣“交子的出现C .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军机处的设立D .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20. (3分)岳飞的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匈奴”指的是( )。 A . 匈奴统治者B . 女真统治者C . 契丹统治者D . 党项统治者21. (3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

10、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B . 南方战乱相对较少C . 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D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2. (3分)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主题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其中“?”应填写( ) A . 北宋B . 南宋C . 明朝D . 清朝23. (3分)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 . 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 . 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 .

11、 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 . 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24. (3分)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结束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B . 在前代农民起义中建立的朝代C . 少数民族人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D . 我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王朝25. (3分)李清照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此前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内容则充满了血和泪。这从本质上说明( ) A . 作者词风变化B . 词的境界开阔C . 文学源于生活D . 词的地位提高二、 综合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 (共2题;共25分)2

12、6.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材料三:(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3)在唐朝,精英毕集,各种人才、全才、通才和奇才都极一时之盛。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的用人原则。 (4)材料三说明唐朝是通过什么制度来治理国家的?结合该制度的内部关系,分析其主要作用。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的统治措施收到了什么成效。 27. (13.0分)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1)图一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2)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3)图二与图一相比,政权疆域也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C两国在当时达成了怎样的协议? 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共25题;共75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1-2、11-3、11-4、11-5、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