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质量分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264818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质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质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质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质量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质量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质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质量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质量分析四年级语文组一、 命题状况分析本试卷能以检测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语言积累为目的,紧扣课本而略超于课本,出题活但有格。整个试题基本体现了:注重基本,突出能力,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联系生活的原则,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检测学生的语文素养。二、试卷分析1、题型多样,涉及古诗词连线、看拼音写词语、给多音字选对的的读音,选择关联词,按规定写句子,按课文内容填空,课内、课外阅读。2、不同类型的题型,都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限度,并且注重考察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语文中的应用。 三、年级质量分析(一)、总体分析班级参照人数总分人均分优秀人数优秀率及格人数及格

2、率四年级5475014991.6850993.23%54098.72%(二)、各小题状况分析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积累与运用第一题:古诗词对对碰。分值5分,规定学生选择对的的诗句连线。本题得分率:99.62%,失分率:0.38%。本题错误的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错误因素:课外古诗不会背。从得分率来看,大部分学生古诗词背诵状况较好,极个别学生对课外古诗掌握的不好,这就规定我们平时让学生背书要人人过关。第二题:看拼音,写词语,分值10分。本题得分率:82.65%,失分率: 17.35%.本题错误较多的是“鱼贯而出”的“而”字和“困惑不解”

3、的“惑”字。 “鱼贯而出”的“而”,错误因素:学生书写不规范,“而”没带勾,两竖太长。“困惑不解”的 “惑”,错误因素:上面 “或”字少一撇。因此,这两个字失分较重。从得分率来看,学生对字音、字词的掌握较好。部分同窗失分的重要因素,一是对字音、字形掌握得不牢固;二是答题时书写不够规范。第三题,选对的的中文或音节,分值3分。本题得分率95.95%,错误因素:1.对字形、读音掌握不牢,辨别不清,如“采、彩”、 “或、惑”、 “xu、xi”错误较多。2.个别学生做题不细心,会做的选错或漏选。在此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相似字的辨别、多音字的积累。第四题,补充词语,分值4分,本题得分率93.2%,错误因

4、素:1.字形记忆不精确,与学过的同音字混淆,如随心所欲的“欲”错写成“遇”、“郁”,危峰兀立的“兀”错写成“雾”, 永驻人间的“驻”错写成“柱”、“住”。2.做题粗心填错,如“聚()会神”错填为“会”,“腹()受敌”错填为 “受”。3.个别学生没有掌握词语,空着不会填。此后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和书写练习。第五大题,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括号里。分值4分。规定学生分析句子后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本题得分率为98.24%。错误因素:“由于. 因此 .”是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而“虽然.但是 .”是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这四句话都出自课文中,由于粗心,没有认真读题,个别同窗出错。在讲题时,把关联词语之

5、间的关系再次强调。第六大题,按规定写句子。分值8分。本题四个句子,共8分,每句2分。四句话规定不同。本题得分率为97.62%。错误因素:1、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改为: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出错的因素:对句意不理解。2、修改病句:“五颜六色”和“红旗”互相矛盾,去掉一种,学生有把“五颜六色”换成“辉煌”“红红”。在讲题时,强调前后搭配要恰当,最后只去掉,不换词语。这种按规定写句子的题目,有一定难度,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做有关练习。第七大题,根据所学内容填空,分值8分。规定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按规定填空,本题得分率92.78%。错误因素:1、大部分学生可以根据句子的内容填写对的的

6、句子,极个别学生把“人恒爱之”的“恒”易写成“衡”,或者“恒”字上面少一横。2、有关农业气象的谚语,个别同窗易弄混为其他的诗句或有的写出来但浮现错别字,如“蚂蚁搬家蛇过道”的“道”有个别同窗写成“到”3、看到落日映照的黄沙漠漠的景象,会使你想到王维的诗句,这一空中有的同窗未读懂题意,有的读懂却把诗句写错,如“长河落日圆”中“圆”字易写错。4、设计保护黄河的一则标语,有的同窗审题不清,有的易写错别字。在此后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课内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强调字体对的书写。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一)课内阅读,读片段,回答问题。分值9分,规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本题得分率9.52%。错误因素:1.本

7、次课内阅读考试内容为四年级下册第二课,本课课文在上学期就已讲授,在本学期课程讲授中,对第一单元课文复习不到位。学生对本课内容记忆不够深刻。2.本课课题为桂林山水,但在考试过程中,部分学生写成桂林山水甲天下,将课文中引用的俗语与文题记混。3.第五小题中,题目问用什么语调来读,诸多学生不懂读书的语调均有什么,知识积累局限性,将语调填成“轻声”“重读”。在此后新授学时,多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多引导,多鼓励,激发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对课文加深印象。对学过的课文,及时复习,注重检测。(二)课外阅读,认真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分值14分,规定学生阅读短文,按题目规定回答问题,本题得分率8.31%,错误因

8、素:1.第二小题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部分同窗对题目阅读不认真,所填词语不是课文中的词语,第三小题的第二问仍然是从文章中找词语,部分学生想固然,填的不是文章中的词语。3.第三小题问“贵”字的两层含义,部分同窗只写出了价格昂贵,没有写出两姐妹感情贵,只是单纯地说是由于礼物是送给姐姐的、礼物贵重等,对文章理解不进一步。其实,这个短文是学习与巩固上的原题,教师也讲过,可是出错的还诸多。这就规定我们在此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分析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做题习惯,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爱好,向学生传授合理有效的阅读措施。第三部分习作本次习作的题目是: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会与诸多人相识相交,如

9、父母、朋友、教师等,请以“我的 ”为题,写一篇体现人与人之间真诚、关爱、协助的文章。规定:把题目补充完整;环绕题目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写具体,体现真情实感;做到卷面整洁,语句通顺;分值30分。本题得分率93.94%。大部分学生写的不错,句子通顺,笔迹清晰,书写也很认真,题目拟的很恰当,也可以生动描写出有关某人的一件事,中心明确。但也存在如下问题:1不懂得在完毕半命题作文前,一方面要把习作规定中的作文题目补充完整,丢分较多。审题不清。有个别学生没仔细读下面的规定,题目写对了,却没理解规定,写成了两件事或三件事。个别学生还达不到本年级段习作的基本规定:习作内容不充实,三言两语极其简朴的完毕习作

10、,语言体现不清晰,语句不够通顺,有明显的语病。在后来的习作指引中,要激发学生的习作爱好,并加强对半命题作文的指引和对审题规定的强调,不跑题,按规定写,写生动具体、内容丰富。卷面分析本试卷卷面分值分,得分率74.49%。其中减1分的占42%,减2分的占11%,减3分的占11%,减4分的占2%,个别学生一分都没得住。失分因素:1.学生自己不够注重,2.学生想写好,但写不好,3.教师规定不够严格。这些因素导致了卷面脏,涂画严重,笔迹不够工整等问题,失分较多。在后来的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卷面书写进行有效的引导和严格的规定,争取考试时卷面少扣分或不扣分。四、 改善措施通过这次素质检测,看到了学生们的进步,

11、也较好地反映了教师们的教学状况,有欣喜也有局限性和遗憾。为进一步加强下一学段的教学,采用如下教学措施:1、注重语言积累的灵活性。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但是比较机械,死记硬背的现象严重,忽视理解记忆。随着年级的升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本上积累,逐渐加强意义识记,这既是基本的结识规律,也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规定熟背的内容还规定学生会写。课本上的优秀片段、涉及课外的,让她们多读,感悟中华语言的魅力,受到美妙语言的熏陶,以致在语言中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写作水平。2、潜心解读文本。文本文本,教学之本。在深刻、充足、多元解读文本的基本上,再进行教学设计。错别字的浮现、标点运用的不当、词汇量的局限性、语言的

12、干瘪苍白,都是训练量的局限性、训练法的不到位所致。由于理解与结识的偏颇,语文教学过度强调其人文性,而对工具性有所削减,因此语文课堂仍须加强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精确性,在课堂上就多写多练。 这一点教师要严格规定,规范书写,加强易混淆字、词的辨别、结识。 3、注重运用语言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小笔头的练习,指引学生多读多写。进入中年级后的习作训练,不仅要鼓励学生“乐于写”,引导学生“写得出”,并且要注意基本措施的训练,逐渐让学生“写得好”。平时让学生勤动笔写日记,不管水平如何,只要能坚持下来,同步教师要做楷模。从中也要运用鼓励措施,让学生乐意动笔写,找到写作的爱好。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不光要从生活中选材,还要对写法及时指引。4、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并多教“设身处地想”、“联系上下文”等措施,授之以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