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总复习(有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2654254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总复习(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伤仲永》总复习(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伤仲永》总复习(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伤仲永》总复习(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伤仲永》总复习(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仲永》总复习(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总复习(有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仲永总复习(有答案) 伤仲永总复习 1、文学常识: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他是 朝的 , , 。字 ,号 。 2、伤仲永的“伤”的意思是 。本文采用 和 两种表达方式,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才能开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 道理。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1从方仲永个人来看 ;2从道理上来说 。请用课文原话答复。 4按原文填空 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 ”,少年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 ”青年已变得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 5、原句答复。造成方仲永“泯然众人”的个人原因是: 6、最后一段的议论意在说明什么道理?2分 7、这篇文章的叙事局部一气贯穿而

2、层次清楚,详略有致而构造紧凑,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请认真阅读叙事局部后填空。 从“ ”到“ ”详写仲永才智极盛。 从“ ”到“ ”略写仲永才智枯竭。 从“ ”到“ ”略写仲永才智衰退的原因。 8、先按要求摘句填空,然后答题。 方仲永五岁作诗能“ ”,而且“ ”;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 ”;二十岁就“ ”。 从上面可以看出方仲永的才能是: A、天资聪明 B、平庸无奇 C、日益衰退 D、与日俱增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邑人奇之 D、不使学 9、文章的议论局部,就事说理,说明了作者的才能观。你认为作者的才能观是怎样的?请在正确的一个答案后的括号里

3、打“”。 A、一个人的才能全靠后天学习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B、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假如后天不努力学习,也不会获得成就。 C、一个人的才能是先天就有的,没有天赋,要想成才是不可能的。 D、一个人假如先天很好,即使后天不够努力,也可能获得好的成绩。 10、朗读下面的文言短句,选出语气停顿正确的一项。 传一乡秀才观之 答: A、传/一乡秀才/观之 B、传一/乡秀才/观之C、传一/乡秀/才观之 D、传/一乡秀/才观之 余闻之也久 答: A、余/闻之/也久 B、余闻/之也久C、余闻/之也/久 D、余闻之也/久 11、比拟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并自为其名 贤于材人远矣 还自扬

4、州 如此其贤也 A、两个“自”字含义一样,两个“贤”字含义也一样。 B、两个“自”字含义不同,两个“贤”字含义也不同。 C、两个“自”字含义一样,两个“贤”字含义不同。 D、两个“自”字含义不同,两个“贤”字含义一样。 12、下面对“明道中,从祖先还家,于舅家见之”翻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B、明道年间,我从父亲那里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C、明道年间,我随死了的父亲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D、明道年间,我从死了的父亲那里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13、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4、一词多义 自: 1.并自为其名 2. 自

5、是指物作诗立就 闻: 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 其: 1、其诗以养父母 2、稍稍宾客其父 然: 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 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15、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或以钱币乞之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稍稍宾客其父 5、泯然众人矣 16、重点句子翻译。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那么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7、以下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

6、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18、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卑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19联络上下文答复: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20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

7、很多,其一,从乡邻的“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 21. 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答复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22. 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从个人情况看: 从道理上讲: 23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汲取哪些教训? 答: 24文章第一段前两句话中交代了方仲永的四个方面的情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 籍贯 姓名 身世 家世 25“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 26“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观点? 答: 27从最后一段分析p ,人要成才,是先天的天资重要还是后天的教育

8、重要? 答: 28、解题。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 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 之情。 29、以下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那么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0、以下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 31、解释以下句子中的词语。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

9、明道中,从祖先还家( ) 3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答: 3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对待? 答: 3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 答: 34“父异焉”“邑人奇之”皆因仲永本身的“异”。仲永自身的“异”,表如今哪些方面?请略加分析p 。 36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详细作法又是怎样的? 37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8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_。 39填空。本文借事说理。叙事局部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开展变化的 个阶段;说理局部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说明了作

10、者的观点。 40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络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41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表达在: 42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 43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2分 44、方仲永自幼天资过人的详细表现有两处,分别是_和_。后来又发生_和“又七年,泯然众人矣。”的变化,变得“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用原文填空 4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眼中的方父:_ 我最想对他说:_ 46、第一段着重描写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作用?本文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和启示? _ 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成语和典故必须不一样。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