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2649991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基础知识.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定义: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属性:1。相对的稀缺性. 2。绝对的稀缺性。 3。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含义:“差值差值=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入-总费用”是正值,越大越好;负值,越小越好。利润最大化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突出效用的货币收益方面,忽略非货币收益方面。三、 劳动力市场经济系统由居民户(家庭户)和企业组成.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劳动力市场的功能: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

2、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四、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目的-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结论具有客观性。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确定对象、设定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二)规范研究方法经济运行中的障碍:信息障碍、体质障碍、市场缺陷.规范研究方法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研究方法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中把两种方法结合运用。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概念 社会劳动力:在一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总人口劳参

3、率=(劳动力/总人口)100 年龄别(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Es=(S/S供给量变动百分比。) / (W/W工资变动的百分比。)1。供给无弹性:Es=02。供给有无限弹性:Es3。单位供给弹性:Es=14。供给富有弹性:Es15.供给缺乏弹性:Es1(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女性劳参率上升趋势原因: 1。女性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2。制度劳动时间缩短. 3。人口出生率下降。 4。科学进步。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555年龄段男性成年人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失业率上升,二

4、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二、劳动力需求定义: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Ed=(D/D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 (W/W工资变动的百分比。)1。需求无弹性:Ed=02。需求有无限弹性:Ed3。单位需求弹性:Ed=14.需求富有弹性:Ed15。需求缺乏弹性:Ed1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一)边际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绝对减少。(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四、劳动力

5、市场的均衡(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A马歇尔 一般均衡分析L瓦尔拉(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1、人口规模 2、人口年龄结构 3、人口城乡结构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均衡价格的决定实际上是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均衡价格论-A马歇尔所谓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二、工资形式生产要素四类: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

6、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劳动要素均衡价格的工资,称为劳动报酬.(一)基本工资1.工资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以工资率的计量单位计算的工资所得只是基本工资。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它受到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三个因素的影响. 实际工资 = 货币工资 / 价格指数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货币工资 = 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位) 合格产品数量(二)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的特征: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2.法定性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实物支付是福利的表现形式原因:法定保险金、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起点 延期支付是福利的另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7、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一)总供给、总需求总供给 = 各类生产要素攻击的总和(劳动+资本+土地+管理) = 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收入的综合 = 消费 + 储蓄(二)就业总量决定 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取决于总需求水平.二、失业及其类型失业的类型:1.摩擦性失业2.技术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季节性失业三、需求不足性失业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失业率 = (失业人数 / 社会劳动力人数)100% = (失业人数 / 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失业的影响:1。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2。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3。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

8、场(一)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分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两类。(二)劳动力市场的支付结构要素 1。最低劳动标准 2。最低社会保障 3.工会(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1.财政政策:增减政府税收,预算支出水平来调节经济。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措施: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3.收入政策:(1)收入政策及其作用 1)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2)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第二章 劳动法第一节 劳动法的体系一、劳动法的概念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二

9、)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第一,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协调。第二,指导劳动法的实施,正确适用法律,防止出现偏差。第三,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解释,对于认识劳动法本质有指导意义,可以弥补劳动法律规范可能存在的缺陷(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根据宪法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可以将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归纳为以下内容: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劳动权包括: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全、职业培训权.劳动权的核心: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劳动权保障体现:基本保护、全面保护、优先保护。劳动法宗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劳动关系民主化的原则“三方原则

10、政府、工会和企业家协会(雇主协会)共同参与决定或听取工会和企业家协会(雇主协会)的意见.3.物质帮助权原则物质帮助权是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就业机会时有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特征:社会性、互济性、补偿性.三、劳动法律渊源 类别:1。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2.劳动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3.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国务院是国家行政机关制定.4.劳动规章国务院组成部门制定。5。地方性劳动法规6.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7.正式解释(任何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其他类别:(1)雇用规则(内部劳动规则) (2)劳动(雇佣)合

11、同 (3)集体合同:通过工会与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 (4)习惯法: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习惯)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四、劳动法体系 劳动法体系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互相关系。我国劳动法体系由以下劳动法律制度构成: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3。劳动标准制度:每月不能超过36小时。4。职业培训制度:是国家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责、管理权限、职业分类、通用标准、职业技能考核鉴定。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帮助和补偿 内容:社会保险的体制 社会保险的项目、种类 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 享受社

12、会保险待遇的资格条件和标准 社会保险待遇的支付原则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运营和管理。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7。工会和职工明珠管理制度8.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劳动法律体系的构成劳动法体系劳动关系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职工民主管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标准法工作时间法工资法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劳动保障法促进就业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障法劳动福利法劳动监督检查法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一、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一)企业战略的概念与特征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其实质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和战略目

13、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的特征.(二)企业环境的结构及特点1、外部经营环境宏观经营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技术环境.微观经营环境包括行业环境、市场环境。2、按照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把经营环境分为四类复杂程度简单变 化 程 度稳 态动 态1稳定的和可预测的环境, 要素少要素有某些相似并基本上维持不变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低2、动态的和不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少要素有某些相似但处于连续的变化过程中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低复杂3稳定的和可预测不到环境,要素多要素间彼此不相似但要素基本维持不变对要素的复杂知识的要求高4动态的和不可预测的环境,要素多要素间彼此不相似并且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