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实验与探究练习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2643363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实验与探究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题六实验与探究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题六实验与探究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题六实验与探究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题六实验与探究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六实验与探究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六实验与探究练习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 实验与探究练习题一、选择题:1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 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C. 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D. 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和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2. 将3株小麦幼苗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培养基中,开始时测得它们吸水和吸K+情况基本相同,随后对3株幼苗进行处理和检测,其结果如下表:处理情况过一段时间后的检测结果甲剪去大部分叶吸K+量稍微减少,吸水量明显减少乙注射呼吸抑制剂吸水量保持不变,但吸K+量明显减少丙在培养液中增加钾肥吸

2、K+量没有增加,吸水量明显减少请通过分析,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幼苗吸水量明显减少的原因是蒸腾作用明显减弱B乙幼苗吸K+量明显减少,说明植物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丙幼苗吸K+量没有增加是因为根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有限D3株幼苗的实验可以说明植物吸收矿质离子和吸收水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3.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A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B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C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D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4.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3、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观察:显徽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5. 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6下列实验操作难呢过达到预期结果的是: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

4、能反应NaOH进入琼脂快的速率。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D.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7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后者是合成DNA的原料。用含有3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菜豆的幼根处,一定时间后洗去游离的3H-胸苷。连续48小时检测下图a和b部位(a是分生区),则随生长进程,a和b部位的放射性含量变化情况为:8.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

5、中,格里菲斯对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进行了分离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C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测交是提出假说的基础D萨顿借助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肯定是科学的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

6、 10.下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A能测出静息电位的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B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升高,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C点上移C神经纤维的状态由A转变为B的过程中,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D若要画出如图2的动作电位,需要多个图1装置测量神经纤维不同位点的电位变化11.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AATTddAAttDDAAttdd

7、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和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和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和亲本杂交D.将和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12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匹配的是( )来源:z|zs|选项方法与结果结论或观点A观察到植物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B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生长素具有

8、极性运输的特点C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D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型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二、非选择题:13.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和酶的问题。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下图所示。(1)过程称为_,过程是为了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2)号培养基称为_(按功能分);该培养基中除了加入淀粉外,还需加入另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_。 A琼脂 B葡萄糖 C硝酸铵 D碳酸氢钠(3)一

9、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高压灭菌,其中“高压”是为了_。在高温淀粉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对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下图中的曲线a表示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如图中的曲线b。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_。A40一50 B50一60 C60一70 D70-80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A该酶只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B曲线b35数据点是在80时测得的C曲线a表明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D曲线b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来源:中教网14.为研究

10、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作用的_有机物。(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4)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5)实验II、III、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_。来源:(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

11、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填选项前的符号)。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叶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15.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1)实验中,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A组小鼠的_处理。(2)从图2可知,组与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 ,说明血清中的 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A组小鼠的T细胞后,在4天内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 ,说明该组

12、T细胞(活化T细胞) 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 。(3)实验中,组小鼠感染的是_,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T细胞或血清的_天。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_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5)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_。(填选项前的符号)。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cA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B组小鼠的巨噬细胞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培养液 f细菌X(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16为探究低浓度NaHS03

13、溶液对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报告材料用具:乳熟期的温室盆栽水稻,1mmol/L NaHS03溶液,蒸馏水,喷壶,光合分析测定仪等。实验步骤:第一步:选取若干 的水稻植株随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为实验组。第二步:每天傍晚分别将等量的 、 喷洒在甲、乙两组的水稻叶片上,次日上午测定光合速率。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见图l,经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研究发现NaHSO3增加了叶片内叶绿体形成ATP的能力,推测其作用部位是叶绿体的 ,进而加快对图2中 (填字母A-D)物质的利用。(3)研究小组利用上述条件设计实验,证明了0.2mol/L硫酸甲酯吩嗪(PMS)和1 mmol/L NaHS03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