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传记阅读”仿真高考练(一)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2645023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传记阅读”仿真高考练(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传记阅读”仿真高考练(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传记阅读”仿真高考练(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传记阅读”仿真高考练(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传记阅读”仿真高考练(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传记阅读”仿真高考练(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传记阅读”仿真高考练(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传记阅读”仿真高考练(一)专题检测“传记阅读”仿真高考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陈衡哲的1914谭山山上海外滩码头上远洋邮轮汽笛响起,送别的人挥舞着手臂。这条船上载着一批特殊的客人第一批获得清华奖学金的9名女留学生。这天是1914年8月15日。留学生之中,有个女孩与众不同:只有她没有哭泣的母亲或其他亲人来送行。因为受不了跟母亲离别的场面,她早早就跟家人说不要送别。这个女孩,就是有着诸多“第一”头衔的陈衡哲。这一年,她24岁。除父母之外,三舅对陈衡哲的早年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三舅常常对她说,世人对命运有三种态度:

2、其一是安命,其二是怨命,其三是造命。三舅希望她有造命的态度,也相信她能创造自己的命运。她确实是这么做的,也做到了。对命运的第一次抗争,是她7岁时拒绝缠足。她的第二次抗争,则是13岁时离开父母,去广州考西式医学院。她之所以这么执着于上学,跟她十一二岁时对梁启超、谭嗣同的崇拜有关。于是,在13岁的这一年,也就是1903年,陈衡哲独自坐上了现代化的蒸汽船,前往广州。因为年纪太小,陈衡哲在广州没被医学院录取,最后入读上海一所中英女子医学院。接着,17岁,陈衡哲迎来了人生又一个挑战:她父亲让她回成都,家里有一门亲事在等着她,她坚决拒绝。1913年冬天,经姑母介绍,她在常熟乡下当起了家庭教师。她经常忧郁地

3、自问:我这样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转机是1914年5月的一天,陈衡哲在报上看到了清华学校(即清华大学的前身)招募首批赴美女留学生的消息。这次招考没有学历要求,满足“体质健全、天足且未订婚”条件的女孩皆可报考,通过考试的话,就能获得奖学金去美国学习5年。当时一共有41人报名。笔试持续一周,每天上午考3门课,下午考两门。考试的科目中,有一半是陈衡哲从来没学过的,她只写下“从来没学过这个科目”,然后就交白卷。负责招生的人告诉她,这个举动给他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来到美国后,陈衡哲首先进入位于纽约州的普特南女子中学学习。那时的留美学界有两件大事,一是白话文学运动,二是科学救国运动。两大运动的提倡者分别是胡适

4、和任鸿隽,后来三人成为最好的朋友。1915年秋,陈衡哲入读瓦瑟学院,专修西洋历史,兼修西洋文学。她的大学生活,在她1917年发表的白话小说一日中有所反映。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认为,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应该是陈衡哲这篇一日,而不是以往公认的鲁迅的狂人日记。1920年,陈衡哲学成归国。这一年,她成为北京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并与任鸿隽成婚。今圣叹所著新文学家回想录中记载:陈衡哲曾被西南联大请去做讲座,头两排留给教授们坐,但来的教授太多,就连姚从吾、雷海宗等几位名教授都只能站在台角听。讲完后教授们纷纷上前向她致敬,有叫她“老大姐”的,有叫她“陈先生”的,但没有人叫她“任太太

5、”虽然此时她已辞去教职多年。(摘编自读者)相关链接一代才女陈衡哲,她的创作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史学史上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她更是新时期女子解放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当中国新文学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陈衡哲作为女作家之林的第一个战士,先于冰心和庐隐,踏过时代的风暴,用那支才华横生之笔,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写了不少新诗、小说和散文。(陈衡哲)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第一段介绍的中国第一批获得清华奖学金的女留学生要搭乘远洋邮轮到美国去以及具体的时间,照应了材料的题目并引出下文对传主的表述。B“我这样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是陈衡哲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表明

6、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也表现了她对此时在乡下担任家庭教师的厌恶之情。C陈衡哲在1914年参加了清华学校即现在的清华大学赴美留学考试,并最终取得到美国留学的资格,这与她的诚实态度给负责招生的老师留下好印象有关。D陈衡哲才华横溢,紧跟时代步伐,在中国新文学开始的时候创作了不少新诗、小说、散文作品,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成就了自己的人生。解析:选B“也表现了她对此时在乡下担任家庭教师的厌恶之情”错误,这种自问,主要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深入思考,感觉自己目前的生活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不能说她厌恶担任家庭教师。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本在描写1914年上海外滩码头

7、留学生出国的场面时,特别点明了与众不同的女孩陈衡哲,一是点明了她传主的身份,二是表现她的特立独行。B陈衡哲的三舅对陈衡哲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三舅有关命运的三种态度的观点,使得陈衡哲在后来的生活中创造了她自己的命运。C文本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陈衡哲出国,然后回忆陈衡哲出国之前的学习生活和她的追求,以此交代她的成功与少年的努力和追求是分不开的。D陈衡哲的“第一”包括中国第一批出国女留学生、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位女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教授,这些第一奠定了她在教授中的地位。E文本引用夏志清的话、新文学家回想录中的内容等,主要说明陈衡哲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以及她在西南联大做讲座时的

8、受欢迎程度等。解析:选CDC项,“回忆陈衡哲出国之前的学习生活和她的追求,以此交代她的成功与少年的努力和追求是分不开的”错误,回忆的内容主要写她的抗争精神。D项,“这些第一奠定了她在教授中的地位”错误,从后文的“虽然此时她已辞去教职多年”分析,人们尊重她更多的是她的学识而不是这些“第一”。3文本画横线的第四段体现了传主陈衡哲的什么品质?为何这样写?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这段话的内容体现的传主的品格,二是这些品格在传主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等。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陈衡哲的抗争精神,比如拒绝缠足、拒绝家里定的亲事等,这些恰恰与

9、后来清华学校招募赴美女留学生的要求有关;同时这种抗争精神又是受其舅舅当年的教育影响以及后来她参加清华学校考试的一个重要原因等。参考答案:表现了陈衡哲的抗争精神。她7岁时拒绝缠足,13岁独自到广州考西式医学院,17岁拒绝家里定的亲事。作用:照应了前文陈衡哲的舅舅对她的重要影响,要创造自己的命运。为后文陈衡哲参加清华学校招募赴美女留学生做铺垫。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史学大师阎宗临夏明亮1904年阎宗临诞生在山西省一户农民家庭。他自幼喜欢读书,苦于家境窘迫,上小学时经常步行三十多里山路到表兄家借书阅读。小学毕业后,父亲想送他到县城里的店铺当学徒,早点赚钱贴补家用。表兄深知这个表弟

10、嗜书如命,读下去可能会挣个好前程,于是主动提出每年资助二十元供他读书,这样他的读书生涯才未致中断。1919年,阎宗临考入川至中学,毕业时,化学老师乔松岩先生建议他去北京报考高等师范。当时家里再也拿不出钱来,他就拿着乔先生给的十元钱,孑然一身前往北京。因在中学数理化和外语基础太差,阎宗临未能考取高等师范,坐困孤城,维持生活成了问题。经朋友劝说,他报考了梁漱溟先生在山东曹州开办的重华书院,斩获第一名。梁先生爱才心切,亲自到旅店看望。得知阎宗临的困境后,他慷慨允诺为这个穷学生免除学杂费并负担食宿。重华书院的课程以儒学、佛学和印度哲学为主。阎宗临试读了一段时间,对这些课程提不起兴趣,还是想读文学或历史

11、学。他思虑再三,毅然向梁先生辞行。梁先生不阻青年人之志向,欣然放行。这段相处时间虽不长,但梁先生那渊博的学识、宽厚的为人,给青年阎宗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偶然的机会,阎宗临结识了留法归国的学生华林。华林得知阎宗临想读“洋书”的理想后,竭力劝说他赴法勤工俭学,并应允为他在法国联系工作事宜。历经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阎宗临终于到达法国马赛港,通过华法教育会进入公学开始学习法文,同时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经历了将近四年的打工生涯,阎宗临于1929年冬天正式注册为瑞士伏利堡大学文学院学生,主攻欧洲古代中世纪史。拉丁文晦涩深奥,在语言学界有“死文字”之称。学校规定,东方国家的学生可以免修拉丁文。学校里几位

12、日本籍学生知难而退,申请免修,阎宗临这个中国学生却硬着头皮选修了拉丁文。在阎宗临看来,这不仅是因为要获得伏利堡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必须通过拉丁文考试;更是因为西方历史原著大多是用拉丁文写成的,不学通拉丁文,就无法真正理解欧洲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本着“了解西方历史文化的灵魂”的精神,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阎宗临熟练地掌握了拉丁文,听、说、读、写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933年夏,阎宗临获得瑞士国家文学硕士学位。1929年11月,阎宗临拜访了心仪已久的罗曼罗兰先生。在一间堆满书籍的接待室里,他与罗曼罗兰开始了一场超越年龄、语言、国籍等诸多界限的敞开心扉的畅谈。他们从托尔斯泰谈到辜鸿铭,从阿Q正传谈到鲁

13、迅,两人越谈越契合,越谈越投机。罗曼罗兰非常仰慕中国的古老文化,深为欧洲人对中国的不了解而感到惋惜。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阎宗临再也无法在书斋中安坐下去,他毅然向岱梧校长辞行。校长再三挽留,说瑞士是中立国家,不会有战争的危险,而且他可以帮助阎宗临取得瑞士国籍。阎宗临婉言谢绝了,他说:“国家有难,留在国外怎能安心?外国人也会看不起你!”回到战乱中的故乡山西,阎宗临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到阎锡山处担任外文秘书,二是到山西大学担任教授。作为受过西方民主文明洗礼的自由知识分子,阎宗临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后者。1938年,阎宗临赴桂林受聘出任广西大学历史系教授。身处战乱之中,面对亡国灭种

14、的危险,阎宗临决心用自己的全部心血,为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贡献一份华夏学人的绵薄之力。正如他在罗马史自序中所写的那样:“一个读书人,在那离乱之时,外面秩序破坏如同沙漠中的生活,所可求者,只有设法安定内心的纪律,埋头工作,我运用这种愚蠢的认识,试将所授之罗马史,整理成书,这并不是一种如何新奇的著述,这只是一个清苦的中国教授,苦守他战时岗位”在桂林期间是阎宗临一生中学术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在教学之余,他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写作了大量学术论文,在他去世后结集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欧洲文化史论中西交通史三部著作。阎宗临在欧洲生活十几年,其中近四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对欧洲社会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他刻苦攻

15、读欧洲的历史和文化,从本科直至博士,对欧洲又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加之他又有深厚的国学根底,真正实现了中西会通,因此他的学术著作被誉为“中国世界史学界多年来罕见的一种真学术”,而且这些著作又大多是在他四十岁之前完成的,这在20世纪的史学界真可谓凤毛麟角,“大师级学者”的称号对他而言实属当之无愧。(选自夏明亮阎宗临:史学大家的辉煌与遗憾,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表兄因为阎宗临嗜书如命,所以主动提出每年资助二十元供他读书,如此阎宗临的读书生涯才未致中断。B拉丁文晦涩深奥,为了真正理解欧洲古代历史和文化,阎宗临一到欧洲就硬着头皮选修了拉丁文。C罗曼罗兰非常仰慕中国的古老文化,突破了中西文化的界限深入阅读,并为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