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再是“嫌弃儿”.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264571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她不再是“嫌弃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她不再是“嫌弃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她不再是“嫌弃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她不再是“嫌弃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她不再是“嫌弃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她不再是“嫌弃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她不再是“嫌弃儿”说从众可以向上吉林市昌邑区艺术实验小学 梁 嫣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教育者在面对问题学生时应做不同的尝试,以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利用从众心理诱导后进生作出从众行为,使其沿着集体的正确方向前进,应是帮助后进生的有效方法之一.2004年第一学期,S同学转学到我班,这是一位令同学们“敬畏”的后进生:开学不久那些不良行为表露无疑,经常迟交欠交作业,学习成绩甚差.各位家长也一再告戒自己的孩子不要与她接近.到了期中考试,这位同学果然“与众不同”:双科考试成绩均60分.老师同学们都对之摇头叹息,很明显,这位新的集体成员是一位“嫌弃儿”:纪律品德不良导致集体成员对其产生了回避和嫌

2、弃的心理;学习漫不经心,成绩差,导致集体成员对其产生了鄙视和讨厌心理;不善与同学交流,导致她与集体成员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距离.我明白,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在集体教育工作中多注意和帮助S同学,才可使其摆脱遭“嫌弃”的地位,愉快的生活在集体队伍中,与同学们一起进步.考后,我找S同学谈心,她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家庭影响太大,父母从不与她交流,对她不闻不问,同学不喜欢她老师也不喜欢她.显然,她的归因推论有一定的道理,她所缺少的不就是关爱吗?因为家庭原因她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种不协调的关系.因为家庭她使自己懈怠,使她在集体的行列中丧失了主动性积极性.我要帮助她扭转她与外界环境的不协调的关系,让客观环境唤醒她

3、的上进意识,让外界因素成为她前进的动力.我不断的找她谈心,在各个方面帮助她开导她,列举其他后进同学努力向上取得成效的例子,使其产生也要紧跟班集体步伐前进的冲动和决心.另外,我把她的坐为调到与班长一桌,让她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集体对她的关心,培养其对集体的一份感情.这些做法是富有成效的,它的理论基础,建筑在对“从众”心理的把握上.所谓“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团体有形或无形压力的影响,放弃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而在言论或行为方面采取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当从众对象是积极的时候,教育者可因势利导调动和发挥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而我也找到利用从众心理对S同学进行诱导帮助的依据.从客观上来分析,S同学生活在

4、一个文明标兵班,班内形成良好的风气,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只要她做出从众的反映,必定会受到良好的影响,从儿取得进步.同时,她的同桌是位正直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同桌的言传身教以及主动的帮助督促,可让她清醒,从而作出良好的从众反应.从主观方面来看,S同学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她是个容易作出从众反映的人.这是一个比较敏感较注重老师和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没有完全丧失上进心的学生,她又因为对自己日常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接收加工外界信息的能力不强,思维的正确敏捷和灵活不够,较容易也乐于做出从众反应;S同学又是个外向的同学,与人交往的机会相对较多,只要作有心人,每次与同学的交流都会在群体中有所收益.找到了理论依据,我利用从

5、众心理对S同学实施教育帮助时,就增强了信心,紧接着对她进行了以下教育影响:首先,让其感受到群体凝聚力的影响.本班以发展到一个成熟的集体,形成了严肃的高质量的集体舆论,能够进行卓有成效的活动,群体的凝聚力是相当强的.而这种凝聚力越强,成员就越指望能从群体获得自身需要的满足,同时也越感到应该对群体忠贞并与群体保持一致.S同学也不利外,她生活在这个集体中感受到集体带给她的满足,并且不断的得到老师同学的鼓励指点,也感到群体保持一致的必要性,在行为上不断参照好的同学,从而取得向上的活力.这属于思想感召的影响.其次,让其感受到群体规范的压力的影响.S同学生活在群体中,她也有归属于群体遵守群体规范的自然倾向

6、,她对偏离群体偏离群体规范也有恐惧心理,她也在竭力避免受到其他人的非议和孤立,力求与群体与群体规范保持一致,力求让群体把自己视为“同类”并获得肯定性评价.因此,不断的提醒S同学,耐心的帮助其找出与一般同学的差距,指出其与集体步调不一致的地方,对其每一点进步及时肯定赞扬,便成为我常规性的工作.再次,强化各种类型榜样的影响.在与S同学的接触中,我很耐心的在班内找出不同类型的典型,作为她学习的榜样,同学们因不断努力取得成功而受到赞扬的事实,逐渐感染了S同学,她的从众心理进一步得到了强化,完成各项任务的行为也越来月越主动,用同学们的话来说就是:“她越来越像我们班的同学了.”的确,S同学的学习和纪律有了可喜的进步,班集体获队列操奖有她一份功劳,课余同学间的闲谈中,不时传来她开朗的笑声,她不再是班中的“嫌弃儿”了,她尝到了从众的甜头,从众带给她向上的动力.教育者在利用从众心理辅导后进生时,必须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生活环境,建立健全班级良好的教学秩序,形成与社会一致的舆论优势.这样,才能发挥优秀群体对学生个体的教育作用,后进生的从众才可择善而从,真正取得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