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关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市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政府关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市级).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政府关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市级)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市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作为推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政策扶持、产业融合、创意设计、举办活动等方面促进我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切实提高了首府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我市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目前,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家,其中5A级*家、5A级*家、5A级*家,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家,星级农家乐*家。星级饭店*家、旅行社*家、持证导游员*余名。旅游客运企业*家;旅游直接就业人数*万余人,间接就业人数达*万余人。*年*
2、月*接待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恢复到疫情前同期接待水平的*%,实现国内旅游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恢复到疫情前同期收入水平的*%。二、采取的主要措施出台相关政策,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年出台*市旅游奖励暂行办法,市本级每年度设立旅游发展专项奖励资金*万元,主要用于推动扶持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旅游客源市场拓展、全域旅游休闲旅游创建、导游员队伍建设、旅游商品的生产及研发等。截至目前,对符合奖励条件的个*企业总计发放奖励资金*万元。并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为营造良好的文旅产业发展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推进基础设
3、施建设,文旅融合产品内容更加丰富。坚持以旅兴文,加大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步伐。目前,全市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近*个,重点建设了文化客厅、*文化旅游区、*景区等项目。通过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的建设,进一步丰富了我市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景区品质和吸引力。坚持以文促旅,旅游项目文化内涵得到极大提升。我市对文化演艺资源进行整合利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演出市场,鼓励运用现代高新科技创新演出形式,提升节目创意,突出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打造了*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优秀演出剧目。彰显地域特色,文创产品开发深入推进。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人才、专业团队和创意产品开发单位,实现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培育
4、出*元智造、印象*、*元素、未名洋等一批文化创意和民族产品开发企业。深入挖掘首府马文化资源特色,成功引进一批在全国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参与建设马文化产业项目。目前,全市以马文化及周边产品为主题的项目有内*文化旅游产业园、内*奥威马文化产业园、*风情园、内*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亮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研发展示中心等。培育“*”品牌,城市品位显著提升。以“*”文旅系列产品和活动为抓手,通过线上线下新闻宣传、品牌宣传,以及举办各类推介会、展销会等文化活动,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诚信度。一是打造“*味道”。举办了首届“*味道非遗美食文化周”、“*味道网红名人讲座”、“*味道网红代言”直播
5、等活动,呈现*多道经典菜品及特色食品,并通过社会团体公布了*道名点、名菜、名宴席等,吸引了近*万名市民和游客参加,“*味道”线上直播和品牌推广活动,线上收看人数超过*万人次,全国网友全面了解了“*味道”。二是推出“*悦礼”。以鲜明的地域特色基调为依托,全方位展现*地区相互依存、互相亲近、兼收并蓄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多层次展现“*文化”体系蕴含的文化符号、文化认同、文化内涵。目前,以工艺高端、品质精湛为品牌核心,以“*悦礼”为主线有*多款系列产品,*多款独立产品。举办会展节庆活动,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市通过举办一系列大型节庆活动,较好地塑造了我市的文化品牌。截至目前,举办了*届“中国*
6、文化节”和*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活动”。上半年举办了“重逢草原”*文化旅游美好生活季六项系列活动。受疫情影响,下半年适时举办首届*草原文化节暨第二十二届*文化节,以“爱上*全民大联欢”为主题开展七大文化旅游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对挖掘我市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一大突破,更迅速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已成为我市享誉国内外的一张“文化名片”。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产业开发相对较低。存在旅游文化资源多、开发利用少,一般观光线路多、知名景点少等现象。文化旅游产业在促进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规划设计与独特的地方文化结合不够,出现建设同质化现象,还未形成差异化经营和
7、优势互补的旅游格局。品牌项目、龙头企业不多,资源整合不足。现有的本土“龙头”整合带动能力不强,特别是引进区内外知名旅游企业不多。全市文旅产品供给不足,文旅产品类型较为单一、整体吸引力不足,文旅品牌影响力及知名度还有待提高。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利用不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植入不足,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双重价值尚未得到释放,文旅资源的统筹管理制度有待构建,文化脉络还需进一步梳理。文化和旅游融合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区位及季节性影响,全市旅游季节性强,旅游人次和收入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缺少旅游市场的“人气”支撑;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来看,还缺少像“*”这样
8、的与旅游相结合的反映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精品舞台剧。旅游效应未完全展示出来,文旅融合的合力尚未充分发挥。文旅融合领域不够广泛。目前,我市产业融合刚起步,有关投资环境、市场、渠道等方面的大范围的融合还未实现。一是多数大型景区景点长期处于原始粗放状态,缺乏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没有形成演艺文化、工艺文化、饮食文化、时尚文化等产业链条,造成旅游活动单调乏味。二是融合效益不够显著,对传统性旅游产品蕴含的文化价值挖掘不足,产品及服务应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未充分显现出来。四、下一步工作安排建设一批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一批品牌文化旅游景区、特色文化旅游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历史文化特色街区等重点文化旅游
9、融合项目。推动草原文化、*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历史文化旅游区、*文化博物院等现有文旅项目档次,培育*兄弟星剧场美好生活综合体等新型文旅项目,催生文旅新业态,打造文旅融合新引擎。同时,加快5A级景区创建,推进*旅游一体化建设,丰富景区文化产品,使景区有的玩、有的看、有的买,使体验与享受融为一体,使精神需求与文化素养同步提升。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市场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合理布局,发展集约经营,形成规模优势。积极探索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实行集团化经营化模式,提高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开发。按照“保护为主、
10、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保留文化遗产原生态和本真性的基础上,依法依规对可利用的文化遗址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支持现有博物馆(院)、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展览馆、图书馆、体育馆(场)、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进行旅游开放,开展文化旅游创意产品销售展示、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推介、剧目展演等活动,促进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文化传播协调发展。扶持开发文化旅游商品。根据我市旅游产品特色和商品资源优势,构建以内*文化创意产品为核心,以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旅游食品、生活用品为主的旅游文化商品体系。加强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支持企业建设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展示销售中
11、心和研发基地,定期举办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提升产品的创新创意水平。推进文旅产业多元融合发展。重点推动文旅产业与农牧林业、工业、体育、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农牧林景观、生活、生产、节庆活动,推进农牧林基地变景点、农牧林家庭变旅馆等,助力农牧林业向第三产业全面升级;发挥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牛乳业(集团)工业旅游区等工业旅游示范点的龙头作用,争创多个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形成工业旅游集群,塑造我市特色工业旅游品牌;依托丰富的马文化资源,推动马科研、马文化、马旅游、马体育、马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发展*等马产业项目;依托*历史文化旅游区、*非遗文化小镇、*国际文化创意之都等文化积淀地,打造商贸文化景观、场景、文旅体验产品,凸显我市商贸文旅特色。丰富研学产品体系。围绕我市草原文化、*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特色工业产业、生态等丰厚资源,建设*国家级生态科普研学基地,打造历史研学、非遗研学、红色研学、工业研学、草原研学、体育研学等研学旅游产品。研发数字文旅产品,完善文旅景区智慧服务。打造“云旅游”文旅品牌,推动所有高A级景区实现线上“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