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2657753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安全生产管理随着安全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的出现,使安全管理的内容、方法、原理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通过生产活动和科学研究,掌握自然变化规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人类生活越来越丰富,但也产生了威胁人类安全与健康的安全问题。人类“钻木取火”的目的是利用火,如果不对火进行管理,火就会给使用火的人们带来灾难。在公元前27世纪,古埃及第三王朝在建造金字塔时,组织10万人用20年的时间开凿地下甬道和墓穴及建造地面塔体。对于如此庞大的工程,生产过程中没有管理是不可想象的

2、。在古罗马和古希腊时代维护社会治安和救火的工作由禁卫军和值班团承担。到公元12世纪,英国颁布了防火法令,17世纪颁布了人身保护法,安全管理有了自己的内容。在我国,早在公元前8世纪,周朝人所著周易一书中就有“水火相忌”、“水在火上既济”的记载,说明了用水灭火的道理。自秦人开始兴修水利以来,其后几乎我国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管理水利的机构。到北宋时代,消防组织已相当严密。据东经梦华录一书记载,当时的首都汴京消防组织十分严密,消防组织机构不仅有地方政府,而且由军队担负值勤任务。到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引起了工业大革命,大规模的机器化生产开始出现,工人们在极其恶劣的作业环境中从事超过10小时的劳动,工

3、人的安全和健康时刻受到机器的威胁,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不断出现。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安全与健康,工人们采用了很多种手段改善作业环境一些学者也开始研究劳动安全卫生问题。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和范畴有了很大发展。到20世纪初,现代工业兴起并快速发展,重大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相继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使人们不得不在一些企业设置专职安全人员,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到了20世纪30年代,很多国家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政府机构,发布了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教育、管理、技术体系,初具现代安全生产管理雏形。进入20世纪50年代,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们的

4、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创造就业机会、改进工作条件、公平分配国民生产总值等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安全工程专家和政治家的注意。工人强烈要求不仅要有工作机会,还要有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一些工业化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科学研究,产生了一些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预防原理等风险管理理论,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模式、思想、理论基本形成。到20世纪末,随着现代制造业和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安全生产成本、环境成本等成为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成为非

5、官方贸易壁垒的利器。在这种背景下“持续改进”、“以人为本”的健康安全管理理念逐渐被企业管理者所接受,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代表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思想开始形成,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以及相应的标准、规范更加成熟。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进入我国的。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始吸收并研究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理论和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思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研究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和控制,一些企业管理者开始尝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在上个世纪末,我国几乎与世界工业化国家同步研究并推行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入新

6、世纪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了系统化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理论雏形,认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以及应急管理等。该理论将现代风险管理完全融入到了安全生产管理之中。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又有其特殊的原理与原则。具体来讲有以下四个基本原理:(一)系统原理1、系统原理的含义: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他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

7、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安全贯穿于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和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1)动态相关性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2)、整分和原则。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总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和原则。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

8、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二)人本原理1、人本原理的含义:在管理中必须把人

9、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1)、动力运作。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3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2)、能级原则。现代管理人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像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在管理

10、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大小安排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这就是能级原则。(3)、激励原则。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三)预防原理1、预防原理的含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1)

1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原工作。(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4各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所谓3E原则。(4)本质安全化原则。本质安全化

12、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于设备、设施,还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四)强制原理1、强制原理的含义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的原则。(2)监督原

13、则。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实处,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三、事故致因理论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前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故进行研究,给出了很多事故致因理论,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慈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照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对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的次数服从泊松分布。一些工人由于精神或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

14、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事故发生的次数服从偏倚分布。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员时,发生事故次数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再次研究基础上,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倾向频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了工业安全理论。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论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理论,后人称其为海因里希

15、连锁理论。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慨括为以下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枚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几枚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中间一枚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他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

16、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1966年,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伤害的分类方法,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于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阀值的能量伤害;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