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552655180 上传时间:2024-06-23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8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国论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六国论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六国论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六国论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六国论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国论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国论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国论六国论苏洵苏洵一门父子三词客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亦被称老苏。眉州眉山人。与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中国北宋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雏凤清于老凤声。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二十七,始发愤二十七,始发愤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三字经苏洵第一次上欧阳内翰书说:“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1、苏洵文章的结构上,精心布局谋篇,因物赋形,构思出工整严谨而又富于变化的形体。2、苏洵为了达到这个要求,他毫

2、不掩饰地承认自己对战国纵横家的爱好,说“吾取其术,不取其心”,汲取纵横家的雄辩手法,不学习他们的为人。纵横家往往善于用对偶、排比等铺张的手法,使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锋芒所至,所向披靡,给人一种雄健、刚强的感觉,极具鼓动性。3、苏洵提倡学习古文,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1.兵:兵器2.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3.道:原因。4.或曰:有人说。这是设问

3、。下句的“曰”是对该设问的回答。5.率:都,皆。6.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7.完:保全。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1.以攻取:用攻战(的办法)而夺取。2.其实:

4、它的实际数目。3.所大欲:所最想要的(东西)。4.厥先祖父:泛指他们的先人祖辈。厥,其。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父,祖辈与父辈。5.暴(p)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形容创业的艰苦。6.视:对待7.举以予人: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实际是举之以予人。8.然则:既然这样,那么。9.厌:同“餍”,满足。10.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诸侯)送给秦的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也越厉害。奉,奉送。弥、愈,都是“更加”的意思。繁,多。11.判:决定。12.至于:以至于。13.颠覆:灭亡。14.理固宜然:(按照)道理本来就应该这样。15.此言得之:这话对了。得之,得其理。之,指上面说的道理。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

5、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迁灭:灭亡。古代灭人国家,同时迁其国宝、重器,故说“迁灭”。2.与嬴:亲附秦国。与,亲附。嬴,秦王族的姓,此借指秦国。3.既:连词,既然4.免:幸免。5.始有远略:起初有长远的谋略。6.义:名词作

6、动词,坚持正义。7.始:才。8.速:招致。9.再:两次。10.洎(j):及,等到。11.以:因为12.谗:小人的坏话。1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革,改变,除去。殆,几乎,将要。14.智力:智谋和力量(国力)。15.向使:以前假如。16.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负存亡的命运。数,天数。理,理数。皆指命运。17.当(tng):同“倘”,如果。18.易量:容易判断。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以:用。2.礼:礼待。名作动。3.食之不得下咽也:指

7、寝食不安,内心惶恐。下,向下。名作动。咽,吞咽。4.势:优势。5.而:却。6.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7.劫:胁迫,劫持。8.日:每天,一天天,名作状。下文“月”同。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胁迫啊!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可以:可以凭借。2.苟:如果。3.下:自取下策。4.从:跟随。5.故事:旧事,先例。6.下:指在六国之后。唐德宜古文翼卷七:“以赂秦作主,而又补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非利害,了然如指诸掌。至其气雄笔健,段落紧密,尤自出人头地。篇末一结,若预烛南宋之主和,而深为

8、寄慨,识更远到。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第一段: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中心论点)第二段:赂秦力亏而亡。(正面论证。)第三段:不赂者以赂者丧。(反面论证。)第四段:为国者勿使为积威所劫。(历史经验,古。)第五段: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现实意义,今。)1、本文完美地体现了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则,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2、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开篇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又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

9、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3、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联系,而且首尾照应,古今相映。4、对比论证,如“赂者”与“不赂者”对比;秦与诸侯双方土地得失对比,既以秦受赂所得与战胜所得对比,又以诸侯行赂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赂秦之频与“一夕安寝”对比;以六国与北宋对比。通过对比增强了“弊在赂秦”这一论点的鲜明性、深刻性。议论文之典范:议论文之典范:议论文的针对性:议论文的针对性:一、不是看它是否准确、全面地评价了历史事实。六国破灭的原因有很多,可以从几个角度去探讨。二、着眼于其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是不是最深刻论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论点所要达到的目的。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联系北宋现实。三、针对性就是目的性。借古讽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