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4.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的反思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2654876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74.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774.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774.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774.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的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74.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74.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的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的反思摘 要: 现行的教学评价存在对评价功能认识不足、评价指标单一、过分强调量化评价而忽视质性评价等缺陷,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学评价方式必须加以变革。在评价过程中要立足学生的发展,淡化选拔与甄别;建立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强调质性评价,把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重视自我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从注重结果变为重视过程评价。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有效教学;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加以分析处理,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给予价值判断的历程。1它贯穿于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

2、分,对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和教师,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运行实施和逐步推广,传统教学评价的许多弊端越来越凸显出来,成为教育改革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传统教学评价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评价往往窄化为考试,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构教学评价体系,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具体化,从而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以全面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促进学生持续和谐地发展。一、对我国现行教学评价的反思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完善教学,改进学习环境,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提高。但我们以往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

3、视改进与激励功能,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评价方法单一;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同时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师、学校评价制度,严重地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着亿万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2。 (一) 对评价功能认识不足,重视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促进和激励功能我们以往的教学评价是以考试为本,以甄别和区分为目的,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排名次,并以此作为教师工作的成效,作为教师评优、职称晋升和奖金发放的依据。这种评价,对学生来说,容易引起排名在前的学生骄傲自满的情绪,面对排名靠后的学生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局面;对教师来讲,它只突出了少数教师,甚至成了

4、有些教师追逐名利的阶梯,不能引起大多数教师的响应和重视,也就难以真正调动大多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这种评价体现的是精英主义的价值观,在精英教育时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此次课程改革的中心口号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大多数,符合教育的公平性原则,需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创造平等的机会和多方面的条件。这种注重选拔和甄别的教学评价已无法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和民主生活的需要。(二)在评价内容上,重视对知识的教学和学习的评价,评价指标单一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形成了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倾向。教学评价以教师的教为主要内容,

5、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的语言、板书等成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缺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身素质提高的考查;对学生的评价,又过多倚重学科知识,而且经常只是停留在记忆层面上,忽视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的评价。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网络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仅仅传授和学习书本上的一些现成的知识己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以掌握知识的多寡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评价的单一指标的局限性凸显出来。要求人们在关注学业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个体的其他方面,如师生的长远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综合素质。(三)在评价方法上,过分强调量化评

6、价手段,忽视质性评价的方法传统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是在于鉴定和选拔,因此就非常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在教学评价中就力求做到精确化,定量化。片面追求量化,迷信数字,实际上是否认了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忽视了学生个性本质的不可测性,在实践中,这不但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作用,把评价引入歧途。另外,评价结果的数量化,虽然有助于鉴定、比较和选拔,但却去失了许多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削弱了评价的诊断、改进功能。3一味地强调量化评价只能“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加以简化或只评价简单的教育现象,它不仅无法从本质上保证对客观性的承诺,而且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这样,学生生动活泼

7、的个性被抽象成一组组僵硬的数字,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也被简化为可能的几个数量,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状况的丰富性则泯灭于其中”。4另外,就评价主体上说,被评价者往往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尚未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就评价重心上说,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对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未能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5这些问题与当前教学评价发展的特点极不相符,也阻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二、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程提出了与传统教学评价有别的评价理念,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

8、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6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教学评价体系。(一)立足学生的发展,淡化选拔与甄别新课程教学旨在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它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

9、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应试教育下的甄别出少数尖子学生,以“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并通过指导分析,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二)建立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教学是否有效、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质量反映出来,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是教学评价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学习质量的评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但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

10、的潜能,要关注学生的一般性发展,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三)强调质性评价,把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传统的教学评价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评定一个人的发展状况,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量化的评价结果表现出僵化、表面化的特点,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征、努力和进步等被定格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量化评价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丢失了教育当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质性评价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描述学生的成就、优势和不足,提出对学生发展有针对性的意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内在发展的

11、动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质性评价从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的评价,二者要恰当结合交互进行,对日常的表现要以鼓励、表扬等为主,一个阶段或一个学期可进行定量评价,然后把两种评价结果综合分析,用人性化的语言客观地描述学生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并提出希望和建议。质性评价具有较高的效度,有人说“它已经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种种不足”。7我们要正确认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合理之处,恰当地综合运用两种评价方法,在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以更有效地实现新课程教学评价的促进和发展功能。(四)重视自我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长期以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

12、被排除在评价过程之外,始终处于被评价者的地位,无法参与评价过程。比如在以往的考试评价中,一般都是教师命题、阅卷、评分、卷面分析,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评价结果。致使评价过程变成只有教师参与的单向评价活动。这样的评价结果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而任何一种并非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良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全面发展就会成为空话。8新课程要求把教学评价的权利还给师生,教师和学生是评价的主人,使师生对教学展开自我评价。这样,被评价者成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形成了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和外部专家共同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13、加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调中,增进了评价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进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五)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从注重结果变为重视过程评价关注结果是面向过去的评价,而关注过程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新课程要求把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教师、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因为只有关注过程,才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

14、到的问题、所做的努力和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使评价发挥其促进功能;只有关注过程,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也只有关注过程,才能使教学评价符合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课堂评价通过提问、口头陈述、展示、表演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特长,教师通过持续的观察,发现每个学生的风格、个性、品德、能力,这样的评价不但能为教师提供真实而准确的教学信息,提高他们的教学判断、决策与反馈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体验和学习机会,促进学习中的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

15、性和责任感。9三、教学评价改革还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评价的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障碍:在理论上,教育评价的心理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对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的借鉴还不能帮助我们形成结构完整、条理清晰的现代评价的新理念。在实践中,思想难以统一;学校的现有资源和教学体制使现代教学评价难于展开;教师在评价改革中的压力巨大、处境艰难;信息的庞杂和变幻莫测,特定情景的局限,深层次评价的不可观察性,都为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传统的评价到科学评价的改革,表面意义的变化只需要新的词汇和新的解释形式,但要真正改变无时无刻不在驱动我们陈旧的教育理念,尚需假以时日。参考文献:1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 徐勇,龚孝华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常河山试论教学评价的利学化J河南大学学报,1998(3) J4 比尔约翰逊著,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卢远乾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J贵州教育,2006(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01-7- 277 瞿葆奎主编赵水年选编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7138 傅崇爱新课程教学评价初探J小学语文教学,2007(3)9 波帕姆著.董奇译. 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