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社会救助汇报材料.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2655934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社会救助汇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社会救助汇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社会救助汇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社会救助汇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社会救助汇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社会救助汇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社会救助汇报材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救助汇报材料 各位常委、各位代表。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随州人大的各位领导莅临广水视察指导民政社会救助工作表示欢送,汇报结束后,请刘主任、各位常委、各位代表上午到广水印台医院视察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工作,下午到应山街道办事处东关社区、前河社区、应山福利院视察各项社会救助工作。下面我作简要汇报。 一、根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始终以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资源整合,全面创新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大病医疗救助、农村“五保救助、困难临时救助等为辅,结构较为完善、功能较为齐全、惠及所有弱势群体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保障了我市困难居民的根本生活,促进

2、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最低生活保障日趋完善。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城乡低保得到了长足发展,根本实现了应退尽退、应保尽保,而且保障标准、保障范围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一是保障标准不断提高。2022年,我市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人月均分别由最初的90元、60元提高到270元、120元。二是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依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XX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法?,将家庭收入在保障标准以下的家庭全部纳入低保。根据实际情况,将家庭主要劳动力患有癌症、白血病、尿毒症等重大疾病患者纳入低保,保障面得到不断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从2022年5100户、15000人,增加到现在的2022年1

3、7000户4.2万人,保障面从1.5%增长到4.6%。三是保障资金不断增加。城市低保资金由1999年的36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600万元,增幅达72倍;农村低保由202023的658万元,增加到现在3000万元,增幅达4.5倍。四是保障政策不断完善。民政部门为城乡低保对象购置了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市新农合提上下保对象的报销比例;市房管部门在城市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中为低保对象开通绿色通道;各乡镇办事处、市直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优先将低保对象列为帮扶对象。 二医疗救助能力逐步提升。近三年来,我市医疗救助工作注重能力建设,形成了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管理标准的医疗救助体系。救助人

4、数和救助金额分别从2022年2022余人次、500余万元增长到现在每年4000人次、700余万元。一是救助范围逐步扩大。救助对象最初是城镇“三无、农村五保、城乡低保和长期患各种重大疾病造成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困难家庭。现在将大病患者药费自负超过4万元的全部列入救助范围。二是救助门槛逐步降低。2022年,我市医疗救助设立救助对象为: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户、城市低保对象和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三无人员;设立救助病种范围为:急性脑中风、尿毒症、严重烧伤等重病患者;设定了救助起点线,对救助对象自负超过2022元以上、城市低保对象等自负3000元以上,分别给予救助。202023,增加了救助

5、对象,将持有广水户口、个人实际医疗费用超过4万元的纳入救助对象。2022年,重新修订了?xx市城乡贫困群众和优抚对象医疗救助暂行规定?,进一步扩大了救助对象,再次降低救助门槛,对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家庭全部实行零起点救助。三是救助标准逐步提高。近年来,我们先后三次提标,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比率,低保对象从2022年起,自负部分救助比率由40%提高到50%,2022年,救助标准逐步从4000元,提高到5000元、6000元,特殊病例、自负费用较高者的救助标准逐步提高到1万元;集中供养五保在新农合报销后自负8000元以内的,全部由政府买单。同时,对分散和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每年还发放300-500元

6、的门诊医疗费。2022年全市共安排大病救助资金近750万元。四是救助方式逐步完善。对城镇“三无、农村五保和城乡低保对象在定点医院住院,在医疗保险报销之后,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对患有白血病、尿毒症等重大疾病的城镇“三无、农村五保和城乡低保对象、城乡困难群众,在各类医疗保险报销和限额资金救助后,确有特殊困难的,还通过发放部分临时救助资金,缓解困难群众的家庭生活困难。 三农村“五保供养得到落实。全市共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764人。其中集中供养659人,为11.43%;分散供养5105人,为88.57%。集中供养补助标准为人年均2100元,分散供养补助标准为人年均1600元。2022年,全

7、年拨付五保供养对象补助资金1131万元含春节慰问107万元及“三个五80万元,临时价格补助11万元。一是纳入政策落实到位。严格执行国家、省关于“五保的有关政策,将农村“三无人员全部纳入“五保,予以保障。二是集中供养得到加强。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那么,加大对农村福利院的标准化建设力度,改善福利院的设备设施,提升效劳水平,改善集中供养对象的居住环境。2022年,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对马坪镇、武胜关镇、长岭镇等福利院进行了提档升级改造。三是分散供养资金到位。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农村“五保供养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对分散供养农村“五保资金和门诊医疗费实行社会化发放,保障了他们的根本生活。 二、主

8、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组织到位。一是成立高规格的领导专班。市政府成立由分管民政工作的常务副市长任组长,民政、财政、劳动、卫生、教育、司法、电力、水利、房产、物价、监察、广电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社会救助体系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12次会议,组织协调各项救助制度的建立,整合各方面救助资源,推进了救助体系的不断完善。二是成立强有力的工作专班。市民政部门成立了社会救助审批工作领导小组,整合相关科室,抽调精兵强将,对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等事项实行集体审批,确保社会救助公平公正。三是成立严要求的督导专班。市人大、市政协将社会救助保障工作纳入视察督导工作

9、范畴,2022年先后屡次就全市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和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进行视察,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督导了各项救助制度执行和资金发放,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促进了工作落实,完善了救助机制。 二科学标准,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到位。一是建立健全入户联审联批机制。按照“动态管理,优质效劳,入户审批,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狠抓城乡低保标准化建设,做到动态管理,进出平衡,稳中有降,应保尽保。乡镇办事处对申请人和相关证明材料当面核对;根本符合条件的,组织人员入户调查,再次审核,并提交申请人所在村居委会开展民主评议;表决通过后,在村社区公示栏公示,无异议的,由乡镇办事处民政办报市民政部门审

10、批。对于城乡新增低保对象,采取“入户联审联批。市民政部门会同乡镇民政办干部、村居委会干部、群众代表,当面核实每个对象家庭成员根本情况,再商定是否将对象户纳入低保范畴以及保障人口、保障金额。二是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社会舆论监督,引导群众自觉按政策要求进入或退出低保制度。市民政、财政与人社等部门每月定期召开联席会,随时掌握低保金发放情况,及时清退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2022年,农村低保退出2368人;提高补助标准5471户,12728人,月提保障金11.75万元,人月平提高9.2元;降低标准的406户,800人;未提标的3248户,7470人;新增低保对象2303户,4300

11、人,月增保障金额29.3万元。核查前后相比净增1932人。三是建立健全一站式效劳机制。在市内定点医院就医的城乡低保、五保对象,由定点医院在网上申请,低保中心在网上审批,患者出院由定点医院先行垫付医疗救助资金,再由低保中心集中统一结算。 三公开透明,社会救助工作监督到位。一是坚持阳光操作。坚持部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完善城乡低保责任追究机制,打造阳光低保。将低保工作列入人大、纪委等部门执法检查范围。实行“三榜公示,即第一榜在乡镇公示栏进行公示,第二榜在村居民公示栏进行公示,第三榜在乡镇公示栏长期公示,同时,民政部门通过“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向社会公示。二是资金封闭运行和社会化发放。对城乡低保专

12、项资金设立财政专户,在银行开设“社会保障财政补助资金专户,会计和出纳分设,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民政部门将每月审核后的的人员、资金变动情况表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民政部门报送的人员、资金变动情况表在人员基数数据库中进行更新调整,整个流程全封闭运行、社会化发放,严格遵守“管财不管钱,管钱不用钱,用钱不见钱的管理模式,有效保证城乡低保资金的安全性。三是资金“一次性到账。在市外就医的优抚、低保对象和五保户凭个人申请,医保或农合结算单,患者身份证复印件、邮政银行账号复印件到低保中心办理,救助金直接打入患者邮政银行账户,实行社会化发放救助资金,减少了中间环节,确保了资金安全。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市

13、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情况看,目前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大病救助资金明显不足。当前,大病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受报销政策和比例影响,困难群众和低保对象家庭个人自费部分往往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虽然我市每年用于社会救助的资金在增加,但因病致贫和有病治不起的家庭仍然存在,大病医疗救助出现资金缺口,不能满足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的需要。二是福利院建设陷入两难境地。我市福利院根底设施整体水平在随州处于落后位置,我市财政属于吃饭型财政,每年新增财力刚性支出较大,无力顾及福利院建设。但我市城乡低保资金结余5000多万元,上级要求三年内要消化完毕,我市政府计划用三年时间投

14、资1500万元,对全市18个乡镇福利院进行整修,但福利院根底设施建设不在低保资金消化的范畴之内,使用这笔资金违规,不用福利院建设没有保障。三是集中供养水平存在差距。乡镇福利院的根底设施普遍较差,亟待提档升级。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根本依靠民政部门发放的生活补助,即每年2100元,摊到每天只有5.75元。农村福利院工作人员,全部是临时聘请人员,工资大多数不足1000元,导致工作人员积极不高、效劳水平不高。身体条件好的“五保老人不愿意进福利院,身体条件差、生活不能自理进来后,福利院承受不了。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阶段,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力争在高起点谋划,硬措施推动,宽平台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机

15、制。一是完善公平的审批机制。进一步标准城乡低保和困难家庭的“一评议两公开制度,建立低保网上审批机制,打造快捷、透明的社会救助审批平台。通过公开救助政策、公开举报投诉 、公开救助对象根本信息,力争使困难群众公平共享各类救助资源。二是完善动态的管理机制。完善低保制度体系、管理体系、监督制约体系,强化救助对象核查工作,完善动态化管理,确保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三是完善快速的救助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发挥“社会救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的网络化优势,建立市、乡镇、村三级救助人员网络,根据实际情况,健全随时核查、一年两次审批办理工作机制。 二进一步加快农村福利院建设。一是改善福利院根底设施。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那么,用三年时间,投资1500万元,对全市18个农村福利院进行提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