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武部征兵工作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263852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武部征兵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武部征兵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武部征兵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武部征兵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武部征兵工作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武部征兵工作情况汇报.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武部征兵工作情况汇报 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好今年征兵工作任务,我镇党委政府将征兵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根据市、县征兵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严格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工作。共有756人参加目测初检,268参加县体检,为我镇选送出50名优秀新兵,征兵工作圆满完成.现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靠前指挥。在接到县征兵办通知以后,我镇班子就针对当前兵役登记工作出现兵役登记和应征报名少,适龄青年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优抚安置政策落实难、外出经商青年难以召回、应征热情普遍有所下降等新情况新问题,召开了相关会议,研究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行之有效的开展兵役登记工作。我镇集中力量

2、着重抓了两项工作:一是我镇迅速召开兵役登记工作会议,成立了兵役登记领导小组。镇人武部部长出任我镇兵役登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各社区书记也都亲自担任兵役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小组长,各村(居)主任或书记为成员的兵役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建立兵役登记工作责任制。将征兵工作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对待,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使每个工作人员充分认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征兵工作中 二、深入发动,搞好宣传。我镇人武部研究制定兵役登记宣传方案,进行总体部署;我镇组织包村(居)干部广泛1 深入各村(居)进行宣传发动,从而自上而下的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兵役登记宣传队伍,确保网上兵役登记工

3、作和应征报名,能更好更快的得到适龄青年的响应。要在“早”字上下功夫,打好“主动仗”。充分运用短信、横幅、标语、宣传栏等媒介作用,宣传网上兵役登记和应征报名,搞好兵役登记宣传工作,激励适龄青年主动网上登记。 三、坚持标准,确保质量。 (1)搞好培训,掌握政策,统一标准。我镇通过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社区书记、专武干部、村主干、民兵营长进行兵役登记业务培训。培训中,我们认真组织学习了兵役法等有关法规文件精神。通过业务培训,使我镇兵役登记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了有关政策和内容,确实掌握了兵役登记的方法和步骤,较好地提高了与会人员的业务水平,为搞好今年兵役登记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搞好调查摸

4、底工作。我镇严格按照县兵役登记工作会议的精神,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并制作了新的适龄青年花名册和兵役登记花名册,重新对我我镇适龄青年进行调查摸底工作,进一步摸清了全我镇适龄青年的底数,为征兵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3)坚持依法开展兵役登记工作.我们采取在我镇设立兵役登记总站,各村(居)设立分站的办法,按照摸底、通知、登记、目测、初审、审核、审批、录入、发证等步骤,严密组织实施,逐个审查把关,确实把适龄青年基本情况登记入库。特别是重点抓好高学历青年、外出务工经商适龄青2 年、人户分离不满一年适龄青年、企事业单位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工、全日制高等院校在校生等五类人员的登记. (4)加强对预征对象的

5、管理教育。我们建立管理工作责任制,明确各村(居)干部的职责,分工包干,责任到人,认真搞清预征对象的家庭情况、现实表现、病史状况、文化程度、实际年龄、等情况,随时掌握预征对象的动态,及时发现因情况变化不符合预征对象条件的青年,及时进行调换,确保预征对象不带任何问题报名应征和上站体检。切实把征兵准备工作与征兵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适龄青后选择外度就学和外出务工,可征兵员减少 2.适龄青年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现在的适龄青年生活条件普遍较好,衣食无忧的环境当中,怕苦怕累,不愿进入军队, 3.一些群众和适龄青年国防观念淡化、对国防认识不足,对应征入伍热情普遍不高。 4、摸底调查工作不到位,出现了入伍新兵隐瞒伤病,被退兵的现象 五、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1。认真研究和摸索新形势下征兵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解决新问题,进一步提高征兵工作质量。 2、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入伍政策,增强群众国防意识 3切实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对入伍新兵本人、家属、所在村干部单独了解,避免出现隐瞒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