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题破山寺后禅院

上传人:梦** 文档编号:552648179 上传时间:2024-06-23 格式:PPTX 页数:10 大小:18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题破山寺后禅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4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题破山寺后禅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4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题破山寺后禅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4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题破山寺后禅院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4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题破山寺后禅院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题破山寺后禅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学课件题破山寺后禅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与王昌龄同榜。常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与王昌龄同榜。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兴旨幽远。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兴旨幽远。有有常建集常建集。作作者者简简介介知识备查背背景景资资料料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中华书局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中华书局19601960年版)。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年版)。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禅院,寺院。江苏常熟虞山是苏南风景名胜,寺。禅院,寺院。江苏常熟虞山是苏南风景名胜,现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虞山北麓的兴福寺是佛现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虞山北麓的兴福寺是佛教寺院,

2、景致迷人。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所以寄情教寺院,景致迷人。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所以寄情于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从于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从而写下了这首诗。而写下了这首诗。知识备查清晨清晨/入入/古寺,古寺,初日初日/照照/高林高林。曲曲径径/通通/幽处,幽处,禅房禅房/花木花木/深。深。山光山光/悦悦/鸟性,潭影鸟性,潭影/空空/人心人心。万籁万籁/此此/都寂,但余都寂,但余/钟磬钟磬/音。音。题破山寺后禅院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常 建建整体感知清晨入古寺,清晨入古寺,初日初日照高林。照高林。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译文译文】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初升

3、的太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高的山林。阳照耀着高高的山林。初升的太阳。首联交代了诗人来到破山寺的时间及所见。首联交代了诗人来到破山寺的时间及所见。精读细研 颔联写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颔联写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色的幽静迷人。曲径曲径通幽处,通幽处,禅房禅房花木深。花木深。【译文译文】小径弯弯曲曲通向幽静的深处,禅小径弯弯曲曲通向幽静的深处,禅房就掩映在那花木丛中。房就掩映在那花木丛中。僧人住的房舍。弯曲的小路。精读细研山光悦山光悦鸟性,鸟性,潭影潭影空空人心人心。【译文译文】山中景色使鸟儿怡然自得,潭中影山中景色使鸟儿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

4、人心中俗念消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颈联紧承颔联,进一步渲染禅房周围颈联紧承颔联,进一步渲染禅房周围清幽清幽的环的环境:山光、鸟、潭影,让人感觉心境空灵。境:山光、鸟、潭影,让人感觉心境空灵。指山中美丽的景色。使怡然自得。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里的清澈秀丽的影子。人的世俗之心。精读细研 【译文译文】各种声响此刻全都沉寂,只有钟磬各种声响此刻全都沉寂,只有钟磬声在空中回荡。声在空中回荡。万籁万籁此都寂,此都寂,但但余余钟磬钟磬音。音。尾联两句以声衬静,营造出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而诗尾联两句以声衬静,营造出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而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也随着这钟声磬音起伏飘扬,袅人淡泊的情怀、内心

5、的感悟也随着这钟声磬音起伏飘扬,袅袅不绝。与王维的袅不绝。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有异曲同工之妙。之妙。指各种声响。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只。精读细研1.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悦”和和“空空”两字的妙处。两字的妙处。“悦悦”和和“空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山光使鸟儿怡然自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悦悦”字既有鸟儿的欢字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空”字既写字既写

6、出了后禅院景色之幽静,也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出了后禅院景色之幽静,也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不矛盾。这里采用以声衬静(或以动衬静、以动写静、衬不矛盾。这里采用以声衬静(或以动衬静、以动写静、衬托)的表现手法。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音,和作者托)的表现手法。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音,和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2.2.尾联中尾联中“万籁此都寂万籁此都寂”与与“但余钟磬音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是否矛盾?为什么?合作探究概概括括主主题题 这首诗抒写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的观感,描写这首诗抒写清晨游破山寺后禅院的观感,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之情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览名胜的喜悦之情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