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教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65733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律教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纪律教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纪律教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纪律教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纪律教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律教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律教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干部经不住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的侵蚀,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严重扭曲偏离,理想信念动摇甚至丧失,特别是消极腐败,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通过这次纪律教育学习活动,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一、理想信念是防腐拒变之根本。从警示教育案例中,不难看出,那些“东窗事发”者,之所以成了阶下囚,究其原因,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动摇。他们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党的干部,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平时,他们淡化了理想信念的自我教育和学习。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结果,自然地就肆无忌惮地受

2、贿、贪污。郭生贵等的腐化变质便是鲜活的警示经典。从这些人的忏悔录中也不难看到,理想信念动摇的危险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加强自身思想建设,从源头上解决信念不坚定问题。二、工作作风过硬是防腐拒变的内在要求。没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就很难经得起现实对你的综合考验。工作作风是一个人思想的外在行为表现。光有好思想而不去身体力行不行,只有去做了,才能真正实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人生价值。作风不过硬,就容易为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名利所诱惑。警示教育的案例中,一些人就因为作风不过硬而被别有用心之人牵着鼻子下水。于是,在没被纪委挖出前,总是会上谈廉政,会下

3、收好处费。同样是党的干部,如杨静娟同志,就能顶住压力,从严要求自己和身边的人。从她的事迹中,不难看出,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过硬的工作作风是经不起考验的。三、廉洁自律是约束自我保护自我的真正法宝。从干部保护的角度讲,廉洁自律是干部防腐拒变的法宝。作为一个干部,只有从严要求自己,才能经得起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的诱惑。警教中的“主人公”郭生贵,从领导岗位到阶下囚,无不说明一个人在岗位上自制力的重要性。从小贪到巨贪,从小贿收礼到大贿收钱,一步一步放纵自己,大肆进行权钱交易。结果,自然是被“双规”,接受党纪国法的洗礼。可见,在领导岗位上,只有自始至终加强自身的廉洁自律意识,才不至于被“糖衣炮弹”击倒。四、

4、群众观念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一个没有群众观念的干部,不可能干出令群众满意的实事来。群众观念是执政为民理念的思想基础。有了群众观念这个思想基础,才能在工作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更好地为群众多办实事,切实地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观念实际上就是公众观念。如果没有公众观念,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就谈不上为人民服务,也就谈不上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警示教育案例中的违法违纪者,就是因为群众观念淡化私欲彭胀所致。通过这次教育和学习,使我深深感到一个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的可怕、工作作风败坏的可悲、廉洁自律意识淡化的可怜、群众观念不强的可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坚定“

5、为民、务实、清廉”的执政理念。为此,我要认真寻找差距,努力提高自身素质。1、提高政治素质。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要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面对复杂的环境,时刻以党员标准对照自己;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增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2、提高思想素质。加强学习,通过学习筑牢思想防线;继续提升人格修养,要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3、提高作风素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成为人民的公仆;要始终坚持初速求是的工作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4、提高廉政意识。进一步严于律己,勿于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树立廉政的楷模,以杨静娟榜样,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总之,通过各方面的提高以达到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成熟、工作上更加敬业。要严格要求,三思而行;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生活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现象;要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利;要实实在在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振奋精神,做好本职工作。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