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学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2653012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一节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一节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一节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静电场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班级 姓名 【要点导学】:1、 结合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具体情景,理解电荷守恒定律;2、 知道元电荷的概念,知道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课堂合作学习】1电荷(1)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 (3)除了摩擦起电,还有没有可以使物体带上电的方法?实验: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带电枕形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反复多次接触球形导体C,使之带正电。将C移近A,用与有机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分别靠近A、B。(如图所示)问题如将A、B分开,再移走C,A、B带电情况如何?问题再将A、B接

2、触后,它们是否带电?这说明什么?问题若先把C移走,再将A、B分开呢?总结静电感应的实质与特点: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电荷守恒定律的另一表述: 3元电荷(1)电荷的多少如何表示?它的单位是什么?(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4)什么是比荷?电子的比荷是多少?【典型例题】【例1】 如图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d,b斥c,c斥a,d吸b,则( )A仅有

3、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Cc,d小球带同种电荷 Dc,d小球带异种电荷【例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 A、B,分别带有电量QA= 6.410-9C,QB=-3.210-9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例3】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 )A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D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例4】为了测定水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

4、子,可做如下实验:(1)在酸式滴定管中注入适当蒸馏水,打开活塞,让水慢慢如线状流下,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水流,发现水流向靠近玻璃棒的方向偏转,这证明( )A水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B水分子是极性分子C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且带正电 D水分子是极性分子且带负电(2)如果将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接近水流,则 ( )A水流将向远离塑料棒的方向偏转 B水流将向靠近塑料棒的方向偏转C水流先靠近再远离塑料棒 D水流不偏转【达标检测题】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C元电荷就是质子D物体所带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2.关于摩擦起电和感

5、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3.如图1-1-3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图1-1-3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 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负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M和N

6、是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1.610-10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图1-1-4A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了M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荷1.610-10C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1.610-10个电子B如图1-1-4,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则(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C金属球A可能带正电m1m2O图1-1-5D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 6. 如图1-1-5,小球质量分别为m1、m2,带同种电荷,电量分别为q1、q2,将它们用等长的绝缘细线悬于同一点O,此时两

7、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则必有( )A.m1=m2 B.q1=q2 C.m1=m2 q1=q2 D.不能确定7.如图1-1-6所示,当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图1-1-6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8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1-1-2所示,现使b带正电,则( )abA.b将吸引

8、a,吸住后不放开B.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C.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D.b立即把a排斥开电磁学的认识史.早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泰勒斯就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2、美国科学家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把自然界的闪电解释为大气层向地球的放电现象并为此做了一次危险的风筝实验,这次实验导致避雷针的发明. 3、1746年,荷兰莱顿发明的莱顿瓶解决了这一问题。随后,威.华生用这些莱顿瓶使大约2公里长的导线通电,虽然电流不稳定。这一事实导致后来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大罗.伏特研制成功最早的电池(组).4、苏格兰物理学家詹克.麦克斯韦建立了反映磁和电之间关系的方程组。他的重要贡献有:(1)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2)从理论上计算了电磁波的速度,发现它与光速是一样的,因此断定光本身就是一种电磁现象。 5、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在1888年最后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