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D卷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2657008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科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科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科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D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科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D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D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D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科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2题;共44分)1. (2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C .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2. (2分)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这幅图是1949年毛泽东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图片,毛泽东当时成为倍受关注的时代周刊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 A .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B . 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C . 提出改革开放伟大战略,引起中国社会的巨变D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 (2分)1948年毛泽东在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一文中写道:“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于( ) A . 1919年B . 1921年C . 1927年D . 1949年4. (2分)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关系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两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开始于( ) A . 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B . 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C . 1

3、972年中美发表联合公报D . 1978年中美两国签署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5. (2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 )A . 实事求是B . 科教兴国C . 四项基本原则D . 改革开放6. (2分)黄石某中学决定暑期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他们选择的路线应是( ) A . 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吴起镇B . 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吴起镇C . 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吴起镇D . 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吴起镇7. (2分)20世纪80年代,一位去南方的打工的广丰人给家里写信,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经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城市之一,现在则

4、是改革开放后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个城市是( )A . 上海B . 宁波C . 厦门D . 深圳8. (2分)1951年2月,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西藏代表团,同中央人民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 .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B . 社会主义制度在西藏确立C . 实现了国家的统一D .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9. (2分)下列哪项建设成果不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出现的( ) A . 宝成铁路B . 沈阳第一机床厂C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D . 青藏铁路10. (2分)20世纪50

5、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 ) A . 实行土地改革B . 成立人民公社C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D .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1. (2分)1949年到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 ) A .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B . 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 封建剥削制个体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公有制D . 封建土地所有制个体小农经济资本主义个人私有制12. (2分)国

6、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文章中指出:“中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哪两个事件有关( )A . 三大改造的完成 中共十二大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中共十三大C . 一五计划的完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 .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 中共十五大13. (2分)“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印证( ) A .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B . “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C . 人民公社欣欣向

7、荣的气象D .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14. (2分)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在给澳门少年儿童的回信中写道:“我经常想起七子之歌,歌中表达的游子对回到母亲怀抱的渴望十分感人。”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 ) A . 20周年B . 22周年C . 25周年D . 30周年15. (2分)“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 A . 促成了“一国两制”B . 消除了两岸隔阂C . 发展了“九二共识

8、”D . 彰显了民族亲情16. (2分)中国加入WTO倒逼了传统银行业的股份制改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先后挂牌上市,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这主要说明对外开放( ) A . 使我国企业平均主义严重B . 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C . 推动了国企的进一步改革D . 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17. (2分)我国能成功的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一国两制”的构想B . 国际地位的提高C . 军事力量的壮大D . 综合国力的增强18. (2分)1972年,尼克松下飞机后主动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并动情地说“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他说的“另一个时代”是指( )A .

9、世界进入信息时代B . 中日正式建交C . 中国加入APECD . 中美关系正常化19. (2分)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他所指的事件是( )A . 中日关系正常化B .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C .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 . 香港回归祖国20. (2分)国际上把他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这位“杂交水稻之父”是( )A . 邓稼先B . 王大珩C . 袁隆平D . 钱学森21. (2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

10、设方面的成就是( ) A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士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B .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 . 开始执行“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D . 签订了停战协定,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22. (2分)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 A . 为新的世界大战做准备B . 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C . 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的军事实力D . 打击美国对台政策二、 填空题 (共3题;共7分)23. (2分)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会议,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关键词会议名称1921年开天辟地,焕然一

11、新_1935年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1945年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_1954年制定并通过_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8年做出了实行_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24. (1分)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_为了保证潜伏部队的安全,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_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25. (4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就“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采取的措施。 (1)建国初期:_。 (2)三大改造:_。 (3)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_。 (4)改革开放时期:_。 三、 判断题 (共4题;共17分)

12、26. (5分)1952年底,我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大量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了土地。( ) 改正:27. (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改正:28. (5分)1955年,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 改正:29. (5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轻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 改正:四、 综合题 (共3题;共60分)30. (10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

13、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材料一:如图图一、农民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图二、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

14、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材料五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1)材料一反映的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的怎样的调整?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