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共3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266367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共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共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共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共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共3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 居 易 和 新 乐 府 运 动唐代新乐府运动兴起的原因大历以来, 形式主义诗风再次抬头。先是大历十才子歌升平, 咏山水, 赞隐逸, 后是虚美诗文泛滥成灾, 毫无兴喻规刺。现实主义诗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要求重振自诗经、乐府沿续下来而为杜甫集大成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对形式主义的诗风进行反击。安史之乱后, 唐室内则宦官弄权, 藩镇割据, 外则吐蕃入寇, 河遑尽失, 百姓生活困苦, 使诗人不得不正视现实, 大声疾呼。于是一个以反映群众疾苦、揭露社会黑暗为内容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运动就勃然兴起。唐宪宗即位后, 一度中兴, 敉平部分藩镇。于是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的诗人以诗歌促使统治者振作精神, 恢复治世

2、。新乐府诗的特点新乐府诗创始于杜甫, 但新乐府一名则是由白居易提出的。它的基本特点有三:(1) 用新题从建安时代起, 文人乐府也有少数写时事的, 但多借用古题, 反映现实范围既受限制, 题目和内容也不协调。新乐府则自创新题, 所以又名新题乐府。(2) 写时事用新题写时事, 始自杜甫, 但并不是所有新题乐府诗都写时事。新乐府则专门刺美见事, 即反映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3) 不入乐新乐府虽称作乐府, 但并不入乐。由于它们的体现了汉乐府反映现实, 讽刺时事的精神, 所以又是真正的乐府诗。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要表现在与元九书中, 其诗论可归纳为以下四点:(1) 重视诗歌的政治作

3、用和社会意义白居易认为一诗歌一方面可帮助帝王感化人心, 治理天下;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它了解下情, 补察时政。强调诗歌必须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 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下胥悦, 内外文和的政治目的。又提出文章为合时而着, 诗歌为合事而作的口号, 认为诗歌应该惟歌生民病、但伤民病痛。(2) 阐发了诗歌的特性: 情、语、声、义。白居易在与元九书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莫始乎言, 莫切乎声, 莫深乎义, 提出了诗的四要素。情与义是内容,言与声是形式。义即诗经的六义, 主要是指那种美刺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的诗才能感人至深, 并感人为善, 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效果。(3)

4、 文学应植根于现实生活白居易认为文学应植根现实生活, 写作必须关心政治。秦中吟序说:贞元、元和之际, 予在长安, 闻见之间, 有足悲者, 因直歌其事。便是这一理论的实践。(4) 要求形式为内容服务白居易强调形式必须服从内容, 为内容服务。新乐府序说:其辞质而径, 欲见之者易谕也; 其言直而切, 欲闻之者深诫也。所以他不求宫律高, 不务文字奇, 而力求做到语言的通俗平易, 音节的和谐婉转。(5) 反对脱离现实的作品白居易重视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 彻底否定了六朝以来那些脱离现实的嘲风雪, 弄花草的作品; 认为屈原只得风人之什二三, 李白之作索其风雅比兴, 十无一焉, 不及杜甫之尽工尽善, 甚至认为杜甫为时为事而作的诗还不够多。白居易诗论的评价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不无偏激之处, 如他过份强调诗歌直接为政治服务, 而对艺术形式重视不够; 强调内容的核实, 而流于自然主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